《洪範五行傳》曰:“視之不明, 是謂不知. 厥咎舒, 厥罰常燠, 厥極疾. 時則有草妖, 時則有羽蟲之孽. 故有羊禍, 故有目疾, 有赤眚赤祥. 惟水沴火.”
○常燠
後齊天保八年三月, 大熱, 人或曷死. 劉向《五行傳》曰:“視不明, 用近習, 賢者不進, 不肖不退, 百職廢壞, 庶事不從, 其過在政教舒緩.”時帝狂躁、荒淫無度之應.
○草妖
高祖時, 上黨有人, 宅後每夜有人呼聲, 求之不得. 去宅一裏所, 但見人參一本, 枝葉峻茂. 因掘去之, 其根五尺餘, 具體人狀, 呼聲遂絕. 蓋草妖也. 視不明之咎. 時晉王陰有奪宗之計, 諂事親要, 以求聲譽譖皇太子, 高祖惑之. 人參不當言, 有物憑之. 上黨, 黨與也. 親要之人, 乃黨晉王而譖太子. 高祖不悟, 聽邪言, 廢無辜, 有罪用, 因此而亂也.
○羽蟲之孽
梁中大同元年, 邵陵王綸在南徐州, 坐事. 有野鳥如鳶數百, 飛屋梁上, 彈射不中. 俄頃失所在. 京房《易飛候》曰:“野鳥入君室, 其邑虛, 君亡之他方.”後綸爲湘東王所襲, 竟致奔亡, 爲西魏所殺. 侯景在梁, 將受錫命, 陳備物於庭. 有野鳥如山鵲, 赤嘴, 集於冊書之上, 鵂鶹鳥鳴於殿. 與中大同元年同占. 景尋敗, 將亡入海中, 爲羊鶤所殺. 陳後主時, 蔣山有眾鳥, 鼓翼而鳴曰:“奈何帝.”京房《易飛候》曰:“鳥鳴門闕, 如人音, 邑且亡.”蔣山, 吳之望也. 鳥於上鳴, 吳空虛之象. 及陳亡, 建康爲墟. 又陳未亡時, 有一足鳥集於殿庭, 以嘴畫地成文, 曰:“獨足上高台, 盛草變成灰.”獨足者, 叔寶獨行無眾之應. 成草成灰者, 陳政無穢, 被隋火德所焚除也. 叔寶至長安, 館於都水台上, 高台之義也. 後齊孝昭帝即位之後, 有雉飛上禦座. 占同中大同元年. 又有鳥止於後園, 其色赤, 形似鴨而有九頭. 其年帝崩. 天統三年九月, 萬春鳥集仙都苑. 京房《易飛候》曰:“非常之鳥, 來宿於邑中, 邑有兵.”周師入鄴之應也. 武成胡後生後主初, 有梟升後帳而鳴. 梟不孝之鳥, 不祥之應也. 後主嗣位, 胡後淫亂事彰, 遂幽後於北宮焉. 武平七年, 有鸛巢太極殿, 又巢並州嘉陽殿. 雉集晉陽宮禦座, 獲之. 京房《易飛候》曰:“鳥無故巢居君門及殿屋上, 邑且虛.”其年國滅. 周大象二年二月, 有禿鶖集洛陽宮太極殿. 其年帝崩, 後宮常虛. 開皇初, 梁主蕭琮新起後, 有鵂鳥集其帳隅. 未幾, 琮入朝, 被留於長安. 梁國遂廢. 大業末, 京師宮室中, 恆有鴻雁之類無數, 翔集其間. 俄而長安不守. 十三年十一月, 烏鵲巢帝帳幄, 驅不能止. 帝尋逢弑.
○羊禍
開皇十二年六月, 繁昌楊悅見雲中二物, 如羝羊, 黃色, 大如新生犬, 鬥而墜. 悅獲其一, 數旬失所在. 近羊禍也. 《洪範五行傳》曰:“君不明, 逆火政之所致也.”狀如新生犬者, 羔類也. 雲體掩蔽, 邪佞之象. 羊, 國姓. 羔, 羊子也. 皇太子勇既升儲貳, 晉王陰毀而被廢黜. 二羔鬥, 一羔墜之應也. 恭帝義寧二年, 麟遊太守司馬武, 獻羊羔, 生而無尾. 時議者以爲楊氏子孫無後之象. 是歲, 煬帝被殺於江都, 恭帝遜位.
○赤眚赤祥
梁天監十五年七月, 荊州市殺人而身不僵, 首墮於地, 動口張目, 血如竹箭, 直上丈餘, 然後如雨細下. 是歲荊州大旱. 近赤祥, 冤氣之應. 陳太建十四年三月, 禦座幄上見一物, 如車輪, 色正赤. 尋而帝患, 無故大叫數聲而崩. 至德三年十二月, 有赤物隕於太極殿前, 初下時, 鍾皆鳴. 又嘗進白飲, 忽變爲血. 又有血沾殿階, 瀝瀝然至禦榻. 尋而國滅. 後齊河清二年, 太原雨血. 劉向曰:“血者陰之精, 傷害之象, 僵屍之類也.”明年, 周師與突厥入並州, 大戰城西, 伏屍百餘裏. 京房《易飛候》曰:“天雨血染衣, 國亡君戮.”亦後主亡國之應. 四年三月, 有物隕於殿庭, 色赤, 形如數鬥器, 眾星隨者如小鈴. 四月, 婁太後崩. 武平中, 有血點地, 自鹹陽王斛律明月宅而至於太廟. 大將, 社稷之臣也, 後主以讒言殺之. 天戒若曰, 殺明月, 則宗廟隨而覆矣. 後主不悟, 國祚竟絕. 《洪範五行傳》曰:“聽之不聰, 是謂不謀. 厥咎急, 厥罰寒, 厥極貧. 時則有鼓妖, 有魚孽, 有彘禍, 有黑眚黑祥, 惟火沴水.”
○寒
東魏武定四年二月, 大寒. 人畜凍死者, 相望於道. 京房《易飛候》曰:“誅過深, 當燠而寒.”是時後齊神武作相. 先是爾硃文暢等謀害神武, 事泄伏誅, 諸與交通者, 多有濫死. 河清元年, 歲大寒. 京房《易傳》曰:“有德遭險, 茲謂逆命. 厥異寒.”曰:“殺無罪, 其寒必異.”是時帝淫於文宣李後, 因生子, 後愧恨, 不舉之. 帝大怒, 於後前殺其子太原王紹德. 後大哭, 帝倮後而撻殺之, 投於水中, 良久乃蘇. 冤酷之應. 梁天監三年三月, 六年三月, 並隕霜殺草. 京房《易傳》曰:“興兵妄誅, 謂亡法, 厥罰霜.”是時, 大發卒, 拒魏軍於鍾離, 連兵數歲. 大同三年六月, 朐山隕霜. 陳太建十年八月, 隕霜, 殺稻菽. 是時, 大興師選眾, 遣將吳明徹, 與周師相拒於呂梁.
○鼓妖
梁天監四年十一月, 天清朗, 西南有電光, 有雷聲二. 《易》曰:“鼓之以雷霆.”霆近鼓妖. 《洪範五行傳》曰:“雷霆托於雲, 猶君之托於人也. 君不恤於天下, 故兆人有怨叛之心也.”是歲, 交州刺史李凱舉兵反. 十九年九月, 西北隱隱有聲如雷, 赤氣下至地. 是歲, 盜殺東莞、琅邪二郡守, 以朐山引魏軍. 中大通六年十二月, 西南有聲如雷. 其年北梁州刺史蘭欽舉兵反. 陳太建二年十二月, 西北有聲如雷. 其年湘州刺史華皎舉兵反. 齊天保四年四月, 西南有聲如雷. 是時, 帝不恤天下, 興師旅. 後周建德六年正月, 西方有聲如雷. 未幾, 吐穀渾寇邊. 開皇十四年正月旦, 廓州連雲山有聲如雷. 是時五羌反叛, 侵擾邊鎮. 二十年, 無雲而雷. 京房《易飛候》曰:“國將易君, 下人不靜, 小人先命. 國凶, 有兵甲.”後數歲, 帝崩, 漢王諒舉兵反, 徙其黨數十萬家. 大業中, 滏陽石鼓頻歲鳴. 其後, 天下大亂, 兵戎並起.
○魚孽
梁大同十年三月, 帝幸硃方, 至四塹中, 及玄武湖, 魚皆驤首見於上, 若望乘輿者. 帝入宮而沒. 《洪範五行傳》曰:“魚陰類也, 下人象. 又有鱗甲, 兵之應也.”下人將舉兵圍宮, 而辟睨乘輿之象也. 後果有侯景之亂. 齊後主武平七年, 相州鸕鶿泊, 魚盡飛去而水涸. 《洪範五行傳》曰:“急之所致. 魚陰類, 下人象也.”晏子曰:“河伯以水爲國, 以魚爲百姓.”水涸魚飛, 國亡人散之象. 明年而國亡. 後周大象元年六月, 陽武有鯉魚乘空而鬥. 猶臣下興起, 小人縱之而鬥也. 明年帝崩, 國失政. 尉迥起兵相州, 高祖遣兵擊敗之. 開皇十七年, 大興城西南四裏, 有袁村, 設佛會. 有老翁, 皓首, 白裙襦衣, 來食而去. 眾莫識, 追而觀之, 行二裏許, 不複見. 但有一陂, 中有白魚, 長丈餘, 小魚從者無數. 人爭射之, 或弓折弦斷. 後竟中之, 剖其腹, 得粳飯, 始知此魚向老翁也. 後數日, 漕渠暴溢, 射人皆溺死. 大業十二年, 淮陽郡驅人入子城, 鑿斷羅郎郭. 至女垣之下, 有穴, 其中得鯉魚, 長七尺餘. 昔魏嘉平四年, 魚集武庫屋上. 王肅以爲魚生於水, 而亢於屋, 水之物失其所也, 邊將殆棄甲之變. 後果有東闕之敗. 是時, 長白山賊寇掠河南, 月餘, 賊至城下. 郡兵拒之, 反爲所敗, 男女死者萬餘人.
○蟲妖
梁大同初, 大蝗, 籬門松柏葉皆盡. 《洪範五行傳》曰:“介蟲之孽也.”與魚同占. 京房《易飛候》曰:“食祿不益聖化, 天視以蟲. 蟲無益於人而食萬物也.”是時公卿皆以虛淡爲美, 不親職事, 無益食物之應也. 後齊天保八年, 河北六州、河南十二州蝗. 畿人皆祭之. 帝問魏尹丞崔叔瓚曰:“何故蟲?”叔瓚對曰:“《五行志》雲:‘土功不時則蝗蟲爲災. ’今外築長城, 內修三台, 故致災也.”帝大怒, 毆其頰, 擢其發, 溷中物塗其頭. 役者不止. 九年, 山東又蝗, 十年, 幽州大蝗. 《洪範五行傳》曰:“刑罰暴虐, 食貪不厭, 興師動眾, 取城修邑, 而失眾心, 則蟲爲災.”是時帝用刑暴虐, 勞役不止之應也. 後周建德二年, 關中大蝗. 開皇十六年, 並州蝗. 時秦孝王俊裒刻百姓, 盛修邸第. 後竟獲譴而死.
○彘禍
開皇末, 渭南有沙門三人, 行頭陀法於人場圃之上. 夜見大豕來詣其所, 小豕從者十餘, 謂沙門曰:“阿練, 我欲得賢聖道, 然猶負他一命.”言罷而去. 賢聖道者, 君上之所行也. 皇太子勇當嗣業, 行君上之道, 而被囚廢之象也. 一命者, 言爲煬帝所殺. 開皇末, 渭南有人寄宿他舍, 夜中聞二豕對語. 其一曰:“歲將盡, 阿耶明日殺我供歲, 何處避之?”一答曰:“可向水北姊家.”因相隨而去. 天將曉, 主人覓豕不得, 意是宿客而詰之. 宿客言狀, 主人如其言而得豕. 其後蜀王秀得罪, 帝將殺之, 樂平公主每匡救, 得全. 後數年而帝崩, 歲盡之應.
○黑眚黑祥
梁承聖三年六月, 有黑氣如龍, 見於殿內. 近黑祥也. 黑, 周所尚之色. 今見於殿內, 周師入梁之象. 其年, 爲周所滅, 帝亦遇害. 陳太建五年六月, 西北有黑雲屬地, 散如豬者十餘. 《洪範五行傳》曰:“當有兵起西北.”時後周將王軌軍於呂梁. 明年, 擒吳明徹, 軍皆覆沒.
○火沴水
後齊河清元年四月, 河、濟清. 襄楷曰:“河, 諸侯之象. 應濁反清, 諸侯將爲天子之象.”是後十餘歲, 隋有天下. 大業三年, 武陽郡河清, 數裏鏡澈. 十二年, 龍門又河清. 後二歲, 大唐受禪. 陳太建十四年七月, 江水赤如血, 自建康西至荊州. 禎明中, 江水赤, 自方州東至海. 《洪範五行傳》曰:“火沴水也. 法嚴刑酷, 傷水性也. 五行變節, 陰陽相幹, 氣色繆亂, 皆敗亂之象也.”京房《易占》曰:“水化爲血, 兵且起.”是時後主初即位, 用刑酷暴之應. 其後爲隋師所滅. 禎明二年四月, 郢州南浦水, 黑如墨. 黑水在關中, 而今淮南水黑, 荊、揚州之地, 陷於關中之應. 後周大象元年六月, 鹹陽池水變爲血. 與陳太建十四年同占. 是時, 刑罰嚴急, 未幾國亡. 《洪範五行傳》曰:“思心不容, 是謂不聖. 厥咎瞀, 厥罰常風, 厥極凶短折. 有脂夜之妖, 有華孽, 有牛禍, 有心腹之屙, 有黃眚黃祥, 木金水火沴土.”
○常風
梁天監六年八月戊戌, 大風折木. 京房《易飛候》曰:“角日疾風, 天下昏. 不出三月中, 兵必起.”是歲魏軍入鍾離. 承聖三年十一月癸未, 帝閱武於南城, 北風大急, 普天昏暗. 《洪範五行傳》曰:“人君瞀亂之應.”時帝既平侯景, 公卿鹹勸帝反丹陽, 帝不從, 又多猜忌, 有瞀亂之行, 故天變應之以風. 是歲爲西魏滅. 陳天嘉六年七月癸未, 大風起西南, 吹倒靈台候樓. 《洪範五行傳》, 以爲大臣專恣之咎. 時太子沖幼, 安成王頊專政, 帝不時抑損. 明年崩, 皇太子嗣位, 頊遂廢之. 太建十二年六月壬戌, 大風吹壞皋門中闥. 十二年九月, 夜又風, 發屋拔樹. 始興王叔陵專恣之應. 至德中, 大風吹倒硃雀門. 禎明三年六月丁巳, 大風, 自西北, 激濤水入石頭、淮. 是時, 後主任司馬申, 誅戮忠諫. 沈客卿、施文慶專行邪僻. 江總、孔範等崇長淫縱, 杜塞聰明, 瞀亂之咎. 後齊河清二年, 大風, 三旬乃止. 時帝初委政佞臣和士開, 專恣日甚. 天統三年五月, 大風, 晝晦, 發屋拔樹. 天變再見, 而帝不悟. 明年帝崩. 後主詔內外表奏, 皆先詣士開, 然後聞徹. 趙郡王睿、馮翊王潤按士開驕恣, 不宜仍居內職, 反爲士開所譖, 睿竟坐死. 士開出入宮掖, 生殺在口, 尋爲琅邪王儼所誅. 七年三月, 大風起西北, 發屋拔樹. 五日乃止. 時高阿那瑰、駱提婆等專恣之應. 開皇二十年十一月, 京都大風, 發屋拔樹, 秦、隴壓死者千餘人. 地大震, 鼓皆應. 淨刹寺鍾三鳴, 佛殿門鎖自開, 銅像自出戶外. 鍾鼓自鳴者, 近鼓妖也. 揚雄以爲人君不聰, 爲眾所惑, 空名得進, 則鼓妖見. 時獨孤皇後幹預政事, 左仆射楊素權傾人主. 帝聽二人之讒, 而黜仆射高熲, 廢太子勇爲庶人, 晉王釣虛名而見立. 思心瞀亂, 陰氣盛之象也. 鎖及銅像, 並金也. 金動木震之, 水沴金之應. 《洪範五行傳》曰:“失眾心甚之所致也.”高熲、楊勇無罪而鹹廢黜, 失眾心也. 仁壽二年, 西河有胡人, 乘騾在道, 忽爲回風所飄, 並一車上千餘尺, 乃墜, 皆碎焉. 京房《易傳》曰:“眾逆同志, 至德乃潛, 厥異風.”後二載, 漢王諒在並州, 潛謀逆亂, 車及騾騎之象也. 升空而墜, 顛隕之應也. 天戒若曰, 無妄動車騎, 終當覆敗, 而諒不悟. 及高祖崩, 諒發兵反, 州縣響應, 眾至數十萬. 月餘而敗.
○夜妖
梁承聖二年十月丁卯, 大風, 晝晦, 天地昏暗. 近夜妖也. 京房《易飛候》曰:“羽日風, 天下昏, 人大疾. 不然, 多寇盜.”三年爲西魏所滅. 陳禎明三年正月朔旦, 雲霧晦冥, 入鼻辛酸. 後主昏昧, 近夜妖也. 《洪範五行傳》曰:“王失中, 臣下強盛, 以蔽君明, 則雲陰.”是時北軍臨江, 柳莊、任蠻奴並進中款, 後主惑佞臣孔範之言, 而昏暗不能用, 以至覆敗. 東魏武定四年冬, 大霧六日, 晝夜不解. 《洪範五行傳》曰:“晝而晦冥若夜者, 陰侵陽, 臣將侵君之象也.”明年, 元瑾、劉思逸謀殺大將軍之應. 周大象二年, 尉迥敗於相州. 坑其黨與數萬人於遊豫園. 其處每聞鬼夜哭聲. 範洪《五行傳》曰:“哭者死亡之表, 近夜妖也. 鬼而夜哭者, 將有死亡之應.”京房《易飛候》曰:“鬼夜哭, 國將亡.”明年, 周氏王公皆見殺, 周室亦亡. 仁壽中, 仁壽宮及長城之下, 數聞鬼哭. 尋而獻後及帝, 相次而崩於仁壽宮. 大業八年, 楊玄感作亂於東都. 尚書樊子蓋坑其黨與於長夏門外, 前後數萬. 洎於末年, 數聞其處鬼哭, 有呻吟之聲. 與前同占. 其後王世充害越王侗於洛陽.
○華孽
後齊武平元年, 槐華而不結實. 槐, 三公之位也, 華而不實, 萎落之象. 至明年, 錄尚書事和士開伏誅. 隴東王胡長仁, 太保、琅邪王儼皆遇害. 左丞相段韶薨. 陳後主時, 有張貴妃、孔貴嬪, 並有國色, 稱爲妖豔. 後主惑之, 寵冠宮掖, 每充侍從, 詩酒爲娛. 一入後庭, 數旬不出, 荒淫侈靡, 莫知紀極. 府庫空竭, 頭會箕斂, 天下怨叛, 將士離心. 敵人鼓行而進, 莫有死戰之士. 女德之咎也. 及敗亡之際, 後主與此姬俱投於井, 隋師執張貴妃而戮之, 以謝江東. 《洪範五行傳》曰:“華者, 猶榮華容色之象也. 以色亂國, 故謂華孽.” 齊後主有寵姬馮小憐, 慧而有色, 能彈琵琶, 尤工歌儛. 後主惑之, 拜爲淑妃. 選彩女數千, 爲之羽從, 一女之飾, 動費千金. 帝從禽於三堆, 而周師大至, 邊吏告急, 相望於道. 帝欲班師, 小憐意不已, 更請合圍. 帝從之. 由是遲留, 而晉州遂陷. 後與周師相遇於晉州之下, 坐小憐而失機者數矣, 因而國滅. 齊之士庶, 至今咎之.
○牛禍
梁武陵王紀祭城隍神, 將烹牛, 忽有赤蛇繞牛口, 牛禍也. 象類言之, 又爲龍蛇之孽. 魯宣公三年, 郊牛之口傷, 時以爲天不享. 棄宣公也. 《五行傳》曰:“逆君道傷, 故有龍蛇之孽.”是時紀雖以赴援爲名, 而實妄自尊亢. 思心之咎, 神不享, 君道傷之應. 果爲元帝所敗. 後齊武平二年, 並州獻五足牛, 牛禍也. 《洪範五行傳》曰:“牛事應, 宮室之象也.”帝尋大發卒, 於仙都苑穿池築山, 樓殿間起, 窮華極麗. 功始就而亡國. 後周建德六年, 陽武有獸三, 狀如水牛, 一黃, 一赤, 一黑. 與黑者鬥久之, 黃者自傍觸之, 黑者死, 黃亦俱入於河. 近牛禍也. 黑者, 周之所尚色. 死者, 滅亡之象. 後數載, 周果滅而隋有天下, 旗牲尚赤, 戎服以黃. 大業初, 恆山有牛, 四腳膝上各生一蹄. 其後建東都, 築長城, 開溝洫.
○心腹之屙
陳禎明三年, 隋師臨江, 後主從容而言曰:“齊兵三來, 周師再來, 無弗摧敗. 彼何爲者?”都官尚書孔範曰:“長江天塹, 古以爲限隔南北. 今日北軍豈能飛渡耶?臣每患官卑, 彼若渡來, 臣爲太尉矣.”後主大悅, 因奏妓縱酒, 賦詩不輟. 心腹之屙也. 存亡之機, 定之俄頃, 君臣旰食不暇, 後主已不知懼, 孔範從而蕩之, 天奪其心, 曷能不敗?陳國遂亡, 範亦遠徙. 齊文宣帝嘗宴於東山, 投杯赫怒, 下詔西伐, 極陳甲兵之盛. 既而泣謂群臣曰:“黑衣非我所制.”卒不行. 有識者以帝精魄已亂, 知帝祚之不永. 帝後竟得心疾, 耽荒酒色, 性忽狂暴, 數年而崩. 武成帝丁太後憂, 緋袍如故. 未幾, 登三台, 置酒作樂, 侍者進白袍, 帝大怒, 投之台下. 未幾而崩.
○黃眚黃祥
梁大同元年, 天雨土. 二年, 天雨灰, 其色黃. 近黃祥也. 京房《易飛候》曰:“聞善不及, 茲謂有知. 厥異黃, 厥咎龍, 厥災不嗣. 蔽賢絕道之咎也.”時帝自以爲聰明博達, 惡人勝己. 又篤信佛法, 舍身爲奴, 絕道蔽賢之罰也. 大寶元年正月, 天雨黃沙. 二年, 簡文帝夢丸土而吞之. 尋爲侯景所廢, 以土囊壓之而斃, 諸子遇害, 不嗣之應也. 陳後主時, 夢黃衣人圍城. 後主惡之, 繞城橘樹, 盡伐去之. 隋高祖受禪之後, 上下通服黃衣. 未幾隋師攻圍之應也. 後周大象二年正月, 天雨黃土, 移時乃息. 與大同元年同占. 時帝昏狂滋甚, 期年而崩, 至於靜帝, 用遜厥位. 絕道不嗣之應也. 開皇二年, 京師雨土. 是時帝懲周室諸侯微弱, 以亡天下, 故分封諸子, 並爲行台, 專制方面. 失土之故, 有土氣之祥, 其後諸王各謀爲逆亂. 京房《易飛候》曰:“天雨土, 百姓勞苦而無功.”其時營都邑. 後起仁壽宮, 頹山堙穀, 丁匠死者太半.
○裸蟲之孽
梁太清元年, 丹陽有莫氏妻, 生男, 眼在頂上, 大如兩歲兒. 墜地而言曰:“兒是旱疫鬼, 不得住.”母曰:“汝當令我得過.”疫鬼曰:“有上官, 何得自由. 母可急作絳帽, 故當無憂.”母不暇作帽, 以絳系發. 自是旱疫者二年, 揚、徐、兗、豫尤甚. 莫氏鄉鄰, 多以絳免, 他土效之無驗. 大寶二年, 京口人於藏兒, 年五歲, 登城西南角大樓, 打鼓作《長江櫑》. 鼓, 兵象也. 是時侯景亂江南. 陳永定三年, 有人長三丈, 見羅浮山, 通身潔白, 衣服楚麗. 京房占曰:“長人見, 亡.”後二歲, 帝崩. 後主爲太子時, 有婦人突入東宮而大言曰:“畢國主.”後主立而祚終之應也. 至德三年八月, 建康人家婢死, 埋之九日而更生. 有牧牛人聞而出之. 禎明二年, 有船下, 忽聞人言曰:“明年亂.”視之, 得死嬰兒, 長二尺而無頭. 明年陳滅. 齊天保中, 臨漳有婦人產子, 二頭共體. 是後政由奸佞, 上下無別, 兩頭之應也. 後主時, 有桑門, 貌若狂人, 見烏則向之作禮, 見沙門則毆辱之. 烏, 周色也. 未幾, 齊爲周所吞, 滅除佛法. 後周保定三年, 有人產子男, 陰在背上如尾, 兩足指如獸爪. 陰不當生於背而生於背者, 陰陽反覆, 君臣顛倒之象. 人足不當有爪而有爪者, 將致攫人之變也. 是時, 晉蕩公宇文護專擅朝政, 征伐自己, 陰懷篡逆. 天戒若曰, 君臣之分已倒矣, 將行攫噬之禍. 帝見變而悟, 遂誅晉公, 親萬機, 躬節儉, 克平齊國, 號爲高祖. 轉禍爲福之效也. 武帝時, 有強練者, 佯狂, 持一瓠, 至晉蕩公護門而擊破之, 曰:“身尚可, 子苦矣.”時護專政, 因朝太後, 帝擊殺之. 發兵捕其諸子, 皆備楚毒而死. 強練又行乞於市, 人或遺之粟麥, 輒以無底袋受之. 因大笑曰:“盛空.”未幾, 周滅, 高祖移都, 長安城爲墟矣. 開皇六年, 霍州有老翁, 化爲猛獸. 七年, 相州有桑門, 變爲蛇, 尾繞樹而自抽, 長二丈許. 仁壽四年, 有人長數丈, 見於應門, 其跡長四尺五寸. 其年帝崩. 大業元年, 雁門人房回安, 母年百歲, 額上生角, 長二寸. 《洪範五行傳》曰:“婦人, 陰象也. 角, 兵象也. 下反上之應.”是後天下果大亂, 陰戎圍帝於雁門. 四年, 雁門宋穀村有婦人生一肉卵, 大如鬥, 埋之. 後數日, 所埋處雲霧盡合, 從地雷震而上, 視之洞穴, 失卵所在. 六年, 趙郡李來王家婢產一物, 大如卵. 六年正月朔旦, 有盜衣白練裙襦, 手持香花, 自稱彌勒佛出世. 入建國門, 奪衛士仗, 將爲亂. 齊王暕遇而斬之. 後三年, 楊玄感作亂, 引兵圍洛陽, 戰敗伏誅. 八年, 有澄公者, 若狂人, 於東都大叫唱賊. 帝聞而惡之. 明年, 玄感舉兵, 圍洛陽. 十二年, 澄公又叫賊. 李密逼東都, 孟讓燒豐都市而去. 九年, 帝在高陽. 唐縣人宋子賢, 善爲幻術. 每夜, 樓上有光明, 能變作佛形, 自稱彌勒出世. 又懸大鏡於堂上, 紙素上畫爲蛇爲獸及人形. 有人來禮謁者, 轉側其鏡, 遣觀來生形像. 或映見紙上蛇形, 子賢輒告雲:“此罪業也, 當更禮念.”又令禮謁, 乃轉人形示之. 遠近惑信, 日數百千人. 遂潛謀作亂, 將爲無遮佛會, 因舉兵, 欲襲擊乘輿. 事泄, 鷹揚郎將以兵捕之. 夜至其所, 繞其所居, 但見火坑, 兵不敢進. 郎將曰:“此地素無坑, 止妖妄耳.”及進, 無複火矣. 遂擒斬之, 並坐其黨與千餘家. 其後複有桑門向海明, 於扶風自稱彌勒佛出世, 潛謀逆亂. 人有歸心者, 輒獲吉夢. 由是人皆惑之, 三輔之士, 翕然稱爲大聖. 因舉兵反, 眾至數萬. 官軍擊破之. 京房《易飛候》曰:“妖言動眾者, 茲謂不信. 路無人行. 不出三年, 起兵.”自是天下大亂, 路無人行.
○木金水火沴土
梁天監五年十一月, 京師地震, 木金水火沴土也. 《洪範五行傳》曰:“臣下盛, 將動而爲害.”京房《易飛候》曰:“地動以冬十一月者, 其邑饑亡.”時交州刺史李凱舉兵反. 明年, 霜, 歲儉人饑. 普通三年正月, 建康地震. 是時, 義州刺史文僧朗以州叛. 六年十二月, 地震. 京房《易飛候》曰:“地冬動有音, 以十二月者, 其邑有行兵.”是時, 帝令豫章王琮將兵北伐. 中大通五年正月, 建康地震. 京房《易飛候》曰:“地以春動, 歲不昌.”是歲, 大水, 百姓饑饉. 大同三年十一月, 建康地震. 京房《易飛候》曰:“地震以十一月, 邑有大喪及饑亡.”明年, 霜爲災, 百姓饑. 三年十月, 建康地震. 是歲, 會稽山賊起. 七年二月, 建康地震. 是歲, 交州人李賁舉兵, 逐刺史蕭諮. 九年閏正月, 地震. 李賁自稱皇帝, 署置百官. 太清三年四月, 建康地再震. 時侯景自爲大丞相、錄尚書事, 帝所須不給. 是月, 以憂憤崩. 陳永定二年五月, 建康地震. 時王琳立蕭莊於郢州. 太建四年十一月, 地震. 陳寶應反閩中. 禎明元年正月, 地震. 施文慶、沈客卿專恣之應也. 東魏武定二年十一月, 西河地陷而且燃. 京房《易妖占》曰:“地自陷, 其君亡.”祖釭曰:“火, 陽精也;地者, 陰主也. 地燃, 越陰之道, 行陽之政, 臣下擅恣, 終以自害.”時後齊神武作宰, 而侯景專擅河南. 後二歲, 神武果崩, 景遂作亂, 而自取敗亡之應. 後齊河清二年, 並州地震. 和士開專恣之應. 後周建德二年, 涼州地頻震. 城郭多壞, 地裂出泉. 京房《易妖占》曰:“地分裂, 羌夷叛.”時吐穀渾頻寇河西. 開皇十四年五月, 京師地震. 京房《易飛候》曰:“地動以夏五月, 人流亡.”是歲關中饑, 帝令百姓就糧於關東. 仁壽二年四月, 岐、雍地震. 京房《易飛候》曰:“地動以夏四月, 五穀不熟, 人大饑.” 三年, 梁州就穀山崩. 《洪範五行傳》曰:“崩散落, 背叛不事上之類也.”梁州爲漢地. 明年, 漢王諒舉兵反. 大業七年, 砥柱山崩, 壅河, 逆流數十裏. 劉向《洪範五行傳》曰:“山者, 君之象;水者, 陰之表, 人之類也. 天戒若曰, 君人擁威重, 將崩壞, 百姓不得其所.”時帝興遼東之師, 百姓不堪其役, 四海怨叛. 帝不能悟, 卒以滅亡. 《洪範五行傳》曰:“皇之不極, 是謂不建. 厥咎瞀, 厥罰常陰, 厥極弱. 時則有射妖, 則有龍蛇之孽, 則有馬禍.”
○雲陰
開皇二十年十月, 久陰不雨. 劉向曰:“王者失中, 臣下強盛而蔽君明, 則雲陰.”是時, 獨孤後遂與楊素陰譖太子勇, 廢爲庶人.
○射妖
東魏武定四年, 後齊神武作宰, 親率諸軍, 攻西魏於玉壁. 其年十一月, 帝不豫, 班師. 將士震懼, 皆曰:“韋孝寬以定功弩射殺丞相.”西魏下令國中曰:“勁弩一發, 凶身自殞.”神武聞而惡之, 其疾暴增, 近射妖也. 《洪範五行傳》曰:“射者, 兵戎禍亂之象, 氣逆天則禍亂將起.”神武行, 殿中將軍曹魏祖諫曰:“王以死氣逆生氣, 爲客不利, 主人則可.”帝不從, 頓軍五旬, 頻戰沮衄. 又聽孤虛之言, 於城北斷汾水, 起土山. 其處天險千餘尺, 功竟不就, 死者七萬. 氣逆天之咎也. 其年帝崩. 明年, 王思政擾河南. 武平, 後主自並州還鄴, 至八公嶺, 夜與左右歌而行. 有一人忽發狂, 意後主以爲狐媚, 伏草中彎弓而射之. 傷數人, 幾中後主. 後主執而斬之. 其人不自覺也. 狐而能媚, 獸之妖妄也. 時帝不恤國政, 專與內人閹豎酣歌爲樂. 或衣襤縷衣, 行乞爲娛. 此妖妄之象. 人又射之, 兵戎禍亂之應也. 未幾而國滅.
○龍蛇之孽
梁天監二年, 北梁州潭中有龍鬥, 濆霧數裏. 龍蛇之孽. 《洪範五行傳》曰:“龍, 獸之難害者也. 天之類, 君之象. 天氣害, 君道傷, 則龍亦害. 鬥者兵革之象也.”京房《易飛候》曰:“眾心不安, 厥妖龍鬥.”是時帝初即位, 而有陳伯之、劉季連之亂, 國內危懼. 普通五年六月, 龍鬥於曲阿王陂, 因西行, 至建陵城, 所經之處, 樹木皆折開數十丈. 與天監二年同占. 經建陵而樹木折者, 國有兵革之禍, 園陵殘毀之象. 時帝專以講論爲務, 不崇耕戰, 將輕而卒惰. 君道既傷, 故有龍孽之應. 帝殊不悟. 至太清元年, 黎州水中又有龍鬥. 波浪湧起, 雲霧四合, 而見白龍南走, 黑龍隨之. 其年, 侯景以兵來降, 帝納之而無備, 國人皆懼. 俄而難作, 帝以憂崩. 大同十年夏, 有龍夜因雷而墮延陵人家井中, 明旦視之, 大如驢. 將以戟刺之, 俄見庭中及室中各有大蛇, 如數百斛船, 家人奔走. 《洪範五行傳》曰:“龍, 陽類, 貴象也. 上則在天, 下則在地, 不當見庶人邑裏室家. 井中, 幽深之象也, 諸侯且有幽執之禍, 皇不建之咎也.”後侯景反, 果幽殺簡文於酒庫, 宗室王侯皆幽死. 陳太建十一年正月, 龍見南兗州池中, 與梁大同十年同占. 未幾, 後主嗣位, 驕淫荒怠, 動不得中. 其後竟以國亡, 身被幽執. 東魏武定元年, 有大蛇見武牢城. 是時, 北豫州刺史高仲密妻李氏, 慧而豔. 世子澄悅之, 仲密內不自安, 遂以武牢叛, 陰引西魏, 大戰於河陽. 神武爲西兵所窘, 僅而獲免, 死者數千. 後齊天保九年, 有龍長七八丈, 見齊州大堂. 占同大同十年. 時常山、長廣二王權重, 帝不思抑損. 明年帝崩, 太子殷嗣立. 常山王演果廢帝爲濟南王, 幽而害之. 河清元年, 龍見濟州浴堂中. 占同天保九年. 先是平秦王歸彥受昭帝遺詔, 立太子百年爲嗣. 而歸彥遂立長廣王湛, 是爲武成帝. 而廢百年爲樂陵王, 竟以幽死. 天統四年, 貴鄉人伐枯木, 得一黃龍, 折腳, 死於孔中, 齊稱木德. 龍, 君象. 木枯龍死, 不祥之甚. 其年武成崩. 武平三年, 龍見邯鄲井中, 其氣五色屬天. 又見汲郡佛寺涸井中. 占同河清元年. 後主竟降周, 後被誅. 武平七年, 並州招遠樓下, 有赤蛇與黑蛇鬥, 數日, 赤蛇死. 赤, 齊尚色;黑, 周尚色. 鬥而死, 滅亡之象也. 後主任用邪佞, 與周師連兵於晉州之下. 委軍於孽臣高阿那肱, 竟啟敵人, 皇不建之咎也. 後主遂爲周師所虜. 琅邪王儼壞北宮中白馬浮圖, 石趙時澄公所建. 見白蛇長數丈, 回旋失所在. 時儼專誅, 失中之咎也. 見變不知戒, 以及於難. 後周建德五年, 黑龍墜於亳州而死. 龍, 君之象. 黑, 周所尚色. 墜而死, 不祥之甚. 時皇太子不才, 帝每以爲慮, 直臣王軌、宇文孝伯等驟請廢立, 帝不能用. 後二歲, 帝崩, 太子立, 虐殺齊王及孝伯等, 因而國亡. 仁壽四年, 龍見代州總管府井中. 其龍或變爲鐵馬甲士彎弓上射之象. 變爲鐵馬, 近馬禍也. 彎弓上射, 又近射妖, 諸侯將有兵革之變, 以致幽囚也. 是時漢王諒潛謀逆亂, 故變兵戒之. 諒不悟, 遂興兵反, 事敗, 廢爲庶人, 幽囚數年而死.
○馬禍
侯景僭尊號於江南, 每將戰, 其所乘白馬, 長鳴蹀足者輒勝, 垂頭者輒不利. 西州之役, 馬臥不起, 景拜請, 且棰之, 竟不動. 近馬禍也. 《洪範五行傳》曰:“馬者兵象. 將有寇戎之事, 故馬爲怪.”景因此大敗. 陳太建五年, 衡州馬生角. 《洪範五行傳》曰:“馬生角, 兵之象, 敗亡之表也.”是時宣帝遣吳明徹出師呂梁, 與周師拒. 連兵數歲, 眾軍覆沒, 明徹竟爲周師所虜. 天保中, 廣宗有馬, 兩耳間生角, 如羊尾. 京房《易傳》曰:“天子親伐, 則馬生角.”四年, 契丹犯塞, 文宣帝親禦六軍以擊之. 大業四年, 太原廄馬死者太半, 帝怒, 遣使案問.者曰:“每夜廄中馬無故自驚, 因而致死.”帝令巫者視之. 巫者知帝將有遼東之役, 因希旨言曰:“先帝令楊素、史萬歲取之, 將鬼兵以伐遼東也.”帝大悅, 因釋主者. 《洪範五行傳》曰:“逆天氣, 故馬多死.”是時, 帝每歲巡幸, 北事長城, 西通且末, 國內虛耗, 天戒若曰, 除廄馬, 無事巡幸. 帝不悟, 遂至亂. 十一年, 河南、扶風三郡, 並有馬生角, 長數寸. 與天保初同占. 是時, 帝頻歲親征高麗. 義寧元年, 帝在江都宮, 龍廄馬無故而死, 旬日, 死至數百匹. 與大業四年同占.
'중국25사(번역중) > → 15. 수서 隋書 <完>'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수서隋書] 권25 지20 형법지 (0) | 2024.07.12 |
---|---|
[수서隋書] 권24 지19 식화지 (0) | 2024.07.11 |
[수서隋書] 권22 지17 오행지 상편 (0) | 2024.07.09 |
[수서隋書] 권21 지16 천문지 하편 (0) | 2024.07.08 |
[수서隋書] 권20 지15 천문지 중편 (0) | 2024.0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