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納皇後. 制命太尉爲使, 宗正卿爲副, 吏部署承以戒之. 前一日, 有司展縣、設桉、陳車輿於太極殿廷, 如元日. 文武九品、朝集、蕃客之位, 皆如冠禮. 設使者受命位於大橫街南道東, 西上, 副少退, 北面. 侍中請“中嚴”. 群臣入就位. 使、副入, 立於門外道東, 西面. 黃門侍郎引幡、節, 中書侍郎引制書桉, 立於左延明門內道北, 西面北上. 乃奏“外辦”. 皇帝袞冕禦輿, 出自西房, 即禦座. 使、副入, 就位. 典儀曰:“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侍中前承制, 降, 詣使者東北, 西面曰:“有制. ”使、副再拜. 侍中宣制曰:“納某官某氏女爲皇後, 命公等持節行納采等禮. ”使、副又拜. 主節立於使者東北, 西面, 以節授黃門侍郎, 侍郎以授使者, 付於主節, 立於後. 中書侍郎引制書桉立於使者東北, 以制書授使者, 置於桉. 典儀曰:“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使、副出..
중국25사(번역중)
四曰嘉禮. 皇帝加元服. 有司蔔日, 告於天地宗廟. 前一日, 尚舍設席於太極殿中楹之間, 莞筵紛純, 加藻席緇純, 加次席黼純. 有司設次, 展縣, 設案, 陣車輦. 設文官五品以上位於縣東, 武官於縣西, 六品以下皆於橫街之南, 北上. 朝集使分方於文武官當品之下, 諸親位於四品、五品之下, 皇宗親在東, 異姓親在西. 籓客分方各於朝集使六品之南, 諸州使人於朝集使九品之後. 又設太師、太尉位於橫街之南, 道東, 北面西上. 典儀於縣東北, 贊者二人在南, 少退, 俱西向. 又設門外位於東西朝堂, 如元日. 其日, 侍中版奏“請中嚴”. 太樂令、鼓吹令帥工人入就位. 有司設罍洗於阼階東南, 設席於東房內, 近西, 張帷於東序外. 殿中監陳袞服於內席, 東領, 緇纚、玉簪及櫛三物同箱, 在服南. 又設莞筵一, 紛純, 加藻席緇純, 加次席黼純, 在南. 尚食實醴尊於東序外帷內, 坫在..
![](https://img1.daumcdn.net/thumb/R750x0/?scode=mtistory2&fname=https%3A%2F%2Fblog.kakaocdn.net%2Fdn%2FdI2eGi%2FbtsHbn8A09o%2Feg435hZAZZtw9aLzMHixwk%2Fimg.png)
易曰:「形而上者謂之道, 形而下者謂之器.」夫神道廣大, 妙本於陰陽;形器精微, 義先於律呂. 聖人觀四時之變, 刻玉紀其盈虛, 察五行之聲, 鑄金均其清濁, 所以遂八風而宣九德, 和大樂而成政道. 然金質從革, 侈弇無方;竹體圓虛, 修短利制. 是以神瞽作律, 用寫鍾聲, 乃紀之以三, 平之以六, 成於十二, 天之道也. 又協時日於晷度, 效地氣於灰管, 故陰陽和則景至, 律氣應則灰飛. 灰飛律通, 吹而命之, 則天地之中聲也. 故可以範圍百度, 化成萬品, 則虞書所謂「協時月正日, 同律度量衡」者也. 中聲節以成文, 德音章而和備, 則可以動天地, 感鬼神, 導性情, 移風俗. 協言志於詠歌, 鑒盛衰於治亂, 故君子審聲以知音, 審音以知樂, 審樂以知政, 蓋由茲道. 太史公律書云:「王者制事立物, 法度軌則, [一]一稟於六律. 六律為萬事之本, 其於兵械尤所重焉. 故云望敵知吉..
![](https://img1.daumcdn.net/thumb/R750x0/?scode=mtistory2&fname=https%3A%2F%2Fblog.kakaocdn.net%2Fdn%2FlvKdQ%2FbtsHcorMWxs%2FfyoBknZg7FH6cxqazLCLu0%2Fimg.png)
青州 徐州 荊州 揚州 交州 廣州 青州. 案禹貢為海岱之地, 舜置十二牧, 則其一也. 舜以青州越海, 又分為營州, 則遼東本為青州矣. 周禮:「正東曰青州.」蓋取土居少陽, 其色為青, 故以名也. 春秋元命包云:「虛危流為青州.」漢武帝置十三州, 因舊名, 歷後漢至晉不改. 州統郡國六, 縣三十七, 戶五萬三千. 齊國秦置郡, 漢以為國. 景帝以為北海郡. [一]統縣五, 戶一萬四千. 臨淄 西安有棘里亭. 東安平女水出東北. 廣饒 昌國樂毅所封. 濟南郡漢置. 統縣五, 戶五千. 或云魏平蜀, 徙其豪將家於濟河北, 故改為濟岷郡. 而太康地理志無此郡名, 未之詳. 平壽古國. 寒浞封此. 下密有三石祠. 膠東侯國. 即墨有天山祠. 祝阿樂安國漢置. 統縣八, 戶一萬一千. 高苑 臨濟有蚩尤祠. 博昌有薄姑祠. 利益侯相. 蓼城侯國. 鄒 壽光古斟灌氏所封國..
![](https://img1.daumcdn.net/thumb/R750x0/?scode=mtistory2&fname=https%3A%2F%2Fblog.kakaocdn.net%2Fdn%2FcnbJGN%2FbtsHed4b8aR%2FUdq5pS6QgjXZkqEoqZmv9k%2Fimg.png)
總敘 司州 兗州 豫州 冀州 幽州 平州 并州 雍州 涼州 秦州 梁州 益州 寧州 昔者元胎無象, 太素流形, 對越在天, 以為元首, 則記所謂冬居營窟, 夏居橧巢, 飲血茹毛, 未有麻絲者也. 及燧人鑽火, 庖犧出震, 風宗下武, 炎胤昌基, 畫野無聞, 其歸一揆. 黃帝則東海南江, 登空躡岱, 至於崑峰振轡, 崆山訪道, [一]存諸汗竹, 不可厚誣. 高陽任地依神, 帝嚳順天行義. 東踰蟠木, 西濟流沙, 北至幽陵, 南撫交阯, 日月所經, 舟車所至, 莫匪王臣, 不踰茲域. 帝堯時, 禹平水土, 以為九州. 虞舜登庸, 厥功彌劭, 表提類而分區宇, 判山河而考疆域, 冀北創并部之名, 燕齊起幽營之號, 則書所謂肇十有二州, 封十有二山者也. 夏功在于唐堯, 殷因無所損益. 周武克商, 自豐徂鎬. 至成王時, 改作禹貢, 徐梁入於青雍, 冀野析於幽并. 職方掌天下之土, 以周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