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道, 蓋古豫、兗、青、徐之域, 漢河南、弘農、潁川、汝南、陳留、沛、泰山、濟陰、濟南、東萊、齊、山陽、東海、琅邪、北海、千乘、東郡, 及梁、楚、魯、東平、城陽、淮陽、菑川、高密、泗水等國, 暨平原、渤海、九江之境. 洛、陝負河而北, 爲實沈分;負河而南, 虢、汝、許及新鄭之地, 爲鶉火分;鄭、汴、陳、蔡、潁爲壽星分;宋、亳、徐、宿、鄆、曹、濮爲大火分;兗、海、沂、泗爲降婁分;青、淄、密、登、萊、齊、棣爲玄枵分;滑爲娵訾分;濠爲星紀分. 爲府一, 州二十九, 縣百九十六. 其名山:三崤、少室、砥柱、蒙、嶧、嵩高、泰嶽. 其大川:伊、洛、汝、潁、沂、泗、淮、濟. 厥賦:絹、施、綿、布. 厥貢:絲布、葛、席、埏埴盎缶. 東都, 隋置, 武德四年廢. 貞觀六年號洛陽宮, 顯慶二年曰東都, 光宅元年曰神都, 神龍元年複曰東都, 天寶元年曰東京, 上元二年罷京, 肅宗元年複爲東都. 皇城長千八..
중국25사(번역중)
自秦變古, 王制亡, 始郡縣天下. 下更漢、晉, 分裂爲南、北. 至隋滅陳, 天下始合爲一, 乃改州爲郡, 依漢制置太守, 以司隸、刺史相統治, 爲郡一百九十, 縣一千二百五十五, 戶八百九十萬七千五百三十六, 口四千六百一萬九千九百五十六. 其地東西九千三百裏, 南北一萬四千八百一十五裏, 東、南皆至海, 西至且末, 北至五原. 唐興, 高祖改郡爲州、太守爲刺史, 又置都督府以治之. 然天下初定, 權置州郡頗多. 太宗元年, 始命並省, 又因山川形便, 分天下爲十道:一曰關內, 一曰河南, 三曰河東, 四曰河北, 五曰山南, 六曰隴右, 七曰淮南, 八曰江南, 九曰劍南, 十曰嶺南. 至十三年定簿, 凡州府三百五十八, 縣一千五百五十一. 明年, 平高昌, 又增州二, 縣六. 其後, 北殄突厥頡利, 西平高昌, 北逾陰山, 西抵大漠. 其地東極海, 西至焉耆, 南盡林州南境, 北接薛..
《五行傳》曰:“簡宗廟, 不禱祠, 廢祭祀, 逆天時, 則水不潤下. ”謂水失其性, 百川逆溢, 壞鄉邑, 溺人民而爲災也. 又曰:“聽之不聰, 是謂不謀. 厥咎急, 厥罰常寒, 厥極貧. 時則有鼓妖, 時則有豕禍, 時則有耳痾, 時則有雷電、霜、雪、雨、雹、黑眚黑祥, 惟火沴水. ” △水不潤下 貞觀三年秋, 貝、譙、鄆、泗、沂、徐、豪、蘇、隴九州水. 水, 太陰之氣也. 若臣道顓, 女謁行, 夷狄強, 小人道長, 嚴刑以逞, 下民不堪其憂, 則陰類勝, 其氣應而水至;其謫見於天, 月及辰星與列星之司水者爲之變, 若七曜循中道之北, 皆水祥也. 四年秋, 許、戴、集三州水. 七年八月, 山東、河南州四十大水. 八年七月, 山東、江淮大水. 十年, 關東及淮海旁州二十八大水. 十一年七月癸未, 黃氣際天, 大雨, 穀水溢, 入洛陽宮, 深四尺, 壞左掖門, 毀官寺十九;洛水漂六百餘家...
《五行傳》曰:“治宮室, 飾台榭, 內淫亂, 犯親戚, 侮父兄, 則稼穡不成. ”謂土失其性, 則有水旱之災, 草木百穀不熟也. 又曰:’思心不睿, 是謂不聖. 厥咎霧, 厥罰常風, 厥極凶短折. 時則有脂夜之妖, 時則有華孽、蠃蟲之孽, 時則有牛禍, 時則有心腹之痾, 時則有黃眚黃祥, 時則有木、火、金、水沴土. ” ○稼穡不成 貞觀元年, 關內饑. 總章二年, 諸州四十餘饑, 關中尤甚. 儀鳳四年春, 東都饑. 調露元年秋, 關中饑. 永隆元年冬, 東都饑. 永淳元年, 關中及山南州二十六饑, 京師人相食. 垂拱三年, 天下饑. 大足元年春, 河南諸州饑. 景龍二年春, 饑. 三年三月, 饑. 先天二年冬, 京師、岐、隴、幽州饑. 開元十六年, 河北饑. 乾元三年春, 饑, 米鬥錢千五百. 廣德二年秋, 關輔饑, 米鬥千錢. 永泰元年, 饑, 京師米鬥千錢. 貞元元年春, 大饑, ..
萬物盈於天地之間, 而其爲物最大且多者有五:一曰水, 二曰火, 三曰木, 四曰金, 五曰土. 其用於人也, 非此五物不能以爲生, 而闕其一不可, 是以聖王重焉. 夫所謂五物者, 其見象於天也爲五星, 分位於地也爲五方, 行於四時也爲五德, 稟於人也爲五常, 播於音律爲五聲, 發於文章爲五色, 而總其精氣之用謂之五行. 自三代之後, 數術之士興, 而爲災異之學者務極其說, 至舉天地萬物動植, 無大小, 皆推其類而附之於五物, 曰五行之屬. 以謂人稟五行之全氣以生. 故於物爲最靈. 其餘動植之類, 各得其氣之偏者, 其發爲英華美實、氣臭滋味、羽毛鱗介、文采剛柔, 亦皆得其一氣之盛. 至其爲變怪非常, 失其本性, 則推以事類吉凶影響, 其說尤爲委曲繁密. 蓋王者之有天下也, 順天地以治人, 而取材於萬物以足用. 若政得其道, 而取不過度, 則天地順成, 萬物茂盛, 而民以安樂, 謂之至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