중국25사(번역중)

丁部集錄, 其類三:一曰《楚辭》類, 二曰別集類, 三曰總集類. 凡著錄八百一十八家, 八百五十六部, 一萬一千九百二十三卷;不著錄四百八家, 五千八百二十五卷. 王逸注《楚辭》十六卷 劉杳《離騷草木蟲魚疏》二卷 楊穆《楚辭九悼》一卷 郭璞注《楚辭》十卷 孟奧《楚辭音》一卷 徐邈《楚辭音》一卷 僧道騫《楚辭音》一卷 右《楚辭》類七家, 七部, 三十二卷 趙《荀況集》二卷 楚《宋玉集》二卷 漢《武帝集》二卷 《淮南王安集》二卷 《賈誼集》二卷 《枚乘集》二卷 《司馬遷集》二卷 《東方朔集》二卷 《董仲舒集》二卷 《李陵集》二卷 《司馬相如集》二卷 《孔臧集》二卷 《魏相集》二卷 《張敞集》二卷 《韋玄成集》二卷 《劉向集》五卷 《王褒集》五卷 《穀永集》五卷 《杜鄴集》五卷 《師丹集》五卷 《息夫躬集》五卷 《劉歆集》五卷 《揚雄集》五卷 《崔篆集》一卷 《東平王蒼集》二卷 《桓譚集》二..
丙部子錄, 其類十七:一曰儒家類, 二曰道家類, 三曰法家類, 四曰名家類, 五曰墨家類, 六曰縱橫家類, 七曰雜家類, 八曰農家類, 九曰小說類, 十曰天文類, 十一曰曆算類, 十二曰兵書類, 十三曰五行類, 十四曰雜藝術類, 十五曰類書類, 十六曰明堂經脈類, 十七曰醫術類. 凡著錄六百九家, 九百六十七部, 一萬七千一百五十二卷;不著錄五百七家, 五千六百一十五卷. 《晏子春秋》七卷晏嬰. 《曾子》二卷曾參. 《子思子》七卷孔亻及. 《公孫尼子》一卷 趙岐注《孟子》十四卷孟軻. 劉熙注《孟子》七卷 鄭玄注《孟子》七卷 綦毋邃注《孟子》七卷 《荀卿子》十二卷荀況. 《董子》一卷董無心. 《魯連子》一卷魯仲連. 陸賈《新語》二卷 賈誼《新書》十卷 桓寬《鹽鐵論》十卷 劉向《新序》三十卷 又《說苑》三十卷 《揚子法言》六卷揚雄. 宋衷注《法言》十卷 李軌注《法言》三卷 陸績注《揚子太玄..
乙部史錄, 其類十三:一曰正史類, 二曰編年類, 三曰偽史類, 四曰雜史類, 五曰起居注類, 六曰故事類, 七曰職官類, 八曰雜傳記類, 九曰儀注類, 十曰刑法類, 十一曰目錄類, 十二曰譜牒類, 十三曰地理類. 凡著錄五百七十一家, 八百五十七部, 一萬六千八百七十四卷;不著錄三百五十八家, 一萬二千三百二十七卷. 司馬遷《史記》一百三十卷 裴駰集解《史記》八十卷 徐廣《史記音義》十三卷 鄒誕生《史記音》三卷 班固《漢書》一百一十五卷 服虔《漢書音訓》一卷 應劭《漢書集解音義》二十四卷 諸葛亮《論前漢事》一卷 又《音》一卷 孟康《漢書音義》九卷 晉灼《漢書集注》十四卷 又《音義》十七卷 韋昭《漢書音義》七卷 崔浩《漢書音義》二卷 孔氏《漢書音義鈔》二卷孔文祥. 劉嗣等《漢書音義》二十六卷 夏侯泳《漢書音》二卷 包愷《漢書音》十二卷 蕭該《漢書音》十二卷 陰景倫《漢書律曆志音義》一卷 ..
自《六經》焚於秦而複出於漢, 其師傅之道中絕, 而簡編脫亂訛缺, 學者莫得其本真, 於是諸儒章句之學興焉. 其後傳注、箋解、義疏之流, 轉相講述, 而聖道粗明, 然其爲說固已不勝其繁矣. 至於上古三皇五帝以來世次, 國家興滅終始, 僭竊偽亂, 史官備矣. 而傳記、小說, 外暨方言、地理、職官、氏族, 皆出於史官之流也. 自孔子在時, 方脩明聖經以絀繆異, 而老子著書論道德. 接乎周衰, 戰國遊談放蕩之士, 田駢、慎到、列、莊之徒, 各極其辯;而孟軻、荀卿始專脩孔氏, 以折異端. 然諸子之論, 各成一家, 自前世皆存而不絕也. 夫王跡熄而《詩》亡, 《離騷》作而文辭之士興. 曆代盛衰, 文章與時高下. 然其變態百出, 不可窮極, 何其多也. 自漢以來, 史官列其名氏篇第, 以爲六藝、九種、七略;至唐始分爲四類, 曰經、史、子、集. 而藏書之盛, 莫盛於開元, 其著錄者, 五萬三千九百一十..
치덕 (CHIDUCK)
'중국25사(번역중)' 카테고리의 글 목록 (20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