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蠻傳
남만전
南蠻雜類, 與華人錯居, 曰蜒, 曰狼, 曰俚, 曰獠, 曰頠, 俱無君長, 隨山洞而居, 古先所謂百越是也. 其俗斷發文身, 好相攻討, 浸以微弱, 稍屬於中國, 皆列為郡縣, 同之齊人, 不複詳載. 大業中, 南荒朝貢者十餘國, 其事跡多湮滅而無聞. 今所存錄, 四國而已.
林邑
林邑之先, 因漢末交阯女子徵側之亂, 內縣功曹子區連殺縣令, 自號為王. 無子, 其甥範熊代立, 死, 子逸立. 日南人範文因亂為逸仆隸, 遂教之築宮室, 造器械. 逸甚信任, 使文將兵, 極得眾心. 文因問其子弟, 或奔或徙. 及逸死, 國無嗣, 文自立為王. 其後範佛為晉揚威將軍戴桓所破. 宋交州刺史檀和之將兵擊之, 深入其境. 至梁、陳, 亦通使往來. 其國延袤數千裏, 土多香木金寶, 物產大抵與交阯同. 以磚為城, 蜃灰塗之, 東向戶. 尊官有二:其一曰西那婆帝, 其二曰薩婆地歌. 其屬官三等:其一曰倫多姓, 次歌倫致帝, 次乙他伽蘭. 外官分為二百餘部. 其長官曰弗羅, 次曰可輪, 如牧宰之差也. 王戴金花冠, 形如章甫, 衣朝霞布, 珠璣瓔珞, 足躡革履, 時複錦袍. 良家子侍衛者二百許人, 皆執金裝刀. 有弓、箭、刀、槊, 以竹為弩, 傅毒於矢. 樂有琴、笛、琵琶、五弦, 頗與中國同. 每擊鼓以警眾, 吹蠡以即戎. 其人深目高鼻, 發拳色黑. 俗皆徒跣, 以幅布纏身. 冬月衣袍. 婦人椎髻. 施椰葉席. 每有婚媾, 令媒者�金銀釧、酒二壺、魚數頭至女家. 於是擇日, 夫家會親賓, 歌舞相對. 女家請一婆羅門, 送女至男家, 婿盥手, 因牽女授之. 王死七日而葬, 有官者三日, 庶人一日. 皆以函盛屍, 鼓舞導從, 輿至水次, 積薪焚之. 收其餘骨, 王則內金甕中, 沉之於海, 有官者以銅甕, 沉之於海口;庶人以瓦, 送之於江. 男女皆截發, 隨喪至水次, 盡哀而止, 歸則不哭. 每七日, 然香散花, 複哭, 盡哀而止. 盡七七而罷, 至百日、三年, 亦如之. 人皆奉佛, 文字同於天竺. 高祖既平陳, 乃遣使獻方物, 其後朝貢遂絕. 時天下無事, 群臣言林邑多奇寶者. 仁壽末, 上遣大將軍劉方為驩州道行軍總管, 率欽州刺史寧長真、驩州刺史李暈、開府秦雄步騎萬餘及犯罪者數千人擊之. 其王梵志率其徒乘巨象而戰, 方軍不利. 方於是多掘小坑, 草覆其上, 因以兵挑之. 梵志悉眾而陣, 方與戰, 偽北, 梵志逐之, 至坑所, 其眾多陷, 轉相驚駭, 軍遂亂. 方縱兵擊之, 大破之. 頻戰輒敗, 遂棄城而走. 方入其都, 獲其廟主十八枚, 皆鑄金為之, 蓋其有國十八葉矣. 方班師, 梵志複其故地, 遣使謝罪, 於是朝貢不絕.
○赤土
赤土國, 扶南之別種也. 在南海中, 水行百餘日而達所都. 土色多赤, 因以為號. 東波羅刺國, 西婆羅娑國, 南訶羅旦國, 北拒大海, 地方數千裏. 其王姓瞿曇氏, 名利富多塞, 不知有國近遠. 稱其父釋王位出家為道, 傳位於利富多塞, 在位十六年矣. 有三妻, 並鄰國王之女也. 居僧祗城, 有門三重, 相去各百許步. 每門圖畫飛仙、仙人、菩薩之像, 縣金花鈴毦, 婦女數十人, 或奏樂, 或捧金花. 又飾四婦人, 容飾如佛塔邊金剛力士之狀, 夾門而立. 門外者持兵仗, 門內者執白拂. 夾道垂素網, 綴花. 王宮諸屋悉是重閣, 北戶, 北面而坐. 坐三重之榻. 衣朝霞布, 冠金花冠, 垂雜寶瓔珞. 四女子立侍, 左右兵衛百餘人. 王榻後作一木龕, 以金銀五香木雜鈿之. 龕後懸一金光焰, 夾榻又樹二金鏡, 鏡前並陳金甕, 甕前各有金香爐. 當前置一金伏牛, 牛前樹壹寶蓋, 蓋左右皆有寶扇. 婆羅門等數百人, 東西重行, 相向而坐. 其官有薩陀迦羅一人, 陀拏達義二人, 迦利蜜迦三人, 共掌政事;俱羅末帝一人, 掌刑法. 每城置那邪迦一人, 缽帝十人. 其俗等皆穿耳剪發, 無跪拜之禮. 以香油塗身. 其俗敬佛, 尤重婆羅門. 婦人作髻於項後. 男女通以朝霞、朝雲雜色布為衣. 豪富之室, 恣意華靡, 唯金鎖非王賜不得服用. 每婚嫁, 擇吉日, 女家先期五日, 作樂飲酒, 父執女手以授婿, 七日乃配焉. 既娶則分財別居, 唯幼子與父同居. 父母兄弟死則剔發素服, 就水上構竹木為棚, 棚內積薪, 以屍置上. 燒香建幡, 吹蠡擊鼓以送之, 縱火焚薪, 遂落於水. 貴賤皆同. 唯國王燒訖, 收灰貯以金瓶, 藏於廟屋. 冬夏常溫, 雨多霽少, 種植無時, 特宜稻、穄、白豆、黑麻, 自餘物產, 多同於交阯. 以甘蔗作酒, 雜以紫瓜根. 酒色黃赤, 味亦香美. 亦名椰漿為酒. 煬帝即位, 募能通絕域者. 大業三年, 屯田主事常駿、虞部主事王君政等請使赤土. 帝大悅, 賜駿等帛各百匹, 時服一襲而遣. �物五千段, 以賜赤土王. 其年十月, 駿等自南海郡乘舟, 晝夜二旬, 每值便風. 至焦石山而過, 東南泊陵伽缽拔多洲, 西與林邑相對, 上有神祠焉. 又南行, 至師子石, 自是島嶼連接. 又行二三日, 西望見狼牙須國之山, 於是南達雞籠島, 至於赤土之界. 其王遣婆羅門鳩摩羅以舶三十艘來迎, 吹蠡擊鼓, 以樂隋使, 進金鎖以纜駿船. 月餘, 至其都, 王遣其子那邪迦請與駿等禮見. 先遣人送金盤, 貯香花並鏡鑷, 金合二枚, 貯香油, 金瓶八枚, 貯香水, 白疊布四條, 以擬供使者盥洗. 其日未時, 那邪迦又將象二頭, 持孔雀蓋以迎使人, 並致金花、金盤以藉詔函. 男女百人奏蠡鼓, 婆羅門二人導路, 至王宮. 駿等奉詔書上閣, 王以下皆坐. 宣詔訖, 引駿等坐, 奏天竺樂. 事畢, 駿等還館, 又遣婆羅門就館送食, 以草葉為盤, 其大方丈. 因謂駿曰:“今是大國中人, 非複赤土國矣. 飲食疏薄, 願為大國意而食之.”後數日, 請駿等入宴, 儀衛導從如初見之禮. 王前設兩床, 床上並設草葉盤, 方一丈五尺, 上有黃白紫赤四色之餅, 牛、羊、魚、鱉、豬、蝳蝐之肉百餘品. 延駿升床, 從者坐於地席, 各以金鐘置酒, 女樂迭奏, 禮遺甚厚. 尋遣那邪迦隨駿貢方物, 並獻金芙蓉冠、龍腦香. 以鑄金為多羅葉, 隱起成文以為表, 金函封之, 令婆羅門以香花奏蠡鼓而送之. 既入海, 見綠魚群飛水上. 浮海十餘日, 至林邑東南, 並山而行. 其海水闊千餘步, 色黃氣腥, 舟行一日不絕, 雲是大魚糞也. 循海北岸, 達於交?止. 駿以六年春與那邪迦於弘農謁帝, 大悅, 賜駿等物二百段, 俱授秉義尉, 那邪迦等官賞各有差.
○真臘
真臘國, 在林邑西南, 本扶南之屬國也. 去日南郡舟行六十日, 而南接車渠國, 西有硃江國. 其王姓剎利氏, 名質多斯那. 自其祖漸已強盛, 至質多斯那, 遂兼扶南而有之. 死, 子伊奢那先代立. 居伊奢那城, 郭下二萬餘家. 城中有一大堂, 是王聽政之所. 總大城三十, 城有數千家, 各有部帥, 官名與林邑同. 其王三日一聽朝, 坐五香七寶床, 上施寶帳. 其帳以文木為竿, 象牙、金鈿為壁, 狀如小屋, 懸金光焰, 有同於赤土. 前有金香爐, 二人侍側. 王著朝霞古貝, 瞞絡腰腹, 下垂至脛, 頭戴金寶花冠, 被真珠瓔珞, 足履革屣, 耳懸金?. 常服白疊, 以象牙為屩. 若露發, 則不加瓔珞. 臣人服制, 大抵相類. 有五大臣, 一曰孤落支, 二曰高相憑, 三曰婆何多陵, 四曰舍摩陵, 五曰髯多婁, 及諸小臣. 朝於王者, 輒以階下三稽首. 王喚上階, 則跪, 以兩手抱膊, 繞王環坐. 議政事訖, 跪伏而去. 階庭門閣, 侍衛有千餘人, 被甲持仗. 其國與參半、硃江二國和親, 數與林邑、陀桓二國戰爭. 其人行止皆持甲仗, 若有征伐, 因而用之. 其俗非王正妻子, 不得為嗣. 王初立之日, 所有兄弟並刑殘之, 或去一指, 或劓其鼻, 別處供給, 不得仕進. 人形小而色黑. 婦人亦有白者. 悉拳發垂耳, 性氣捷勁. 居處器物, 頗類赤土. 以右手為淨, 左手為穢. 每旦澡洗, 以楊枝淨齒, 讀誦經咒. 又澡灑乃食, 食罷還用楊枝淨齒, 又讀經咒. 飲食多蘇酪、沙糖、?粟、米餅. 欲食之時, 先取雜肉羹與餅相和, 手擩而食. 娶妻者, 唯送衣一具, 擇日遣媒人迎婦. 男女二家各八日不出, 晝夜燃燈不息. 男婚禮畢, 即與父母分財別居. 父母死, 小兒未婚者, 以餘財與之. 若婚畢, 財物入官. 其喪葬, 兒女皆七日不食, 剔發而哭, 僧尼、道士、親故皆來聚會, 音樂送之. 以五香木燒屍, 收灰以金銀瓶盛, 送於大水之內. 貧者或用瓦, 而以彩色畫之. 亦有不焚, 送屍山中, 任野獸食者. 其國北多山阜, 南有水澤, 地氣尤熱, 無霜雪, 饒瘴癘毒蟲. 土宜粱稻, 少黍粟, 果菜與日南、九真相類. 異者有婆那娑樹, 無花, 葉似柿, 實似冬瓜;奄羅樹, 花葉似棗, 實似李;毗野樹, 花似木瓜, 葉似杏, 實似楮;婆田羅樹, 花葉實並似棗而小異;歌畢佗樹, 花似林檎, 葉似榆而厚大, 實似李, 其大如升. 自餘多同九真. 海中有魚名建同, 四足, 無鱗, 其鼻如象, 吸水上噴, 高五六十尺. 有浮胡魚, 其形似?且, 嘴如鸚鵡, 有八足. 多大魚, 半身出水, 望之如山. 每五六月中, 毒氣流行, 即以白豬、白牛、白羊於城西門外祠之. 不然者, 五穀不登, 六畜多死, 人眾疾疫. 近都有陵伽缽婆山, 上有神祠, 每以兵五千人守衛之. 城東有神名婆多利, 祭用人肉. 其王年別殺人, 以夜祀禱, 亦有守衛者千人. 其敬鬼如此. 多奉佛法, 尤信道士, 佛及道士並立像於館. 大業十二年, 遣使貢獻, 帝禮之甚厚, 其後亦絕.
○婆利
婆利國, 自交阯浮海, 南過赤土、丹丹, 乃至其國. 國界東西四月行, 南北四十五日行. 王姓剎利邪伽, 名護濫那婆. 官曰獨訶邪挐, 次曰獨訶氏挐. 國人善投輪刀, 其大如鏡, 中有竅, 外鋒如鋸, 遠以投人, 無不中. 其餘兵器, 與中國略同. 俗類真臘, 物產同於林邑. 其殺人及盜, 截其手, 奸者鎖其足, 期年而止. 祭祀必以月晦, 盤貯酒肴, 浮之流水. 每十一月, 必設大祭. 海出珊瑚. 有鳥名舍利, 解人語. 大業十二年, 遣使朝貢, 後遂絕. 於時南荒有丹丹、盤盤二國, 亦來貢方物, 其風俗物產, 大抵相類雲. 史臣曰:《禮》雲:“南方曰蠻, 有不火食者矣.”《書》稱:“蠻夷猾夏.”《詩》曰:“蠢爾蠻荊.”種類實繁, 代為紛梗. 自秦並二楚, 漢平百越, 地窮丹徼, 景極日南, 水陸可居, 鹹為郡縣. 暨乎境分吳、蜀, 時經晉、宋, 道有汙隆, 服叛不一. 高祖受命, 克平九宇. 煬帝纂業, 威加八荒. 甘心遠夷, 志求珍異, 故師出於流求, 兵加於林邑, 威振殊俗, 過於秦、漢遠矣. 雖有荒外之功, 無救域中之敗, 《傳》曰:“非聖人, 外寧必內懮.”誠哉斯言也!
'중국25사(번역중) > → 15. 수서 隋書 <完>'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수서隋書] 권84 열전49 (0) | 2024.09.09 |
---|---|
[수서隋書] 권83 열전48 (0) | 2024.09.08 |
[수서隋書] 권81 열전46 (3) | 2024.09.06 |
[수서隋書] 권80 열전45 (2) | 2024.09.05 |
[수서隋書] 권79 열전44 (0) | 2024.0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