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煇
《周禮》, 眡祲氏掌十煇之法, 以觀妖祥, 辨吉凶. 一曰祲, 謂陰陽五色之氣, 昆淫相侵. 或曰, 抱珥背璚之屬, 如虹而短是也. 二曰象, 謂雲如氣, 成形象, 雲如赤烏, 夾日以飛之類是也. 三曰鐫, 日旁氣刺日, 形如童子所佩之鐫也. 四曰監, 謂雲氣臨在日上也. 五曰暗, 謂日月蝕, 或日光暗也. 六曰曹, 謂瞢瞢不光明也. 七曰彌, 謂白虹彌天而貫日也. 八曰序, 謂氣若山而在日上. 或曰, 冠珥背璚, 重疊次序, 在於日旁也. 九曰U, 謂暈氣也. 或曰, 虹也. 《詩》所謂“朝U於西”者也. 十曰想, 謂氣五色, 有形想也, 青饑, 赤兵, 白喪, 黑憂, 黃熟. 或曰, 想, 思也, 赤氣爲人獸之形, 可思而知其吉凶. 自周已降, 術士間出, 今采其著者而言之. 日, 君乘土而王, 其政太平, 則日五色. 又曰, 或黑或青或黃, 師破. 又曰, 遊氣蔽天, 日月失色, 皆是風雨之候也. 若天氣清靜, 無諸遊氣, 日月不明, 乃爲失色. 或天氣下降, 地氣未升, 厚則日紫, 薄則日赤, 若於夜則月白, 皆將雨也. 或天氣未降, 地氣上升, 厚則日黃, 薄則日白, 若於夜則月赤, 將旱且風. 亦爲日月暈之候, 雨少而多陰. 或天氣已降, 地氣又升, 上下未交則日青, 若於夜則月綠色, 將寒候也. 或天地氣雖交而未密, 則日黑, 若於夜則月青, 將雨不雨, 變爲雺霧, 暈背虹蜺. 又曰, 沉陰, 日月俱無光, 晝不見日, 夜不見星, 皆有雲鄣之, 兩敵相當, 陰相圖議也. 日曚曚光, 士卒內亂. 日薄赤, 見日中烏, 將軍出, 旌旗舉, 此不祥, 必有敗亡. 又曰, 數日俱出若鬥, 天下兵大戰. 日鬥下有拔城. 日戴者, 形如直狀, 其上微起, 在日上爲戴. 戴者德也, 國有喜也. 一雲, 立日上爲戴. 青赤氣抱在日上, 小者爲冠, 國有喜事. 青赤氣小, 而交於日下, 爲纓. 青赤氣小而圓, 一二在日下左右者, 爲紐. 青赤氣如小半暈狀, 在日上爲負. 負者得地爲喜. 又曰, 青赤氣長而斜倚日傍爲戟. 青赤氣圓而小, 在日左右爲珥. 黃白者有喜. 又曰有軍. 日有一珥爲喜, 在日西, 西軍戰勝, 在日東, 東軍戰勝. 南北亦如之, 無軍而珥, 爲拜將. 又日旁如半環, 向日爲抱. 青赤氣如月初生, 背日者爲背. 又曰, 背氣青赤而曲, 外向爲叛象, 分爲反城. 璚者如帶, 璚在日四方. 青赤氣長, 而立日旁, 爲直. 日旁有一直, 敵在一旁欲自立, 從直所擊者勝. 日旁有二直三抱, 欲自立者不成. 順抱擊者勝, 殺將. 氣形三抱, 在日四方, 爲提. 青赤氣橫在日上下爲格. 氣如半暈, 在日下爲承. 承者, 臣承君也. 又曰, 日下有黃氣三重若抱, 名曰承福, 人主有吉喜, 且得地. 青白氣如履, 在日下者爲履. 日旁抱五重, 戰順抱者勝. 日一抱一背爲破走. 抱者, 順氣也, 背者, 逆氣也. 兩軍相當, 順抱擊逆者勝, 故曰破走. 日抱且兩珥, 一虹貫抱, 至日, 順虹擊者勝. 日重抱, 內有璚, 順抱擊者勝;亦曰軍內有欲反者. 日重抱, 左右二珥, 有白虹貫抱, 順抱擊勝, 得二將. 有三虹, 得三將. 日抱黃白潤澤, 內赤外青, 天子有喜, 有和親來降者. 軍不戰, 敵降, 軍罷. 色青, 將喜;赤, 將兵爭;白, 將有喪;黑, 將死. 日重抱且背, 順抱擊者勝, 得地, 若有罷師. 日重抱, 抱內外有璚, 兩珥, 順抱擊者勝, 破軍, 軍中不和, 不相信. 日旁有氣, 圓而周市, 內赤而外青, 名爲暈. 日暈者, 軍營之象. 周環匝日無厚薄, 敵與軍勢齊等. 若無軍在外, 天子失禦, 民多叛. 日暈有五色, 有喜;不得五色, 有憂. 凡占兩軍相當, 必謹審日月暈氣, 知其所起, 留止遠近, 應與不應, 疾遲大小, 厚薄長短, 抱背爲多少, 有無實虛久亟, 密疏澤枯. 相應等者勢等. 近勝遠, 疾勝遲, 大勝小, 厚勝薄, 長勝短, 抱勝背, 多勝少, 有勝無, 實勝虛, 久勝亟, 密勝疏, 澤勝枯. 重背大破, 重抱爲和親, 抱多親者益多, 背爲不和. 分離相去, 背於內者離於內, 背於外者離於外也. 凡占分離相去, 赤內青外, 以和相去;青內赤外, 以惡相去. 日暈明久, 內赤外青, 外人勝;內青外赤, 內人勝;內黃外青黑, 內人勝;外黃內青黑, 外人勝;外白內青, 外人勝;內白外青, 內人勝, 內黃外青, 外人勝;內青外黃, 內人勝. 日暈周匝, 東北偏厚, 厚爲軍福, 在東北戰勝, 西南戰敗. 日暈黃白, 不鬥兵未解;青黑, 和解分地;色黃, 土功動, 人不安;日色黑, 有水, 陰國盛. 日暈七日無風雨, 兵大作, 不可起, 眾大敗. 不及日蝕, 日暈而明, 天下有兵, 兵罷;無兵, 兵起不戰. 日暈始起, 前滅而後成者, 後成面勝. 日暈有兵在外者, 主人不勝. 日暈, 內赤外青, 群臣親外;外赤內青, 群臣親內其身, 身外其心. 日有朝夕暈, 是謂失地, 主人必敗. 日暈而珥, 主有謀, 軍在外, 外軍有悔. 日暈抱珥上, 將軍易. 日暈而珥如井幹者, 國亡, 有大兵交. 日暈上西, 將軍易, 兩敵相當. 日暈兩珥, 平等俱起而色同, 軍勢等, 色厚潤澤者賀喜. 日暈有直珥爲破軍, 貫至日爲殺將. 日暈員且戴, 國有喜, 戰從戴所擊者勝, 得地. 日暈而珥背左右, 如大軍輞者, 兵起, 其國亡城, 兵滿野而城複歸. 日暈, 暈內有珥一抱, 所謂圍城者在內, 內人則勝. 日暈有重抱, 後有背, 戰順抱者勝, 得地有軍. 日暈有一抱, 抱爲順, 貫暈內, 在日西, 西軍勝, 有軍. 日暈有一背, 背爲逆, 在日西, 東軍勝. 餘方放此. 日暈而背, 兵起, 其分, 失城. 日暈有背, 背爲逆, 有降叛者, 有反城. 在日東, 東有叛. 餘方放此. 日暈背氣在暈內, 此爲不和, 分離相去. 其色青外赤內, 節臣受王命有所之. 日暈上下有兩背, 無兵兵起, 有兵兵入. 日暈四背在暈內, 名曰不和, 有內亂. 日暈而四背如大車輞者四提, 設其國眾在外, 有反臣. 日暈四提, 必有大將出亡者. 日暈有四背璚, 其背端盡出暈者, 反從內起. 日暈而兩珥在外, 有聚雲在內與外, 不出三日, 城圍出戰. 日暈有背珥直, 而有虹貫之者, 順虹擊之, 大勝得地. 日暈, 有白虹貫暈至日, 從虹所指戰勝, 破軍殺將. 日暈, 有虹貫暈, 不至日, 戰從貫所擊之勝, 得小將. 日暈, 有一虹貫暈內, 順虹擊者勝, 殺將. 日暈, 二白虹貫暈, 有戰, 客勝. 日重暈, 有四五白虹氣, 從內出外, 以此圍城, 主人勝, 城不拔. 又日重暈, 攻城圍邑不拔. 日暈二重, 其外清內濁不散, 軍會聚. 日暈三重, 有拔城. 日交暈無厚薄, 交爭, 力勢均, 厚者勝. 日交暈, 人主左右有爭者, 兵在外戰. 日在暈上, 軍罷. 交暈貫日, 天下有破軍死將. 日交暈而爭者先衰, 不勝即兩敵相向. 交暈至日月, 順以戰勝, 殺將. 一法日在上者勝. 日有交者, 赤青如暈狀, 或如合背, 或正直交者, 偏交也, 兩氣相交也, 或相貫穿, 或相向, 或相背也. 交主內亂, 軍內不和. 日交暈如連環, 爲兩軍兵起, 君爭地. 日有三暈, 軍分爲三. 日方暈而上下聚二背, 將敗人亡. 日暈若井垣, 若車輪, 二國皆兵亡. 又曰有軍. 日暈不匝, 半暈在東, 東軍勝, 在西, 西軍勝. 南北亦如之. 日暈如車輪半, 軍在外者罷. 日半暈東向者, 西夷羌胡來入國. 半暈西向者, 東夷人欲反入國. 半暈北向者, 南夷人欲反入國. 半暈南向者, 北夷人欲反入國. 又曰, 軍在外, 月暈師上, 其將戰必勝. 月暈黃色, 將軍益秩祿, 得位. 月暈有兩珥, 白虹貫之, 天下大戰. 月暈而珥, 兵從珥攻擊者利. 月暈有蜺雲, 乘之以戰, 從蜺所往者大勝. 月暈, 虹蜺直指暈至月者, 破軍殺將.
○雜氣
天子氣, 內赤外黃正四方, 所發之處, 當有王者. 若天子欲有遊往處, 其地亦先發此氣. 或如城門, 隱隱在氣霧中, 恆帶殺氣森森然, 或如華蓋在氣霧中, 或有五色, 多在晨昏見. 或如千石倉在霧中, 恆帶殺氣, 或如高樓在霧氣中, 或如山鎮. 蒼帝起, 青雲扶日. 赤帝起, 赤雲扶日. 黃帝起, 黃雲扶日. 白帝起, 白雲扶日. 黑帝起, 黑雲扶日. 或日氣象青衣人, 無手, 在日西, 天子之氣也. 敵上氣如龍馬, 或雜色鬱鬱沖天者, 此帝王之氣, 不可擊. 若在吾軍, 戰必大勝. 凡天子之氣, 皆多上達於天, 以王相日見. 凡猛將之氣如龍. 兩軍相當, 若氣發其上, 則其將猛銳. 或如虎, 在殺氣中. 猛將欲行動, 亦先發此氣;若無行動, 亦有暴兵起. 或如火煙之狀, 或白如粉沸, 或如火光之狀, 夜照人, 或白而赤氣繞之, 或如山林竹木, 或紫黑如門上樓, 或上黑下赤, 狀似黑旌, 或如張弩, 或如埃塵, 頭銳而卑, 本大而高. 兩軍相當, 敵軍上氣如囷倉, 正白, 見日逾明, 或青白如膏, 將勇. 大戰氣發, 漸漸如雲, 變作此形, 將有深謀. 凡氣上與天連, 軍中有貞將, 或雲賢將. 凡軍勝氣, 如堤如阪, 前後磨地, 此軍士眾強盛, 不可擊. 軍上氣如火光, 將軍勇, 士卒猛, 好擊戰, 不可擊. 軍上氣如山堤, 山上若林木, 將士驍勇. 軍上氣如埃塵粉沸, 其色黃白, 旌旗無風而颺, 揮揮指敵, 此軍必勝. 敵上有白氣粉沸如樓, 繞以赤氣者, 兵銳. 營上氣黃白色, 重厚潤澤者, 勿與戰. 兩敵相當, 有氣如人持斧向敵, 戰必大勝. 兩敵相當, 上有氣如蛇舉首向敵者戰勝. 敵上氣如一匹帛者, 此雍軍之氣, 不可攻. 望敵上氣如覆舟, 雲如牽牛, 有白氣出, 似旌幟, 在軍上, 有雲如鬥雞, 赤白相隨, 在氣中, 或發黃氣, 皆將士精勇, 不可擊. 軍營上有赤黃氣, 上達於天, 亦不可攻. 凡軍營上五色氣, 上與天連, 此天應之軍, 不可擊. 其氣上小下大, 其軍日增益士卒. 軍上氣如堤, 以覆其軍上, 前赤後白, 此勝氣. 若覆吾軍, 急往擊之, 大勝. 天氣銳, 黃白團團而潤澤者, 敵將勇猛, 且士卒能強戰, 不可擊. 雲如日月而赤氣繞之, 如日月暈狀有光者, 所見之地大勝, 不可攻. 凡雲氣, 有獸居上者勝. 軍上有氣如塵埃, 前下後高者, 將士精銳. 敵上氣如乳武豹伏者, 難攻. 軍上恆有氣者, 其軍難攻. 軍上雲如華蓋者, 勿往與戰. 雲如旌旗, 如蜂向人者, 勿與戰. 兩軍相當, 敵上有雲如飛鳥, 徘徊其上, 或來而高者, 兵精銳, 不可擊. 軍上雲如馬, 頭低尾仰, 勿與戰. 軍上雲如狗形, 勿與戰. 望四方有氣如赤鳥, 在烏氣中, 如烏人在赤氣中, 如赤杵在烏氣中, 如人十十五五, 或如旌旗, 在烏氣中, 有赤氣在前者, 敵人精悍, 不可當. 敵上有雲如山, 不可說. 有雲如引素, 如陣前銳, 或一或四, 黑色有陰謀, 赤色饑, 青色兵有反, 黃色急去. 凡氣, 上黃下白, 名曰善氣. 所臨之軍, 欲求和退. 若氣出北方, 求退向北, 其眾死散. 向東則不可信, 終能爲害. 向南將死. 敵上氣囚廢枯散. 或如馬肝色, 如死灰色, 或類偃蓋, 或類偃魚, 皆爲將敗. 軍上氣乍見乍不見, 如霧起, 此衰氣, 可擊. 上大下小, 士卒日減. 凡軍營上十日無氣發, 則軍必勝. 而有赤白氣乍出即滅, 外聲欲戰, 其實欲退散. 黑氣如壞山墮軍上者, 名曰營頭之氣, 其軍必敗. 軍上氣昏發連夜, 夜照人, 則軍士散亂. 軍上氣半而絕, 一敗, 再絕再敗, 三絕三敗. 在東發白氣者, 災深. 軍上氣中有黑雲如牛形, 或如豬形者, 此是瓦解之氣, 軍必敗. 敵上氣如粉如塵者, 勃勃如煙, 或五色雜亂, 或東西南北不定者, 其軍欲敗. 軍上氣如群羊群豬在氣中, 此衰氣, 擊之必勝. 軍上有赤氣, 炎降於天, 則將死, 士眾亂. 赤光從天流下入軍, 軍亂將死. 彼軍上有蒼氣, 須臾散去, 擊之必勝. 在我軍上, 須自堅守. 軍有黑氣如牛形, 或如馬形, 從氣霧中下, 漸漸入軍, 名曰天狗下食血, 則軍破. 軍上氣或如群鳥亂飛, 或如懸衣, 如人相隨, 或紛紛如轉蓬, 或如揚灰, 或雲如卷席, 如匹布亂穰者, 皆爲敗徵. 氣乍見乍沒, 乍聚乍散, 如霧之始起, 爲敗氣. 氣如系牛, 如人臥, 如敗車, 如雙蛇, 如飛鳥, 如決堤垣, 如壞屋, 如人相指, 如人無頭, 如驚鹿相逐, 如兩雞相向, 皆爲敗氣. 凡降人氣, 如人十十五五, 皆叉手低頭. 又雲, 如人叉手相向. 白氣如群鳥, 趣入屯營, 連結百餘裏不絕, 而能徘徊, 須臾不見者, 當有他國來降. 氣如黑山, 以黃爲緣者, 欲降服. 敵上氣青而高漸黑者, 將欲死散. 軍上氣如燔生草之煙, 前雖銳, 後必退. 黑氣臨營, 或聚或散, 如鳥將宿, 敵人畏我, 心意不定, 終必逃背, 逼之大勝. 凡白氣從城中南北出者, 不可攻, 城不可屠. 城中有黑雲如星, 名曰軍精, 急解圍去, 有突兵出, 客敗. 城上白氣如旌旗, 或青雲臨城, 有喜慶. 黃雲臨城, 有大喜慶, 青色從中南北出者, 城不可攻. 或氣如青色, 如牛頭觸人者, 城不可屠. 城中氣出東方, 其色黃, 此太一. 城白氣從中出, 青氣從城北入, 反向還者, 軍不得入. 攻城圍邑, 過旬雷雨者, 爲城有輔. 疾去之, 勿攻. 城上氣如煙火, 主人欲出戰. 其氣無極者, 不可攻. 城上氣如雙蛇者, 難攻. 赤氣如杵形, 從城中向外者, 內兵突出, 主人戰勝. 城上有雲, 分爲兩彗狀, 攻不可得. 赤氣在城上, 黃氣四面繞之, 城中大將死, 城降. 城上赤氣如飛鳥, 如敗車, 及無雲氣, 士卒必散. 城營中有赤黑氣, 如狸皮斑及赤者, 並亡. 城上氣上赤而下白色, 或城中氣聚如樓, 出見於外, 城皆可屠. 城營上有雲如眾人頭, 赤色, 下多死喪流血. 城上氣如灰, 城可屠. 氣出而北, 城可克. 其氣出複入, 城中人欲逃亡. 其氣出而覆其軍, 軍必病. 氣出而高, 無所止, 用日久長. 有白氣如蛇來指城, 可急攻. 白氣從城指營, 宜急固守. 攻城若雨霧死風至, 兵勝. 日色無光爲日死. 雲氣如雄雉臨城, 其下必有降者. 濛氛圍城而入城者, 外勝, 得入. 有雲如立人五枚, 或如三牛, 邊城圍. 凡軍上有黑氣, 渾渾圓長, 赤氣在其中, 其下必有伏兵. 白氣粉沸起, 如樓狀, 其下必有藏兵萬人, 皆不可輕擊. 伏兵之氣, 如幢節狀, 在烏雲中, 或如赤杵在烏雲中, 或如烏人在赤雲中. 凡暴兵氣, 白如瓜蔓連結, 部隊相逐, 須臾罷而複出, 至八九來而不斷, 急賊卒至, 宜防固之. 白氣如仙人衣, 千萬連結, 部隊相逐, 罷而複興, 如是八九者, 當有千裏兵來, 視所起備之. 黑雲從敵上來, 之我軍上, 欲襲我. 敵人告發, 宜備不宜戰. 壬子日, 候四望無雲, 獨見赤雲如旌旗, 其下有兵起, 若遍四方者, 天下盡有兵. 若四望無雲, 獨見黑雲極天, 天下兵大起. 半天, 半起. 三日內有雨, 災解. 敵欲來者, 其氣上有雲, 下有氛零, 中天而下, 敵必至. 雲氣如旌旗, 賊兵暴起. 暴兵氣, 如人持刀楯, 雲如人, 赤色, 所臨城邑, 有卒兵至, 驚怖, 須臾去. 赤氣如人持節, 兵來未息. 雲如方虹, 有暴兵. 赤雲如火者, 所向兵至. 天有白氣, 狀如匹布, 經醜未者, 天下多兵. 凡戰氣, 青白如膏, 將勇. 大戰氣, 如人無頭, 如死人臥. 敵上氣如丹蛇, 赤氣隨之, 必大戰, 殺將. 四望無雲, 見赤氣如狗入營, 其下有流血. 凡連陰十日, 晝不見日, 夜不見月, 亂風四起, 欲雨而無雨, 名曰蒙, 臣謀君. 故曰, 久陰不雨臣謀主. 霧氣若晝若夜, 其色青黃, 更相掩冒, 乍合乍散, 臣謀君, 逆者喪. 山中冬霧十日不解者, 欲崩之候. 視四方常有大雲, 五色具者, 其下有賢人隱也. 青雲潤澤蔽日, 在西北爲舉賢良. 雲氣如亂穰, 大風將至, 視所從來避之. 雲甚潤而厚, 大雨必暴至. 四始之日, 有黑雲氣如陣, 厚重大者, 多雨. 氣若霧非霧, 衣冠不雨而濡, 見則其城帶甲而趣. 日出沒時, 有雲橫截之, 白者喪, 烏者驚. 三日內雨者各解. 有黑氣入營者, 兵相殘. 有赤青氣入營者, 兵弱. 有雲如蛟龍, 所見處將軍失魄. 有雲如鵠尾, 來廕國上, 三日亡. 有雲如日月暈, 赤色, 其國凶. 青白色, 有大水. 有雲狀如龍行, 國有大水, 人流亡. 有雲赤黃色, 四塞終日, 竟夜照地者, 大臣縱恣. 有雲如氣, 昧而濁, 賢人去, 小人在位. 凡白虹者, 百殃之本, 眾亂所基. 霧者, 眾邪之氣, 陰來冒陽. 凡遇四方盛氣, 無向之戰. 甲乙日青氣在東方, 丙丁日赤氣在南方, 庚辛日白氣在西方, 壬癸日黑氣在北方, 戊巳日黃氣在中央. 四季戰當此日氣, 背之吉. 日中有黑氣, 君有小過而臣不諫, 又掩君惡而揚君善, 故日中有黑氣不明也. 凡白虹霧, 奸臣謀君, 擅權立威. 晝霧夜明, 臣志得申, 夜霧晝明, 臣志不申. 霧終日終時, 君有憂. 色黃小雨. 白言兵喪, 青言疾, 黑有暴水, 赤有兵喪, 黃言土功, 或有大風. 凡夜霧, 白虹見, 臣有憂. 晝霧白虹見, 君有憂. 虹頭尾至地, 流血之象. 凡霧氣不順四時, 逆相交錯, 微風小雨, 爲陰陽氣亂之象. 從寅至辰巳上, 周而複始, 爲逆者不成. 積日不解, 晝夜昏暗, 天下欲分離. 凡霧四合, 有虹各見其方, 隨四時色吉, 非時色凶. 氣色青黃, 更相掩覆, 乍合乍散, 臣欲謀君, 爲逆者不成, 自亡. 凡霧氣四方俱起, 百步不見人, 名曰晝昏, 不有破國, 必有滅門. 凡天地四方昏濛若下塵, 十日五日以上, 或一日, 或一時, 雨不沾衣而有土, 名曰霾. 故曰, 天地霾, 君臣乖, 大旱. 凡海傍蜃氣象樓台, 廣野氣成宮闕, 北夷之氣如牛羊群畜穹閭, 南夷之氣類舟船幡旗. 自華以南, 氣下黑上赤. 嵩高、三河之郊, 氣正赤. 恆山之北, 氣青. 勃、碣、海、岱之間, 氣皆正黑. 江湖之間, 氣皆白. 東海氣如圓簦. 附漢、河水, 氣如引布. 江、漢氣勁如杼. 濟水氣如黑. 滑水氣如狼白尾. 淮南氣如帛. 少室氣如白兔青尾. 恆山氣如黑牛青尾. 東夷氣如樹, 西夷氣如室屋, 南夷氣如闍台, 或類舟船. 陣雲如立垣, 杼軸雲類軸搏, 兩端銳. 忄勺雲如繩, 居前亙天, 其半半天, 其V者類闕旗, 故鉤雲勾曲. 諸此雲見, 以五色占而澤摶密. 其見, 動人及有兵, 必起合鬥. 其直, 雲氣如三匹帛, 廣前銳後, 大軍行氣也. 韓雲如布, 趙雲如牛, 楚雲如日, 宋雲如車, 魯雲如馬, 衛雲如犬, 周雲如車輪, 秦雲如行人, 魏雲如鼠, 鄭、齊雲如絳衣, 越雲如龍, 蜀雲如囷. 車氣乍高乍下, 往往而聚. 騎氣卑而布, 卒氣摶. 前卑後高者疾, 前方而高, 後銳而卑者卻. 其氣平者, 其行徐. 前高後卑者, 不止而返. 校騎之氣正蒼黑, 長數百丈, 遊兵之氣如彗掃, 一雲長數百丈, 無根本. 喜氣上黃下白, 怒氣上下赤, 憂氣上下黑, 土功氣黃白, 徙氣白. 凡候氣之法, 氣初出時, 若雲非雲, 若霧非霧, 仿佛若可見. 初出森森然, 在桑榆上, 高五六尺者, 是千五百裏外. 平視則千裏, 舉目望則五百裏. 仰瞻中天, 則百裏內. 平望桑榆間二千裏, 登高而望, 下屬地者, 三千裏. 凡欲知我軍氣, 常以甲巳日及庚、子、辰、戌、午、未、亥日, 及八月十八日, 去軍十裏許, 登高望之可見, 依別記占之. 百人以上皆有氣. 凡占災異, 先推九宮分野, 六壬日月, 不應陰霧風雨而陰霧者, 乃可占. 對敵而坐, 氣來甚卑下, 其陰覆人, 上掩溝蓋道者, 是大賊必至. 敵在東, 日出候. 在南, 日中候. 在西, 日入候. 在北, 夜半候. 王相色吉, 囚死色凶. 凡軍上氣, 高勝下, 厚勝薄, 實勝虛, 長勝短, 澤勝枯. 我軍在西, 賊軍在東, 氣西厚東薄, 西長東短, 西高東下, 西澤東枯, 則知我軍必勝. 凡氣初出, 似甑上氣, 勃勃上升. 氣積爲霧, 霧爲陰, 陰氣結爲虹蜺姿暈珥之屬. 凡氣不積不結, 散漫一方, 不能爲災. 必須和雜殺氣, 森森然疾起, 乃可論占. 軍上氣安則軍安, 氣不安則軍不安. 氣南北則軍南北, 氣東西則軍亦東西. 氣散則爲軍破敗. 候氣, 常以平旦、下晡、日出沒時處氣, 以見知大. 占期內有大風雨久陰, 則災不成. 故風以散之, 陰以諫之, 雲以幡之, 雨以厭之.
○五代災變應
梁武帝天監元年八月壬寅, 熒惑守南鬥. 占曰:“糴貴, 五穀不成, 大旱, 多火災, 吳、越有憂, 宰相死.”是歲大旱, 米鬥五千, 人多餓死. 其二年五月, 尚書範雲卒. 二年五月丙辰, 月犯心. 占曰:“有亂臣, 不出三年, 有亡國.”其四年, 交州刺史李凱舉兵反. 七月丙子, 太白犯軒轅大星. 四年六月壬戌, 歲星晝見. 占曰:“歲色黃潤, 立竿影見, 大熟.”是歲大穰, 米斛三十. 又曰:“星與日爭光, 武且弱, 文且強.”自此後, 帝崇尚文儒, 躬自講說, 終於太清, 不修武備. 八月庚子, 老人星見. 占曰:“老人星見, 人主壽昌.”自此後, 每年恆以秋分後見於參南, 至春分而伏. 武帝壽考之象雲. 七年九月巳亥, 月犯東井. 占曰:“有水災.”其年京師大水. 十年九月丙申, 天西北隆隆有聲, 赤氣上至地. 占曰:“天狗也, 所往之鄉有流血, 其君失地.”其年十二月, 馬仙琕大敗魏軍, 斬馘十餘萬, 克複朐山城. 十二月壬戌朔, 日食, 在牛四度. 十三年二月丙午, 太白失行, 在天關. 占曰:“津梁不通, 又兵起.”其年填星守天江. 占曰:“有江河塞, 有決溢, 有土功.”其年, 大發軍眾造浮山堰, 以堨淮水. 至十四年, 填星移去天江而堰壞, 奔流決溢. 十四年十月辛未, 太白犯南鬥. 十七年閏八月戊辰, 月行掩昴. 普通元年春正月丙子, 日有食之. 占曰:“日食, 陰侵陽, 陽不克陰也. 爲大水.”其年七月, 江、淮、海溢. 九月乙亥, 有星晨見東方, 光爛如火. 占曰:“國皇見, 有內難, 有急兵反叛.”其三年, 義州刺史文僧朗以州叛. 四年十一月癸未朔, 日有食之, 太白晝見. 六年三月丙午, 歲星入南鬥. 庚申, 月食. 五月己酉, 太白晝見. 六月癸未, 太白經天. 九月壬子, 太白犯右執法. 七年正月癸卯, 太白歲星在牛相犯. 占曰:“其國君凶, 易政.”明年三月, 改元, 大赦. 大通元年八月甲申, 月掩填星. 閏月癸酉, 又掩之. 占曰:“有大喪, 天下無主, 國易政.”其後中大通元年九月癸巳, 上又幸同泰寺舍身, 王公以一億萬錢奉贖. 十月己酉還宮, 大赦, 改元. 中大通三年, 太子薨, 皆天下無主、易政及大喪之應. 中大通元年閏月壬戌, 熒惑犯鬼積屍. 占曰:“有大喪, 有大兵, 破軍殺將.”其二年, 蕭玩帥眾援巴州, 爲魏梁州軍所敗, 玩被殺. 四年七月甲辰, 星隕如雨. 占曰:“星隕, 陽失其位, 災害之象萌也.”又曰:“星隕如雨, 人民叛, 下有專討.”又曰:“大人憂.”其後侯景狡亂, 帝以憂崩, 人眾奔散, 皆其應也. 五年正月己酉, 長星見. 六年四月丁卯, 熒惑在南鬥. 占曰:“熒惑出入留舍南鬥中, 有賊臣謀反, 天下易政, 更元.”其年十二月, 北梁州刺史蘭欽舉兵反, 後年改爲大同元年. 大同三年三月乙醜, 歲星掩建星. 占曰:“有反臣.”其年, 會稽山賊起. 其七年, 交州刺史李賁舉兵反. 五年十月辛醜, 彗出南鬥, 長一尺餘, 東南指, 漸長一丈餘. 十一月乙卯, 至婁滅. 占曰:“天下有謀王者.”其八年正月, 安成民劉敬躬挾左道以反, 黨與數萬. 其九年, 李賁僭稱皇帝於交州. 太清二年五月, 兩月見. 占曰:“其國亂, 必見於亡國.” 三年正月壬午, 熒惑守心. 占曰:“王者惡之.”乙酉, 太白晝見. 占曰:“不出三年, 有大喪, 天下革政更王, 強國弱, 小國強.”三月丙子, 熒惑又守心. 占曰:“大人易政, 主去其宮.”又曰:“人饑亡, 海內哭, 天下大潰.”是年, 帝爲侯景所幽, 崩. 七月, 九江大饑, 人相食十四五. 九月戊午, 月在鬥, 掩歲星. 占曰:“天下亡君.”其後侯景篡殺. 簡文帝大寶元年正月丙寅, 月晝光見. 占曰:“月晝光, 有隱謀, 國雄逃.”又雲:“月晝明, 奸邪並作, 擅君之朝.”其後侯景篡殺, 皆國亂亡君. 大喪更政之應也. 元帝承聖三年九月甲午, 月犯心中星. 占曰:“有反臣, 王者惡之, 有亡國.”其後三年, 帝爲周軍所俘執, 陳氏取國, 梁氏以亡. 陳武帝永定三年九月辛卯朔, 月入南鬥. 占曰:“月入南鬥, 大人憂.”一曰:“太子殃.”後二年, 帝崩, 太子昌在周爲質, 文帝立. 後昌還國, 爲侯安都遣盜迎殺之. 三年五月丙辰朔, 日有食之. 占曰:“日食君傷.”又曰:“日食帝德消.”六月庚子, 填星鉞與太白並. 占:“太白與填合, 爲疾爲內兵.” 文帝天嘉元年五月辛亥, 熒惑犯右執法. 占曰:“大臣有憂, 執法者誅.”後四年, 司空侯安都賜死. 九月癸醜, 彗星長四尺, 見芒, 指西南. 占曰:“彗星見則敵國兵起, 得本者勝.”其年, 周將獨孤盛領眾趣巴湘, 侯瑱襲破之. 二年五月己酉, 歲星守南鬥. 六月丙戌, 熒惑犯東井. 七月乙醜, 熒惑入鬼中. 戊辰, 熒惑犯斧質. 十月, 熒惑行在太微右掖門內. 三年閏二月己醜, 熒惑逆行, 犯上相. 甲子, 太白犯五車、填星. 七月, 太白犯輿鬼. 八月癸卯, 月犯南鬥. 丙午, 月犯牽牛. 庚甲, 太白入太微. 十一月丁醜, 月犯畢左股. 辛巳, 熒惑犯歲星. 戊子, 月犯角. 庚寅, 月入氐. 四年六月癸醜, 太白犯右執法. 七月戊子, 熒惑犯填星. 八月甲午, 熒惑犯軒轅大星. 丁未, 太白犯房. 九月戊寅, 熒惑入太微, 犯右執法. 癸未, 太白入南鬥. 占曰:“太白入鬥, 天下大亂, 將相謀反, 國易政.”又曰:“君死, 不死則廢.”又曰:“天下受爵祿.”其後安成王爲太傅, 廢少帝而自立, 改官受爵之應也. 辛卯, 熒惑犯左執法. 十一月辛酉, 熒惑犯右執法. 甲戌, 月犯畢左股. 五年正月甲子, 月犯畢大星奎. 丁卯, 月犯星. 四月庚子, 太白歲星合在奎, 金在南, 木在北, 相去二尺許. 壬寅, 月入氐, 又犯熒惑, 太白歲星又合, 在婁, 相去一尺許. 癸卯, 月犯房上星. 五月庚午, 熒惑逆行二十一日, 犯氐東南、西南星. 占曰:“月有賊臣.”又曰:“人主無出, 廊廟間有伏兵.”又曰:“君死, 有赦.”後二年, 少帝廢之應也. 六月丙申, 月犯亢. 七月戊寅, 月犯畢大星. 閏十月庚申, 月犯牽牛. 丙子, 又犯左執法. 十一月乙未, 月食畢大星. 六年正月己亥, 太白犯熒惑, 相去二寸. 占曰:“其野有兵喪, 改立侯王.”三月丁卯, 日入後, 眾星未見, 有流星白色, 大如鬥, 從太微間南行, 尾長尺餘. 占曰:“有兵與喪.”四月丁巳, 月犯軒轅. 占曰:“女主有憂.”五月丁亥, 太白犯軒轅. 占曰:“女主失勢.”又曰:“四方禍起.”其後年, 少帝廢, 廢後慈訓太後崩. 六月己未, 月犯氐. 辛酉, 有彗長可丈餘. 占曰:“陰謀奸宄起.”一曰:“宮中火起.”後安成王錄尚書、都督中外諸軍事, 廢少帝而自立, 陰謀之應. 八月戊辰, 月掩畢大星. 丙子, 月與太白並, 光芒相著, 在太微西蕃南三尺所. 九月辛巳, 熒惑犯左執法. 癸未, 太白犯右執法. 辛卯, 犯左執法. 乙巳, 月犯上相, 太白犯熒惑. 其夜, 月又犯太白. 占曰:“其國內外有兵喪, 改立侯王.”明年, 帝崩, 又少帝廢之應也. 七年二月庚午, 日無光, 烏見. 占曰:“王者惡之.”其日庚午, 吳、楚之分野. 四月甲子, 日有交暈, 白虹貫之. 是月癸酉, 帝崩. 廢帝天康元年五月庚辰, 月犯軒轅女禦大星. 占曰:“女主憂.”後年, 慈訓太後崩. 癸未, 月犯左執法. 光大元年正月甲寅, 月犯軒轅大星. 占曰:“女主當之.”八月戊寅, 月食哭星. 占曰:“有喪泣事.”明年, 太後崩, 臨海王薨, 哭泣之應也. 壬午, 鎮星辰星合於軫. 九月戊午, 辰星太白相犯. 占曰:“改立侯王.”己未, 月犯歲星. 占曰:“國亡君.”十二月辛巳, 月又犯歲星. 辛卯, 月犯建星. 占曰:“大人惡之.” 二年正月戊申, 月掩歲星. 占曰:“國亡君.”五月乙未, 月犯太白. 六月丙寅, 太白犯右執法. 壬子, 客星見氐東. 八月庚寅, 月犯太微. 九月庚戌, 太白逆行, 與鎮星合, 在角. 占曰:“爲白衣之會.”又曰:“所合之國, 爲亡地, 爲疾兵.”戊午, 太白晝見. 占曰:“太白晝見, 國更政易王.”十一月丙午, 歲星守右執法, 甲申, 月犯太微東南星. 戊子, 太白入氐. 十二月甲寅, 慈訓太後廢帝爲臨海王, 太建二年四月薨, 皆其應也. 宣帝太建七年四月丙戌, 有星孛於大角. 占曰:“人主亡.”五月庚辰, 熒惑犯右執法. 壬子, 又犯右執法. 十年二月癸亥, 日上有背. 占曰:“其野失地, 有叛兵.”甲子, 吳明徹軍敗於呂梁, 將卒並爲周軍所虜. 來年, 淮南之地, 盡沒於周. 十月癸卯, 月食熒惑. 占曰:“國敗君亡, 大兵起, 破軍殺將.”來年三月, 吳明徹敗於呂梁, 十三年帝崩, 敗國亡君之應也. 十一年四月己醜, 歲星太白辰星合於東井. 十二年二月壬寅, 白虹見西方. 占曰:“有喪.”其後十三年帝崩. 十月戊午, 月犯牽牛吳越之野. 占曰:“其國亡, 君有憂.”後年帝崩. 辛酉, 歲星犯執法. 十二月癸酉, 辰星在太白上. 甲戌, 辰星太白交相掩. 占曰:“大兵在野, 大戰.”辛巳, 彗星見西南. 占曰:“有兵喪.”明年帝崩, 始興王叔陵作亂. 後主至德元年正月壬戌, 蓬星見. 占曰:“必有亡國亂臣.”後帝於太皇寺舍身作奴, 以祈冥助, 不恤國政, 爲施文慶等所惑, 以至國亡. 魏普泰元年十月, 歲星熒惑填星太白聚於觜參, 色甚明大. 占曰:“當有王者興.”其月, 齊高祖起於信都, 至中興二年春而破爾硃兆, 遂開霸業. 魏武定四年九月丁未, 高祖圍玉壁城, 有星墜於營, 眾驢皆鳴. 占曰:“破軍殺將.”高祖不豫, 五年正月丙午崩. 齊文宣帝天保元年十二月甲申, 熒惑犯房北頭第一星及鉤鈐. 占曰:“大臣有反者.”其二年二月壬辰, 太尉彭樂謀反, 誅. 八年二月己亥, 歲星守少微, 經六十三日. 占曰:“五官亂.”五月癸卯, 歲星犯太微上將. 占曰:“大將憂, 大臣死.”其十年五月, 誅諸元宗室四十餘家, 乾明元年, 誅楊遵彥等, 皆五官亂, 大將憂, 大臣死之應也. 八年七月甲辰, 月掩心星. 占曰:“人主惡之.”十年十月, 帝崩. 九年二月, 熒惑犯鬼質. 占曰:“斧質用, 有大喪.”三月甲午, 熒惑犯軒轅. 占曰:“女主惡之.”其十年五月, 誅魏氏宗室, 十月帝崩, 斧質用, 有大喪之應也. 十年六月庚子, 填星犯井鉞, 與太白並. 占曰:“子爲玄枵, 齊之分野, 君有戮死者, 大臣誅, 斧鉞用.”其明年二月乙巳, 太師常山王誅尚書令楊遵彥、右仆射燕子獻、領軍可硃渾天和、侍中宋欽道等. 八月壬午, 廢少帝爲濟南王. 廢帝乾明元年三月甲午, 熒惑入軒轅. 占曰:“女主凶.”後太寧二年四月, 太後崩. 肅宗皇建二年四月丙子, 日有食之. 子爲玄枵, 齊之分野. 七月乙醜, 熒惑入鬼中, 戊辰, 犯鬼質. 占曰:“有大喪.”十一月, 帝以暴疾崩. 武成帝河清元年七月乙亥, 太白犯輿鬼. 占曰:“有兵謀, 誅大臣, 斧質用.”其年十月壬申, 冀州刺史平秦王高歸彥反, 段孝先討擒, 斬之於都市, 又其二年, 殺太原王紹德, 皆斧質用之應也. 八月甲寅, 月掩畢. 占曰:“其國君死, 大臣有誅者, 有邊兵大戰, 破軍殺將.”其十月, 平秦王歸彥以反誅, 其三年, 周師與突厥入並州, 大戰城西, 伏屍流血百餘裏, 皆其應也. 四年正月己亥, 太白犯熒惑, 相去二寸, 在奎. 甲辰, 太白、熒惑、歲星合在婁. 占曰:“甲爲齊. 三星若合, 是謂驚立絕行, 其分有兵喪, 改立侯王, 國易政.”三月戊子, 慧星見. 占曰:“除舊布新, 有易王.”至四月, 傳位於太子, 改元. 後主天統元年六月壬戌, 彗星見於文昌, 長數寸, 入文昌, 犯上將, 然後經紫微宮西垣入危, 漸長一丈餘, 指室壁. 後百餘日, 在虛危滅. 占曰:“有大喪, 有亡國易政.”其四年十二月, 太上皇崩. 三年五月戊寅, 甲夜, 西北有赤氣竟天, 夜中始滅. 十月丙午, 天西北頻有赤氣. 占曰:“有大兵大戰.”後周武帝總眾來伐, 大戰, 有大兵之應也. 四年六月, 彗星見東井. 占曰:“大亂, 國易政.”七月, 孛星見房心, 白如粉絮, 大如鬥, 東行. 八月, 入天市, 漸長四丈, 犯瓠瓜, 曆虛危, 入室, 犯離宮. 九月入奎, 至婁而滅. 孛者, 孛亂之氣也. 占曰:“兵喪並起, 國大亂易政, 大臣誅.”其後, 太上皇崩. 至武平二年七月, 領軍庫狄伏連、治書侍禦史王子宜, 受琅邪王儼旨, 矯詔誅錄尚書、淮南王和士開於南台, 伏連等即日伏誅, 右仆射馮子琮賜死. 此國亂之應也. 五年二月戊辰, 歲星逆行, 掩太微上將. 占曰:“天下大驚, 四輔有誅者.”五月甲午, 熒惑犯鬼積屍. 甲, 齊也. 占曰:“大臣誅, 兵大起, 斧質用, 有大喪.”至武平二年九月, 誅琅邪王儼, 三年五月, 誅右丞相、鹹陽王斛律明月, 四年七月, 誅蘭陵王長恭, 皆懿親名將也. 四年十月, 又誅崔季舒等, 此斧質用之應也. 武平三年八月癸未, 填星、歲星、太白合於氐, 宋之分野. 占曰:“其國內外有兵喪, 改立侯王.”其四年十月, 陳將吳明徹寇彭城, 右仆射崔季舒, 國子祭酒張雕, 黃門裴澤、郭遵, 尚書左丞封孝琰等, 諫車駕不宜北幸並州. 帝怒, 並誅之, 內外兵喪之應也. 九月庚申, 月在婁, 食既, 至旦不複. 占曰:“女主凶.”其三年八月, 廢斛律皇後, 立穆後. 四年, 又廢胡後爲庶人. 十一月乙亥, 天狗下西北. 占曰:“其下有大戰流血.”後周武帝攻晉州, 進兵平並州, 大戰流血. 三年十二月辛醜, 日食歲星. 占曰:“有亡國.”至七年, 而齊亡. 四年五月癸巳, 熒惑犯右執法. 占曰:“大將死, 執法者誅, 若有罪.”其年, 誅右丞相斛律明月, 明年, 誅蘭陵王長恭, 後年, 誅右仆射崔季舒, 皆大將死, 執法誅之應也. 周閔帝元年五月癸卯, 太白犯軒轅. 占曰:“太白行軒轅中, 大臣出令.”又曰:“皇後失勢.”辛亥, 熒惑犯東井北端第二星. 占曰:“其國亂.”又曰:“大旱.”其年九月, 塚宰護逼帝遜位, 幽於舊邸, 月餘殺崩, 司會李植、軍司馬孫恆及宮伯乙弗鳳等被誅害. 其冬大旱. 皆大臣出令、大臣死、旱之應也. 明帝二年三月甲午, 熒惑入軒轅. 占曰:“王者惡之, 女主凶.”其月, 王後獨孤氏崩. 六月庚子, 填星犯井鉞, 與太白並. 占曰:“傷成於鉞, 君有戮死者.”其年, 太師宇文護進食, 帝遇毒崩. 武帝保定元年九月乙巳, 客星見於翼. 十月甲戌, 日有食之. 戊寅, 熒惑犯太微上將, 合爲一. 二年閏正月癸巳, 太白入昴. 二月壬寅, 熒惑犯太微上相. 三月壬午, 熒惑犯左執法. 七月乙亥, 太白犯輿鬼. 九月戊辰, 日有食之, 既. 十一月壬午, 熒惑犯歲星於危南. 三年三月乙醜朔, 日有食之. 九月甲子, 熒惑犯太微上將. 占曰:“上將誅死.”十月壬辰, 熒惑犯左執法. 四年二月庚寅朔, 日有食之. 甲午, 熒惑犯房右驂. 三月己未, 熒惑又犯房右驂. 占曰:“上相誅, 車馳人走, 天下兵起.”其年十月, 塚宰晉公護率軍伐齊. 十二月, 柱國、庸公王雄力戰死之, 遂班師. 兵起將死之應也. 八月丁亥, 朔, 日有蝕之. 五年正月辛卯, 白虹貫日. 占曰:“爲兵喪.”甲辰, 太白、熒惑、歲星合於婁. 六月庚申, 慧星出三台, 入文昌, 犯上將, 後經紫宮西垣入危, 漸長一丈餘, 指室壁, 後百餘日稍短, 長二尺五寸, 在虛危滅, 齊之分野. 七月辛巳, 朔, 日有食之. 天和元年正月己卯, 日有食之. 十月乙卯, 太白晝見, 經天. 二年, 正月癸酉朔, 日有食之. 五月己醜, 歲星與熒惑合在井宿, 相去五尺. 並爲秦分. 占曰:“其國有兵, 爲饑旱, 大臣匿謀, 下有反者, 若亡地.”閏六月丁酉, 歲星、太白合, 在柳, 相去一尺七寸. 柳爲周分. 占曰:“爲內兵.”又曰:“主人凶憂, 失城.”是歲, 陳湘州刺史華皎率眾來附, 遣衛公直將兵援之, 因而南伐. 九月, 衛公直與陳將淳於量戰於沌口, 王師失利. 元定、韋世沖以步騎數千先度, 遂沒陳. 七月庚戌, 太白犯軒轅大星, 相去七寸. 占曰:“女主失勢, 大臣當之.”又曰:“西方禍起.”其十一月癸醜, 太保、許公宇文貴薨, 大臣當之驗也. 十月辛卯, 有黑氣一, 大如杯, 在日中. 甲午, 又加一, 經六日乃滅. 占曰:“臣有蔽主之明者.”十一月戊戌朔, 日有食之. 庚子, 熒惑犯鉤鈐, 去之六寸. 占曰:“王者有憂.”又曰:“車騎驚, 三公謀.” 三年三月己未, 太白犯井北轅第一星. 占曰:“將軍惡之.”其七月壬寅, 隋公楊忠薨. 四月辛巳, 太白入輿鬼, 犯積屍. 占曰:“大臣誅.”又曰:“亂臣在內, 有屠城.”六月甲戌, 彗見東井, 長一丈, 上白下赤而銳, 漸東行, 至七月癸卯, 在鬼北八寸所乃滅. 占曰:“爲兵, 國政崩壞.”又曰:“將軍死, 大臣誅.”七月己未, 客星見房心, 白如粉絮, 大如鬥, 漸大, 東行;八月, 入天市, 長如匹所, 複東行, 犯河鼓右將;癸未, 犯瓠瓜, 又入室, 犯離宮;九月壬寅, 入奎, 稍小;壬戌, 至婁北一尺所滅. 凡六十九日. 占曰:“兵起, 若有喪, 白衣會, 爲饑旱, 國易政.”又曰:“兵犯外城, 大臣誅.” 四年二月戊辰, 歲星逆行, 掩太微上將. 占曰:“天下大驚, 國不安, 四輔有誅, 必有兵革, 天下大赦.”庚午, 有流星, 大如鬥, 出左攝提, 流至天津滅, 有聲如雷. 五月癸巳, 熒惑犯輿鬼. 甲午, 犯積屍. 占曰:“午, 秦也. 大臣有誅, 兵大起.”後三年, 太師、大塚宰、晉國公宇文護以不臣誅, 皆其應也. 五年正月乙巳, 月在氐, 暈, 有白虹長丈所貫之, 而有兩珥連接, 規北鬥第四星. 占曰:“兵大起, 大戰, 將軍死於野.”是冬, 齊將斛律明月寇邊, 於汾北築城, 自華穀至於龍門. 其明年正月, 詔齊公憲率師禦之. 三月己酉, 憲自龍門度河, 攻拔其新築五城, 兵起大戰之應也. 六年二月己醜夜, 有蒼雲, 廣三丈, 經天, 自戌加辰. 四月戊寅朔, 日有蝕之. 己卯, 熒惑逆行, 犯輿鬼. 占曰:“有兵喪, 大臣誅, 兵大起.”其月, 又率師取齊宜陽等九城. 六月, 齊將攻陷汾州. 六月庚辰, 熒惑太白合, 在張宿, 相去一尺. 占曰:“主人兵不勝, 所合國有殃.” 建德元年三月丙辰, 熒惑、太白合壁. 占曰:“其分有兵喪, 不可舉事, 用兵必受其殃.”又曰:“改立侯王, 有德者興, 無德者亡.”其月, 誅晉公護、護子譚公會、莒公至、崇業公靜等, 大赦. 癸亥, 詔以齊公憲爲大塚宰, 是其驗也. 七月丙午, 辰與太白合於井, 相去七寸. 占曰;“其下之國, 必有重德致天下.”後四年, 上帥師平齊, 致天下之應也. 九月己酉, 月犯心中星, 相去一寸. 占曰:“亂臣在傍, 不出五年, 下有亡國.”後周武伐齊, 平之, 有亡國之應也. 二年二月辛亥, 白虹貫日. 占曰:“臣謀君, 不出三年.”又曰:“近臣爲亂.”後年七月, 衛王直在京師舉兵反. 癸亥, 熒惑掩鬼西北星. 占曰:“大賊在大人之側.”又曰:“大臣有誅.”四月己亥, 太白掩西北星, 壬寅, 又掩東北星. 占曰:“國有憂, 大臣誅.”六月丙辰, 月犯心中後二星. 占曰:“亂臣在傍, 不出三年, 有亡國.”又曰:“人主惡之.”九月癸酉, 太白犯左執法. 占曰:“大臣有憂, 執法者誅, 若有罪.”十一月壬子, 太白掩填星, 在尾. 占曰:“填星爲女主, 尾爲後宮.”明年皇太後崩. 三年二月戊午, 客星大如桃, 青白色, 出五車東南三尺所, 漸東行, 稍長二尺所;至四月壬辰, 入文昌;丁未, 入北鬥魁中, 後出魁, 漸小. 凡見九十三日. 占曰:“天下兵起, 車騎滿野, 人主有憂.”又曰:“天下有亂, 兵大起, 臣謀主.”其七月乙酉, 衛王直在京師舉兵反, 討擒之, 廢爲庶人. 至十月, 始州民王鞅擁眾反, 討平之. 四月乙卯, 星孛於紫宮垣外, 大如拳, 赤白, 指五帝座, 漸東南行, 稍長一丈五尺;五月甲子, 至上台北滅. 占曰:“天下易政, 無德者亡.”後二年, 武帝率六軍滅齊. 十一月丙子, 歲星與太白相犯, 光芒相及, 在危. 占曰:“其野兵, 人主凶, 失其城邑. 危, 齊之分野.”後二年, 宇文神舉攻拔陸渾等五城. 十二月庚寅, 月犯歲星, 在危, 相去二寸. 占曰:“其邦流亡, 不出三年.”辛卯, 月行在營室, 食太白. 占曰:“其國以兵亡, 將軍戰死. 營室, 衛也, 地在齊境.”後齊亡入周. 四年三月甲子, 月犯軒轅大星. 占曰:“女主有憂, 又五官有亂.” 五年十月庚戌, 熒惑犯太微西蕃上將星. 占曰:“天下不安, 上將誅, 若有罪, 其止.” 六年二月, 皇太子巡撫西土, 仍討吐穀渾. 八月, 至伏俟城而旋. 吐穀渾寇邊, 天下不安之應也. 六月庚午, 熒惑入鬼. 占曰:“有喪旱.”其七月, 京師旱. 十月戊午, 歲星犯大陵. 又己未、庚申, 月連暈, 規昴、畢、五車及參. 占曰:“兵起爭地.”又曰:“王自將兵.”又曰:“天下大赦.”癸亥, 帝率眾攻晉州. 是日虹見晉州城上, 首向南, 尾入紫宮, 長十餘丈. 庚午, 克之. 丁卯夜, 白虹見, 長十餘丈, 頭在南, 尾入紫宮中. 占曰:“其下兵戰流血.”又曰:“若無兵, 必有大喪.”至六年正月, 平齊, 與齊軍大戰. 十一月稽胡反, 齊王討平之. 六年四月, 先此熒惑入太微宮二百日, 犯東蕃上相, 西蕃上將, 句已往還. 至此月甲子, 出端門. 占曰:“爲大臣代主.”又曰:“臣不臣, 有反者.”又曰:“必有大喪.”後宣、武繼崩, 高祖以大運代起. 十月癸卯, 月食, 熒惑在鬥. 占曰:“國敗, 其君亡, 兵大起, 破軍殺將. 鬥爲吳、越之星, 陳之分野.”十一月, 陳將吳明徹侵呂梁, 徐州總管梁士彥出軍與戰, 不利. 明年三月, 郯公王軌討擒陳將吳明徹, 俘斬三萬餘人. 十一月甲辰, 晡時, 日中有黑子, 大如杯. 占曰:“君有過而臣不諫, 人主惡之.”十二月癸醜, 流星大如月, 西流有聲, 蛇行屈曲, 光照地. 占曰:“兵大起, 下有戰場.”戌辰平旦, 有流星大如三鬥器, 色赤, 出紫宮, 凝著天, 乃北下. 占曰:“人主去其宮殿.”是月, 營州刺史高寶寧據州反. 其明年五月, 帝總戎北伐. 後年, 武帝崩. 宣政元年正月丙子, 月食昴. 占曰:“有白衣之會.”又曰:“匈奴侵邊.”其月, 突厥寇幽州, 殺略吏人. 五月, 帝總戎北伐. 六月, 帝疾甚, 還京, 次雲陽而崩. 六月壬午, 癸醜, 木火金三星合, 在井. 占曰:“其國霸.”又曰:“其國外內有兵喪, 改立侯王.”是月, 幽州人盧昌期據範陽反, 改立王侯, 兵喪之驗也. 七年辛醜, 月犯心前星. 占曰:“太子惡之, 若失位.”後靜帝立爲天子, 不終之徵也. 丙辰, 熒惑、太白合, 在七星, 相去二尺八寸所. 占曰:“君憂.”又曰:“其國有兵, 改立王侯, 有德興, 無德亡.”後年, 改署四輔官, 傳位太子, 改立王侯之應也. 己未, 太白犯軒轅大星. 占曰:“女主凶.”後二年, 宣帝崩, 楊後令其父隋公爲大丞相, 總軍國事. 隋氏受命, 廢後爲樂平公主, 餘四後悉廢爲比丘尼. 八月庚辰, 太白入太微. 占曰:“爲天下驚.”又曰:“近臣起兵, 大臣相殺, 國有憂.”其後, 趙、陳等五王爲執政所誅, 大臣相殺之應也. 九月丁酉, 熒惑入太微西掖門, 庚申, 犯左執法, 相去三寸. 占曰:“天下不安, 大臣有憂.”又曰:“執法者誅若有罪.”是月, 汾州稽胡反, 討平之. 十一月, 突厥寇邊, 圍酒泉, 殺略吏人. 明年二月, 殺柱國、郯公王軌. 皆其應也. 十二月癸未, 熒惑入氐, 守犯之三十日. 占曰:“天子失其宮.”又曰:“賊臣在內, 下有反者.”又曰:“國君有系饑死, 若毒死者.”靜帝禪位, 隋高祖幽殺之. 宣帝大成元年正月丙午、癸醜, 日皆有背. 占曰:“臣爲逆, 有反叛, 邊將去之.”又曰:“卿大夫欲爲主.”其後, 隋公作霸, 尉迥、王謙、司馬消難各舉兵反. 大象元年四月戊子, 太白、歲星、辰星合, 在井. 占曰:“是謂驚立, 是謂絕行, 其國內外有兵喪, 改立王公.”又曰:“其國可霸, 修德者強, 無德受殃.”其五月, 趙、陳、越、代、滕五王並入國. 後二年, 隋王受命, 宇文氏宗族相繼誅滅. 六月丁卯, 有流星一, 大如雞子, 出氐中, 西北流, 有尾跡, 長一丈所, 入月中, 即滅. 占曰:“不出三年, 人主有憂.”又曰:“有亡國.”靜帝幽閉之應也. 己醜, 有流星一, 大如鬥, 色青, 有光明照地, 出營室, 抵壁入濁. 七月壬辰, 熒惑掩房北頭第一星. 占曰:“亡君之誡.”又曰:“將軍爲亂, 王者惡之, 大臣有反者, 天子憂.”其十二月, 帝親禦驛馬, 日行三百裏. 四皇後及文武侍衛數百人, 並乘馹以從. 房爲天駟, 熒惑主亂, 此宣帝亂道德, 馳騁車騎, 將亡之誡. 八月辛巳, 熒惑犯南鬥第五星. 占曰:“且有反臣, 道路不通, 破軍殺將.”尉迥、王謙等起兵敗亡之徵也. 九月己酉, 太白入南鬥魁中. 占曰:“天下有大亂, 將相謀反, 國易政.”又曰:“君死, 不死則疾.”又曰:“天下爵祿.”皆高祖受命、群臣分爵之徵也. 十月壬戌, 歲星犯軒轅大星. 占曰:“女主憂, 若失勢.”周自宣政元年, 熒惑、太白從歲星聚東井. 大象元年四月, 太白、歲星、辰星又聚井. 十月, 歲星守軒轅. 其年, 又守翼. 東井, 秦分, 翼, 楚分, 漢東爲楚地, 軒轅後族, 隋以後族興於秦地之象, 而周之後妃失勢之徵也. 乙酉, 熒惑在虛, 與填星合. 占曰:“兵大起, 將軍爲亂, 大人惡之.”是月, 相州段德舉謀反, 伏誅. 其明年三月, 杞公宇文亮舉兵反, 擒殺之. 二年四月乙醜, 有星大如鬥, 出天廚, 流入紫宮, 抵鉤陳乃滅. 占曰:“有大喪, 兵大起, 將軍戮.”又曰:“臣犯上, 主有憂.”其五月, 帝崩, 隋公執國政, 大喪、臣犯主之應. 趙王、越王以謀執政被誅. 又荊、豫、襄三州諸蠻反, 尉迥、王謙、司馬消難各舉兵畔, 不從執政, 終以敗亡. 皆大兵起、將軍戮之應也. 五月甲辰, 有流星一, 大如三鬥器, 出太微端門, 流入翼, 色青白, 光明照地, 聲若風吹幡旗. 占曰:“有立王, 若徙王.”又曰:“國失君.”其月己酉, 帝崩, 劉昉矯制, 以隋公受遺詔輔政, 終受天命, 立王、徙王、失君之應也. 七月壬子, 歲星、太白合於張, 有流星, 大如鬥, 出五車東北流, 光明燭地. 九月甲申, 熒惑、歲星合於翼. 靜帝大定元年正月乙酉, 歲星逆行, 守右執法, 熒惑掩房北第一星. 占曰:“房爲明堂, 布政之宮, 無德者失之.”二月甲子, 隋王稱尊號. 高祖文皇帝開皇元年三月甲申, 太白晝見. 占曰:“太白經天晝見, 爲臣強, 爲革政.”四月壬午, 歲星晝見. 占曰:“大臣強, 有逆謀, 王者不安.”其後, 劉昉等謀反, 伏誅. 十一月己巳, 有流星, 聲如隤牆, 光燭地. 占曰:“流星有光有聲, 名曰天保, 所墜國安有喜.”其九年, 平陳, 天下一統. 五年八月戊申, 有流星數百, 四散而下. 占曰:“小星四面流行者, 庶人流移之象也.”其九年, 平陳, 江南士人, 悉播遷入京師. 八年二月庚子, 填星入東井. 占曰:“填星所居有德, 利以稱兵.”其年大舉伐陳, 克之. 十月甲子, 有星孛於牽牛. 占曰:“臣殺君, 天下合謀.”又曰:“內不有大亂, 則外有大兵. 牛, 吳、越之星, 陳之分野.”後年, 陳氏滅. 九年正月己巳, 白虹夾日. 占曰:“白虹銜日, 臣有背主.”又曰:“人主無德者亡.”是月, 滅陳. 十四年十一月癸未, 有彗星孛於虛危及奎婁, 齊、魯之分野. 其後魯公虞慶則伏法, 齊公高熲除名. 十九年十二月乙未, 星隕於渤海. 占曰:“陽失其位, 災害之萌也.”又曰:“大人憂.”二十年十月, 太白晝見. 占曰:“大臣強, 爲革政, 爲易王.”右仆射楊素, 熒惑高祖及獻後, 勸廢嫡立庶. 其月乙醜, 廢皇太子勇爲庶人. 明年改元. 皆陽失位及革政易王之驗也. 仁壽四年六月庚午, 有星入於月中. 占曰:“有大喪, 有大兵, 有亡國, 有破軍殺將.”七月乙未, 日青無光, 八日乃複. 占曰:“主勢奪.”又曰:“日無光, 有死王.”甲辰, 上疾甚, 丁未, 宮車晏駕. 漢王諒反, 楊素討平之. 皆兵喪亡國死王之應. 煬帝大業元年六月甲子, 熒惑入太微. 占曰:“熒惑爲賊, 爲亂入宮, 宮中不安.” 三年三月辛亥, 長星見西方, 竟天, 幹曆奎婁、角亢而沒;至九月辛未, 轉見南方, 亦竟天, 又幹角亢, 頻掃太微帝座, 幹犯列宿, 唯不及參、井. 經歲乃滅. 占曰:“去穢布新, 天所以去無道, 建有德, 見久者災深, 星大者事大, 行遲者期遠. 兵大起, 國大亂而亡. 餘殃爲水旱饑饉, 土功疾疫.”其後, 築長城, 討吐穀渾及高麗, 兵戎歲駕, 略無寧息. 水旱饑饉疾疫, 土功相仍, 而有群盜並起, 邑落空虛. 九年五月, 禮部尚書楊玄感於黎陽舉兵反. 丁未, 熒惑逆行入南鬥, 色赤如血, 如三鬥器, 光芒震耀, 長七八尺, 於鬥中句巳而行. 占曰:“有反臣, 道路不通, 國大亂, 兵大起.”鬥, 吳、越分野, 玄感父封於越, 後徙封楚地, 又次之, 天意若曰, 使熒惑句巳之, 除其分野. 至七月, 宇文述討平之. 其兄弟悉梟首車裂, 斬其黨與數萬人. 其年, 硃燮、管崇亦於吳郡擁眾反. 此後群盜屯聚, 剽略郡縣, 屍橫草野, 道路不通, 齎詔敕使人, 皆步涉夜行, 不敢遵路. 十一年六月, 有星孛於文昌東南, 長五六寸, 色黑而銳, 夜動搖, 西北行, 數日至文昌, 去宮四五寸, 不入, 卻行而滅. 占曰:“爲急兵.”其八月, 突厥圍帝於雁門, 從兵悉馮城禦寇, 矢及帝前. 七月, 熒惑守羽林. 占曰:“衛兵反.”十二月戊寅, 大流星如斛, 墜賊盧明月營, 破其沖輣, 壓殺十餘人. 占曰:“奔星所墜, 破軍殺將.”其年, 王充擊盧明月城, 破之. 十二年五月丙戌朔, 日有食之, 既. 占曰:“日食既, 人主亡, 陰侵陽, 下伐上.”其後宇文化及等行殺逆. 癸巳, 大流星隕於吳郡, 爲石. 占曰:“有亡國, 有死王, 有大戰, 破軍殺將.”其後大軍破逆賊劉元進於吳郡, 斬之. 八月壬子, 有大流星如鬥, 出王良閣道, 聲如隕牆;癸醜, 大流星如甕, 出羽林. 九月戊午, 有枉矢二, 出北鬥魁, 委曲蛇形, 注於南鬥. 占曰:“主以兵去, 天之所伐.”亦曰:“以亂伐亂, 執矢者不正.”後二年, 化及殺帝僭號, 王充亦於東都殺恭帝, 篡號鄭. 皆殺逆無道, 以亂代亂之應也. 十三年五月辛亥, 大流星如甕, 墜於江都. 占曰:“其下有大兵戰, 流血破軍殺將.”六月, 有星孛於太微五帝座, 色黃赤, 長三四尺所, 數日而滅. 占曰:“有亡國, 有殺君.”明年三月, 宇文化及等殺帝也. 十一月辛酉, 熒惑犯太微, 日光四散如流血. 占曰:“賊入宮, 主以急兵見伐.”又曰:“臣逆君.”明年三月, 化及等殺帝, 諸王及幸臣並被戮.
'중국25사(번역중) > → 15. 수서 隋書 <完>'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수서隋書] 권23 지18 오행지 하편 (0) | 2024.07.10 |
---|---|
[수서隋書] 권22 지17 오행지 상편 (0) | 2024.07.09 |
[수서隋書] 권20 지15 천문지 중편 (0) | 2024.07.07 |
[수서隋書] 권19 지14 천문지 상편 (0) | 2024.07.06 |
[수서隋書] 권18 지13 율력지 하편 (0) | 2024.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