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宗時, 《宣明曆》施行已久, 數亦漸差, 詔太子少詹事邊岡與司天少監胡秀林、均州司馬王墀改治新曆, 然術一出於岡. 岡用算巧, 能馳騁反覆於乘除間. 由是簡捷、超徑、等接之術興, 而經制、遠大、衰序之法廢矣. 雖籌策便易, 然皆冥於本原. 其上元七曜, 起赤道虛四度. 景福元年, 曆成, 賜名《崇玄》. 氣朔、發斂、盈縮、朓朒、定朔弦望、九道月度、交會、入蝕限去交前後, 皆《大衍》之舊. 餘雖不同, 亦殊塗而至者. 大略謂: 策實曰歲實. 揲法曰朔實. 三元之策曰氣策. 四象之策曰平會. 一象之策曰弦策. 掛限曰閏限. 爻數曰紀法. 策餘曰歲餘. 天中之策曰候策. 地中之策曰卦策. 貞悔之策曰土王策. 辰法, 半辰法也. 乾實曰周天分. 盈縮、朒朓, 皆用常氣. 盈縮分曰升降. 先後曰盈縮. 凡升降、損益, 皆進一等, 倍象統乘之, 除法而一, 爲平行率. 與後率相減, 爲差. 半之, 以加減平行率, 爲初、末率. 倍差, 進一等, 以象統乘之, 除法而一, 爲日差. 以加減初、末爲定. 以日差累加減, 爲每日分. 凡小餘, 皆萬乘之, 通法除, 爲約餘, 則以萬爲法. 又以百約之, 爲大分, 則以百爲法. 凡冬至赤道日度及約餘, 以減其宿全度, 乃累加次宿, 皆爲距後積度. 滿限九十一度三十一分三十七小分, 去之. 餘半已下, 爲初;已上, 以減限, 爲末. 皆百四十四乘之. 退一等, 以減千三百一十五. 所得以乘初、末度分, 爲差. 又通初、末度分, 與四千五百六十六先相減、後相乘, 千六百九十除之, 以減差, 爲定差. 再退爲分. 至後以減、分後以加距後積度, 爲黃道積度. 宿次相減, 即其度也. 以冬至赤道日度及約餘, 依前求定差以減之, 爲黃道日度. 凡歲差, 十一乘之, 又以所求氣數乘之, 三千八百八十八而一, 以加前氣中積;又以盈縮分盈加、縮減之, 命以冬至宿度, 即其氣初加時宿度. 其定朔小餘, 如日法四十分之二十九已上, 以定朔小餘減日法, 餘如晨初餘數已下, 進一日. 岡又作徑術求黃道月度. 以蔀率去積年, 爲蔀周;不盡, 爲蔀餘. 以歲餘乘蔀餘, 副之. 二因蔀周, 三十七除之, 以減副. 百一十九約蔀餘, 以加副. 滿周天去之. 餘, 四因之爲分, 度母而一爲度, 即冬至加時平行月. 又以冬至約餘距午前後分, 二百五十四乘之, 萬約爲分, 滿度母爲度;午前以加、午後以減加時月, 爲午中月. 自此計日平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 自冬至距定朔, 累以平行減之, 爲定朔午中月. 求次朔及弦望, 各計日以平行加之. 其分以度母除, 爲約分. 又四十七除蔀餘, 爲率差. 不盡, 以乘七日三分半, 副之. 九因率差, 退一等, 爲分, 以減副. 又百約冬至加時距午分, 午前加之、午後減之、滿轉周去之, 即冬至午中入轉. 以冬至距朔日減之, 即定朔午中入轉. 求次朔及弦望, 計日加之. 各以所入日下損益率乘轉餘, 百而一, 以損益盈縮積, 爲定差. 以盈加、縮減午中月, 爲定月. 以月行定分乘其日晨昏距午分, 萬約爲分, 滿百爲度, 以減午中定月, 爲晨月;加之, 爲昏月. 以朔昏月減上弦昏月, 以上弦昏月減望昏月, 以望晨月減下弦晨月, 以下弦晨月減後朔晨月, 各爲定程. 以相距日均, 爲平行度分. 與次程相減, 爲差. 以加、減平行, 爲初、末日定行. 後少, 加爲初, 減爲末;後多, 減爲初, 加爲末. 減相距日一, 均差, 爲日差. 累損、益初日, 爲每日定行. 後多, 累益之;後少, 累減之. 因朔弦望晨昏月, 累加之, 得每日晨昏月. ○晷漏 各計其日中入二至加時已來日數及餘. 如初限已下, 爲後;已上, 以減二至限, 餘爲前, 副之. 各以乘數乘之, 用減初、末差. 所得再乘其副, 滿百萬爲尺, 不滿爲寸、爲分. 夏至後, 則退一等. 皆命曰晷差. 冬至前後, 以減冬至中晷:夏至前後, 以加夏至中晷;爲每日陽城中晷. 與次日相減, 後多曰息, 後少曰消. 以冬夏至午前、後約分乘之, 萬而一, 午前息減、消加;午後息加、消減中晷:爲定數也. 凡冬至初日, 有減無加;夏至初日, 有加無減. 又計二至加時已來至其日昏後夜半日數及餘. 冬至後爲息, 夏至後爲消. 如一象已下, 爲初;已上, 反減二至限, 餘爲末. 令自相乘, 進二位, 以消息法除爲分, 副之. 與五百分先相減, 後相乘, 千八百而一, 以加副, 爲消息數. 以象積乘之, 百約爲分, 再退爲度. 春分後以加六十七度四十分, 秋分後以減百一十五度二十分, 即各其日黃道去極. 與一象相減, 則赤道內外也. 以消息數, 春分後加千七百五十二, 秋分後以減二千七百四十八, 即各其日晷漏母也. 以減五千, 爲晨昏距子分. 置晷漏母, 千四百六十一乘, 而再半之. 百約, 爲距午度. 以減半周天, 餘爲距中度. 百三十五乘晷漏母, 百約爲分, 得晨初餘數. 凡晷漏, 百爲刻. 不滿, 以象積乘之, 百約爲分, 得夜半定漏. 九服中晷, 各於其地立表候之. 在陽城北, 冬至前候晷景與陽城冬至同者, 爲差日之始;在陽城南, 夏至前候晷景與陽城夏至同者, 爲差日之始. 自差日之始, 至二至日, 爲距差日數也. 在至前者, 計距前已來日數;至後者, 計入至後已來日數. 反減距差日, 餘爲距後日准. 求初、末限晷差, 各冬至前後以加、夏至前後以減冬夏至陽城中晷, 得其地其日中晷. 若不足減, 減去夏至陽城中晷, 即其日南倒中晷也. 自餘之日, 各計冬夏至後所求日數. 減去距冬夏至差日, 餘准初、末限入之. 又九服所在, 各於其地置水漏, 以定二至夜刻, 爲漏率. 以漏率乘每日晷漏母, 各以陽城二至晷漏母除之, 得其地每日晷漏母. ○交會 以四百一乘朔望加時入交常日及約餘, 三十除, 爲度;不滿退除爲分, 得定朔望入交定積度分. 以減周天, 命起朔望加時黃道日躔, 即交所在宿次. 凡入交定積度, 如半交已下, 爲在陽曆;已上, 減去半交, 餘爲入陰曆. 以定朔望約餘乘轉分, 萬約爲分, 滿百爲度;以減入陰、陽曆積度, 爲定朔望夜半所入. 如一象已下, 爲在少象;已上者, 反減半交, 餘爲入老象. 皆七十三乘之, 退一等. 用減千三百二十四, 餘以乘老、少象度及餘, 再退爲分, 副之. 在少象三十度已下, 老象六十一度已上, 皆與九十一度先相減、後相乘, 五十六除, 爲差. 若少象三十度已上, 反減九十一度, 及老象六十度已下, 皆自相乘, 百五除, 爲差. 皆以減副, 百約爲度, 即朔望夜半月去黃道度分. 凡定朔約餘距午前、後分, 與五千先相減、後相乘, 三萬除之;午前以減, 午後倍之, 以加約餘, 爲日蝕定餘. 定望約餘, 即爲月蝕定餘. 晨初餘數已下者, 皆四百乘之, 以晨初餘數除之, 所得以加定望約餘, 爲或蝕小餘. 各以象統乘之, 萬約, 爲半辰之數. 餘滿二千四百爲刻. 不盡退除, 爲刻分, 即其辰刻日蝕有差. 置其朔距天正中氣積度, 以減三百六十五度半, 餘以千乘, 滿三百六十五度半除爲分, 曰限心. 加二百五十分, 爲限首. 減二百五十分, 爲限尾. 滿若不足, 加減一千, 退蝕定餘一等. 與限首、尾相近者, 相減, 餘爲限內外分. 其蝕定餘多於限首、少於限尾者, 爲外. 少於限首、多於限尾者, 爲內. 在限內者, 令限內分自乘, 百七十九而一, 以減六百三十, 餘爲陰曆蝕差. 限外者, 置限外分與五百先相減、後相乘, 四百四十六而一, 爲陰曆蝕差. 又限內分亦與五百先相減, 後相乘, 三百一十三半而一, 爲陽曆蝕差. 在限內者, 以陽曆蝕差加陰曆蝕差, 爲既前法. 以減千四百八十, 餘爲既後法. 在限外者, 以六百一十分爲既前法, 八百八十分爲既後法, 其去交度分, 在限外陰曆者, 以陰曆差減之. 不足減者, 不蝕. 又限外無陽曆. 交在限內陰曆者, 以陽曆蝕差加之. 若在限內陽曆者, 以去交度分反減陽曆蝕差. 若不足反減者, 不蝕. 皆爲去交定分. 如既前法已下者, 爲既前分;已上者, 以減千四百八十, 餘爲既後分;皆進一位. 各以既前、後法除, 爲蝕分. 在既後者, 其虧複陰曆也;既前者, 陽曆也. 凡朔望月行定分, 日以九百乘, 月以千乘, 如千三百三十七而一, 日以減千八百, 月以減二千, 餘爲泛用刻分. 凡月蝕泛用刻, 在陽曆以三十四乘, 在陰曆以四十一乘, 百約, 爲月蝕既限. 以減千四百八十, 餘爲月蝕定法. 其去交度分, 如既限已下者, 既. 已上者, 以減千四百八十, 餘進一位, 以定法約, 爲蝕分. 其蝕五分已下者, 爲或食;已上爲的蝕. 凡日月食分, 泛用刻乘之, 千而一, 爲定用刻. 不盡, 退除爲刻分. 既者, 以泛爲定. 各以減蝕甚約餘, 爲虧初. 加之, 爲複滿. 凡蝕甚與晨昏分相近, 如定用刻已下者, 因相減, 餘以乘蝕分, 滿定用刻而一, 所得以減蝕分, 得帶蝕分. 五星變差曰歲差. 陰陽進退差曰盈縮. 爻算曰畫度. 畫有十二, 亦爻數也. 推冬至加後時平合日算, 曰平合中積. 副之, 曰平合中星. 歲差減中星, 曰入曆. 有餘者, 皆約之. 因平合以諸變常積日加中積, 常積度加中星、入曆, 各其變中積、中星、入曆也. 凡入曆盈限已下, 爲盈. 已上, 去之, 爲縮. 各如畫度分而一, 命畫數算外. 不滿, 以畫下損益乘之, 畫度分除之. 以損益盈縮積, 爲定差. 盈加、縮減中積, 爲定積. 准求所入氣及月日, 加冬至大餘及約餘, 爲其變大小餘. 以命日辰, 則變行所在也. 亦以盈加、縮減中星, 應用躔差. 視定積如半交已下, 爲在盈;已上, 去之. 爲在縮. 所得, 令半交度先相減、後相乘, 三千四百三十五除, 爲度. 不盡退除爲分者, 亦盈加、縮減之. 其變異術者, 從其術, 各爲定星. 命起冬至黃道日躔, 得其變行加時所在宿度也. 凡辰星依曆變置算, 乃視晨見、晨順在冬至後, 夕見、夕順在夏至後, 計中積去二至九十一日半已下, 令自乘;已上, 以減百八十二日半, 亦自乘. 五百而一, 爲日. 以加晨夕見中積、中星, 減晨夕順中積、中星, 各爲應見不見中積、中星也. 凡盈縮定差, 熒惑晨見變六十一乘之、五十四除之, 乃爲定差. 太白、辰星再合, 則半其差. 其在夕見、晨疾二變, 則盈減、縮加. 凡歲、鎮、熒惑留退, 皆用前遲入曆定差. 又各視前遲定星, 以變下減度減之. 餘半交已下, 爲盈;已上, 去之, 爲縮. 又視之, 七十三已下三因之. 已上減半交, 餘二因之, 爲差. 歲、鎮二星退一等, 熒惑全用之. 在後退, 又倍其差. 後留, 三之. 皆滿百爲度. 以盈加、縮減中積, 又以前遲定差盈加、縮減, 乃爲留退定積. 其前後退中星, 則以差縮加、盈減, 又以前遲定差盈加、縮減, 乃爲退行定星. 凡諸變定星迭相減, 爲日度率. 熒惑遲日盈六十、度盈二十四者, 所盈日度加疾變日度, 爲定率. 太白退日率, 百乘之、二百一十二除之, 爲留日. 以減退日率, 爲定率. 辰星退順日率一等, 爲留日. 以減順日率, 爲定率. 以日均度, 爲平行. 又與後變平行相減, 爲差. 半之, 視後多少, 以加減平行, 爲初、末日行分. 以初日行分乘其變小餘, 萬而一, 順減、退加其變加時宿度, 爲夜半宿度. 又減日率一, 均差, 爲日差. 視後多少, 累損益初日, 爲每日行分. 因夜半宿度, 累加減之. 得每日所至. 五星差行, 衰殺不倫, 皆以諸變類會消息署之. 起二年頒用, 至唐終. 《景福崇玄曆》演紀上元甲子, 距景福元年壬子, 歲積五千三百九十四萬七千三百八算外. 《崇玄》通法萬三千五百. 歲實四百九十三萬八百一. 氣策十五, 餘二千九百五十, 秒一. 朔實三十九萬八千六百六十三. 平會二十九, 餘七千一百六十三. 望策十四, 餘萬三百三十一半. 弦策七, 餘五千一百六十五太. 朔虛分六千三百三十七. 中盈分五千九百, 秒二. 歲餘七萬八百一. 閏限三十八萬六千四百二十五, 秒二十三. 象位六. 象統二十四. 候策五, 餘九百八十三, 秒二十五;秒母七十二. 卦策六, 餘千一百八十, 秒一;秒母六十. 土王策三, 餘五百九十, 秒一;秒母百二十. 辰數五百六十二半. 刻法百三十五. 周天分四百九十三萬九百六十一, 秒二十四. 歲差百六十, 秒二十四.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 虛分三千四百六十一, 秒二十四. 約虛分二千五百六十三, 秒八十八. 除法七千三百五. 秒母一百. 二十四氣中積, 自冬至, 每氣以氣策及約餘累之. 轉周分三十七萬一千九百八十六, 秒九十七. 轉終日二十七, 餘七千四百八十六, 秒九十七. 朔差日一, 餘萬三千一百七十六, 秒三. 度母一百. 每日累轉分爲轉積度. 秒母一百. 七日:初數萬一千九百九十六太, 末數千五百三少. 十四日:初數萬四百九十三半, 末數三千六半. 二十一日:初數八千九百九十少, 末數四千五百九太. 二十八日:初數七千四百八十七. 蔀率九千三十六. 歲餘六百三十九. 周天分千七百三十五.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五分. 度母十九. 月行定分同轉分. 平行積度, 日累十三度七分. 轉周二十七日, 五十五分半. 七日:初八十八分, 小分八十七半;末十一分, 小分十二半. 十四日:初七十七分太;末二十二分少. 二十一日:初六十六分, 小分六十二半;末三十三分, 小分三十七半. 二十八日:初五十五分半. 入轉日母一百. 二至限百八十二日, 六十二分, 小分二十二分半. 消息法千六百六十七半. 一象九十一度三千一百三十一分. 辰法八刻百六十分. 昏、明二刻二百四十分. 象積四百八十. 冬至前後限五十九日;差二千一百九十五分;乘數十五. 夏至前後限百二十三日六十二分, 小分二十二半;差四千八百八十分;乘數四. 陽城冬至晷丈二尺七寸一分半. 夏至晷尺四寸七分, 小分八十. 交終分三十六萬七千三百六十四, 秒九千六百七十三. 交終日二十七, 餘二千八百六十四, 秒九千六百七十三;約餘二千一百二十二. 交中日十三, 餘八千一百八十二, 秒四千八百三十六半;約餘六千六百十一. 朔差日二, 餘四千二百九十八, 秒三百二十七;約餘三千一百八十四. 望策日十四, 餘萬二百三十一, 秒五千;約餘七千六百五十;四. 交限日十二, 餘六千三十三, 秒四千六百七十三;約餘四千五百六十九. 望差日一, 餘二千一百四十九, 秒百六十三半;約餘千五百九十二. 交率二百六十二. 交數三千三百五十. 交終三百六十三度七十三分, 小分六十四. 轉終三百七十四度二十八分. 半交百八十一度八十六分, 小分八十二. 一象九十度, 九十三分, 小分四十一. 去交度乘數十一, 除數八千六百三十二. 秒母一萬. ○歲星 終率五百三十八萬四千九百六十二, 秒十一. 平合日三百九十八, 餘萬一千九百六十二, 秒十一;約餘八千八百六十一. 盈限二百五度. 盈畫十七度八分, 秒三十三. 縮限百六十度二十五分, 秒六十三太. 縮畫十三度三十五分, 秒四十七. 歲差百三十三, 秒九十二半. ○熒惑 終率千五十二萬八千九百一十六, 秒九十一. 平合日七百七十九, 餘萬二千四百一十六, 秒九十一;約餘九千一百九十八. 盈限百九十六度八十分. 盈畫十六度四十分. 縮限百六十八度四十五分, 秒六十三太. 縮畫十四度三分, 秒八十. 歲差百三十三, 秒四十六. ○鎮星 終率五百一十萬四千八十四, 秒五十四. 平合日三百七十八, 餘千八十四, 秒五十四;約餘八百三. 盈限百八十二度六十二分, 秒六十三太. 盈畫十五度二十二分. 縮限百八十二度六十三分. 縮畫十五度二十二分. 歲差百三十二, 秒九十四. ○太白 終率七百八十八萬二千六百四十八, 秒七十六. 平合日五百八十三, 餘萬二千一百四十八, 秒七十六;約餘八千九百九十九. 再合日二百九十一, 餘萬二千八百二十四, 秒三十八;約餘九千五百. 盈限百九十七度十六分. 盈畫十六度四十三分. 縮限百六十八度九分, 秒六十三太. 縮畫十四度, 秒八十. 歲差百三十四, 秒三十六. ○辰星 終率百五十六萬四千三百七十八, 秒九十七. 平合日百一十五, 餘萬一千八百七十八, 秒九十七;約餘八千八百. 再合日五十七, 餘萬二千六百八十九, 秒四十八半;約餘九千四百. 盈限百八十二度六十三分. 盈畫十五度二十二分. 縮限百八十二度六十二分, 秒六十三太. 縮畫十五度二十一分, 秒八十九. 歲差百三十三, 秒六十四. ○五星入變曆表略
'중국25사(번역중) > → 17. 신당서 新唐書 <完>'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신당서新唐書] 권36 지22 천문지 2편 (0) | 2024.10.06 |
---|---|
[신당서新唐書] 권35 지21 천문지 1편 (0) | 2024.10.05 |
[신당서新唐書] 권33 지20상 역지 6편상 (0) | 2024.10.03 |
[신당서新唐書] 권32 지19 역지 5편 (0) | 2024.10.02 |
[신당서新唐書] 권31 지18하 역지 4편하 (0) | 2024.1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