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玄佐, 本名洽, 滑州匡城人也. 少倜儻, 不理生業;為縣捕盜吏, 違法, 為令所笞, 僅死, 乃亡命從軍. 大歷中, 為永平軍衙將. 李靈曜據汴州, 洽將兵乘其無備, 逕入宋州, 遂詔以州隸永平軍, 節度使李勉奏署宋州刺史. 建中二年, 加兼禦史中丞‧亳穎節度等使. 李正己死, 子納匿喪謀叛, 而李洧以徐州歸順, 納遣兵圍之. 詔洽與諸軍援洧, 與賊接戰, 大破之, 斬首萬餘級. 由是轉輸路通, 加禦史大夫. 又收濮州, 降其將楊令暉, 分兵挾之, 徇濮陽, 降其將高彥昭, 以通濮陽津. 遷尚書, 累封四百戶, 兼曹濮觀察使, 尋加淄青兗鄆招討使, 又加汴滑都統副使. 李希烈攻汴州, 德宗在奉天, 連戰, 賊稍卻. 興元初, 進加檢校左僕射, 加平章事. 希烈圍寧陵, 洽大將劉昌言堅守不下. 希烈攻陳州, 洽遣昌言與諸軍救之, 大敗賊黨, 獲其將翟崇暉. 希烈棄汴州, 洽率軍收汴,..
중국25사(번역중)/→ 16. 구당서 舊唐書 <完>
尚可孤, 東部鮮卑宇文之別種也, 代居松‧漠之間. 天寶末歸國, 隸範陽節度安祿山, 後事史思明. 上元中歸順, 累授左‧右威衛二大將軍同正, 充神策大將, 以前後功改試太常卿, 仍賜實封一百五十戶. 魚朝恩之統禁軍, 愛其勇, 甚委遇之, 俾為養子, 奏姓魚氏, 名智德, 以禁兵三千鎮於扶風縣, 後移武功. 可孤在扶風‧武功凡十餘年, 士伍整肅, 軍邑安之. 朝恩死, 賜可孤姓李氏, 名嘉勳. 會李希烈反叛, 建中四年七月, 除兼禦史中丞‧荊襄應援淮西使, 仍復本姓名尚可孤, 以所統之眾赴山南, 累有戰功. 及涇原兵叛, 詔征可孤軍至藍田, 賊眾方盛, 遂營於七盤, 修城柵而居之. 賊將仇敬等來寇, 可孤頻擊破之, 因收藍田縣. 興元元年三月, 遷檢校工部尚書‧兼禦史大夫‧神策京畿渭南商州節度使. 四月, 仇敬又來寇, 可孤率兵急擊, 擒仇敬斬之, 遂進軍與副元帥李晟決策攻討. 五月..
李懷仙, 柳城胡人也. 世事契丹, 降將, 守營州. 祿山之叛, 懷仙以裨將從陷河洛. 安慶緒敗, 又事史思明. 善騎射, 有智數. 朝義時, 偽授為燕京留守‧範陽尹. 寶應元年, 元帥雍王統回紇諸兵收復東都, 朝義渡河北走, 乃令副元帥僕固懷恩率兵追之. 時群兇瓦解, 國威方振, 賊黨聞懷恩至, 望風納款. 朝義以餘孽數千奔範陽, 懷仙誘而擒之, 斬首來獻. 屬懷恩私欲樹黨以固兵權, 乃保薦懷仙可用. 代宗復授幽州大都督府長史‧檢校侍中‧幽州盧龍等軍節度使, 與賊將薛嵩‧田承嗣‧張忠志等分河朔而帥之. 既而懷恩叛逆, 西蕃入寇, 朝廷多故, 懷仙等四將各招合遺孽, 治兵繕邑;部下各數萬勁兵, 文武將吏, 擅自署置;貢賦不入於朝廷, 雖稱籓臣, 實非王臣也. 朝廷初集, 姑務懷安, 以是不能制. 懷仙大歷三年為其麾下兵馬使硃希彩所殺. 希彩自稱留後. 恆州節度使張忠志以懷仙世舊, 無辜..
李寶臣, 範陽城旁奚族也.이보신(李寶臣)은 범양성(範陽城) 주변의 해족(奚族)이다. 故範陽將張金巢高之假子, 故姓張, 名忠志. 幼善騎射, 節度使安祿山選為射生官. 天寶中, 隨祿山入朝, 玄宗留為射生子弟, 出入禁中. 及祿山叛, 忠志遁歸範陽;祿山喜, 錄為假子, 姓安, 常給事帳中. 祿山兵將指闕, 使忠志領驍騎八千人入太原, 劫太原尹楊光翽. 忠志挾光翽出太原, 萬兵追之不敢近. 祿山使董精甲, 扼井陘路, 軍於土門. 安慶緒偽署為恆州刺史. 九節度之師圍慶緒於相州, 忠志懼, 獻章歸國, 肅宗因授恆州刺史. 及史思明復渡河, 偽授忠志工部尚書‧恆州刺史‧恆趙節度使, 統眾三萬守常山. 及思明敗, 不受朝義之命, 乃開土門路以內王師. 河朔平定, 忠志與李懷仙‧薛嵩‧田承嗣各舉其地歸國, 皆賜鐵券, 誓以不死. 因授忠志開府儀同三司‧檢校禮部尚書‧恆州刺史, 實封二百..
田承嗣, 平州人, 世事盧龍軍為裨校. 祖璟, 父守義, 以豪俠聞於遼‧碣. 承嗣, 開元末為軍使安祿山前鋒兵馬使, 累俘斬奚‧契丹功, 補左清道府率, 遷武衛將軍. 祿山構逆, 承嗣與張忠志等為前鋒, 陷河洛. 祿山敗, 史朝義再陷洛陽, 承嗣為前導, 偽授魏州刺史. 代宗遣朔方節度使僕固懷恩引回紇軍討平河朔. 帝以二兇繼亂, 郡邑傷殘, 務在禁暴戢兵, 屢行赦宥, 凡為安‧史詿誤者, 一切不問. 時懷恩陰圖不軌, 慮賊平寵衰, 欲留賊將為援, 乃奏承嗣及李懷仙‧張忠志‧薛嵩等四人分帥河北諸郡, 乃以承嗣檢校戶部尚書‧鄭州刺史. 俄遷魏州刺史‧貝博滄瀛等州防禦使. 居無何, 授魏博節度使. 承嗣不習教義, 沉猜好勇, 雖外受朝旨, 而陰圖自固. 重加稅率, 修繕兵甲;計戶口之眾寡, 而老弱事耕稼, 丁壯從征役, 故數年之間, 其眾十萬. 仍選其魁偉強力者萬人以自衛, 謂之衙兵. 郡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