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吏 古之善牧人者, 養之以仁, 使之以義, 教之以禮, 隨其所便而處之, 因其所欲而與之, 從其所好而勸之. 如父母之愛子, 如兄之愛弟, 聞其飢寒為之哀, 見其勞苦為之悲, 故人敬而悅之, 愛而親之. 若子產之理鄭國, 子賤之居單父, 賈琮之牧冀州, 文翁之為蜀郡, 皆可以恤其災患, 導以忠厚, 因而利之, 惠而不費. 其暉映千祀, 聲芳不絕, 夫何為哉?用此道也. 然則五帝、三王不易人而化, 皆在所由化之而已. 故有無能之吏, 無不可化之人. 高祖膺運撫圖, 除凶靜亂, 日旰忘食, 思邁前王. 然不敦詩書, 不尚道德, 專任法令, 嚴察臨下. 吏存苟免, 罕聞寬惠, 乘時射利者, 多以一切求名. 既煬帝嗣興, 志存遠略, 車轍馬跡, 將遍天下, 綱紀馳紊, 四維不張. 其或善於侵漁, 強於剝割, 絕億兆之命, 遂一人之求者, 謂之奉公, 即時升擢. 其或顧名節, 存綱紀, 抑..
○孝義 《孝經》雲:“夫孝, 天之經也, 地之義也, 人之行也.”《論語》雲:“君子務本, 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 其為仁之本與!”《呂覽》雲:“夫孝, 三皇、五帝之本務, 萬事之綱紀也. 執一術而百善至, 百邪去, 天下順者, 其唯孝乎!”然則孝之為德至矣, 其為道遠矣, 其化人深矣. 故聖帝明王行之於四海, 則與天地合其德, 與日月齊其明. 諸侯卿大夫行之於國家, 則永保其宗社, 長守其祿位. 匹夫匹婦行之於閭閻, 則播微烈於當年, 揚休名於千載. 此皆資純至以感物, 故聖哲之所重. 田翼、郎方貴等, 闕稽古之學, 無俊偉之才, 並能任其自然, 情無矯飾. 篤於天性, 勤其四體, 竭股肱之力, 盡愛敬之心, 自足膝下之歡, 忘懷軒冕之貴. 不言之化, 人神通感. 雖或位登台輔, 爵列王侯, 祿積萬鐘, 馬逾千駟, 死之日, 曾不得與斯人之徒隸齒. 孝之大也, 不其然乎!故述其所..
○誠節 《易》稱:“聖人大寶曰位, 何以守位曰仁.”又雲:“立人之道曰仁與義.”然而士之立身成名, 在乎仁義而已. 故仁道不遠, 則殺身以成仁, 義重於生, 則捐生而取義. 是以龍逢投軀於夏癸, 比幹竭節於商辛, 申蒯斷臂於齊莊, 弘演納肝於衛懿. 爰逮漢之紀信、欒布, 晉之向雄、嵇紹, 凡在立名之士, 莫不庶幾焉. 至於臨難忘身, 見危授命, 雖斯文不墜, 而行之蓋寡, 固知士之所重, 信在茲乎!非夫內懷鐵石之心, 外負淩霜之節, 孰能安之若命, 赴蹈如歸者也. 皇甫誕等, 當擾攘之際, 踐必死之機, 白刃臨頸, 確乎不拔, 可謂歲寒貞柏, 疾風勁草, 千載之後, 懍懍如生. 豈獨聞彼伯夷, 懦夫立志, 亦冀將來君子, 有所庶幾. 故掇采所聞, 為《誠節傳》. ○劉弘 劉弘, 字仲遠, 彭城叢亭裏人, 魏太常卿芳之孫也. 少好學, 有行檢, 重節概. 仕齊行台郎中、襄城、沛郡、穀陽..
○楊玄感 李子雄 趙元淑 斛斯政 劉元進 楊玄感, 司徒素之子也.양현감楊玄感은 사도司徒 양소楊素의 아들이다.體貌雄偉, 美須髯. 少時晚成, 人多謂之癡, 其父每謂所親曰:“此兒不癡也.”及長, 好讀書, 便騎射. 以父軍功, 位至柱國, 與其父俱為第二品, 朝會則齊列. 其後高祖命玄感降一等, 玄感拜謝曰:“不意陛下寵臣之甚, 許以公廷獲展私敬.”初拜郢州刺史, 到官, 潛布耳目, 察長吏能不. 其有善政及臟汙者, 纖介必知之, 往往發其事, 莫敢欺隱. 吏民敬服, 皆稱其能. 後轉宋州刺史, 父懮去職. 歲餘, 起拜鴻臚卿, 襲爵楚國公, 遷禮部尚書. 性雖驕倨, 而愛重文學, 四海知名之士多趨其門. 自以累世尊顯, 有盛名於天下, 在朝文武多是父之將吏, 複見朝綱漸紊, 帝又猜忌日甚, 內不自安, 遂與諸弟潛謀廢帝, 立秦王浩. 及從征吐穀渾, 還至大鬥拔穀, 時從官狼..
○王劭 王劭, 字君懋, 太原晉陽人也. 父松年, 齊通直散騎侍郎. 劭少沈默, 好讀書. 弱冠, 齊尚書仆射魏收辟參開府軍事, 累遷太子舍人, 待詔文林館. 時祖孝徵、魏收、陽休之等嘗論古事, 有所遺忘, 討閱不能得, 因呼劭問之. 劭具論所出, 取書驗之, 一無舛誤. 自是大為時人所許, 稱其博物. 後遷中書舍人. 齊滅, 入周, 不得調. 高祖受禪, 授著作佐郎. 以母懮去職, 在家著《齊書》. 時制禁私撰史, 為內史侍郎李元操所奏. 上怒, 遣使收其書, 覽而悅之. 於是起為員外散騎侍郎, 修起居注. 劭以古有鑽燧改火之義, 近代廢絕, 於是上表請變火, 曰:“臣謹案《周官》, 四時變火, 以救時疾. 明火不數變, 時疾必興. 聖人作法, 豈徒然也!在晉時, 有以洛陽火渡江者, 代代事之, 相續不滅, 火色變青. 昔師曠食飯, 雲是勞薪所爨. 晉平公使視之, 果然車輞. 今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