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원문〕文皇帝諱昭, 字子上, 景帝之母弟也.
〔번역〕문황제文皇帝의 휘는 소昭이고, 자字는 자상子上이고, 경제景帝「사마사司馬師」의 동복동생이다.
魏景初二年, 封新城鄉侯. 正始初, 為洛陽典農中郎將. 值魏明奢侈之後, 帝蠲除苛碎, 不奪農時, 百姓大悅. 轉散騎常侍.
大將軍曹爽之伐蜀也, 以帝為征蜀將軍, 副夏侯玄出駱谷, 次于興勢. 蜀將王林夜襲帝營, 帝堅臥不動. 林退, 帝謂玄曰:「費禕以據險距守, 進不獲戰, 攻之不可, 宜亟旋軍, 以為後圖.」爽等引旋, 禕果馳兵趣三嶺, 爭險乃得過. 遂還, 拜議郎. 及誅曹爽, 帥眾衛二宮, 以功增邑千戶.
蜀將姜維之寇隴右也, 征西將軍郭淮自長安距之. 進帝位安西將軍、持節, 屯關中, 為諸軍節度. 淮攻維別將句安於麴, 久而不決. 帝乃進據長城, 南趣駱谷以疑之. 維懼, 退保南鄭, 安軍絕援, 帥眾來降. 轉安東將軍、持節, 鎮許昌.
及大軍討王淩, 帝督淮北諸軍事, 帥師會于項. 增邑三百戶, 假金印紫綬. 尋進號都督, 統征東將軍胡遵、鎮東將軍諸葛誕伐吳, 戰于東關. 二軍敗績, 坐失侯.
蜀將姜維又寇隴右, 揚聲欲攻狄道. 以帝行征西將軍, 次長安. 雍州刺史陳泰欲先賊據狄道, 帝曰:「姜維攻羌, 收其質任, 聚穀作邸閣訖, 而復轉行至此, 正欲了塞外諸羌, 為後年之資耳. 若實向狄道, 安肯宣露, 令外人知?今揚聲言出, 此欲歸也.」維果燒營而去. 會新平羌胡叛, 帝擊破之, 遂耀兵靈州, 北虜震讋, 叛者悉降. 以功復封新城鄉侯.
高貴鄉公之立也, 以參定策, 進封高都侯, 增封二千戶.
毌丘儉、文欽之亂, 大軍東征, 帝兼中領軍, 留鎮洛陽.
及景帝疾篤, 帝自京都省疾, 拜衛將軍. 景帝崩, 天子命帝鎮許昌, 尚書傅嘏帥六軍還京師. 帝用嘏及鍾會策, 自帥軍而還. 至洛陽, 進位大將軍, 加侍中, 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 輔政, 劍履上殿. 帝固辭不受.
甘露元年春正月, 加大都督, 奏事不名. 夏六月, 進封高都公, 地方七百里, 加之九錫, 假斧鉞, 進號大都督, 劍履上殿. 又固辭不受. 秋八月庚申, 加假黃鉞, 增封三縣.
二年夏五月辛未, 鎮東大將軍諸葛誕殺揚州刺史樂綝, 以淮南作亂, 遣子靚為質於吳以請救. 議者請速伐之, 帝曰:「誕以毌丘儉輕疾傾覆, 今必外連吳寇, 此為變大而遲. 吾當與四方同力, 以全勝制之.」乃表曰:「昔黥布叛逆, 漢祖親征;隗囂違戾, 光武西伐;烈祖明皇帝乘輿仍出:皆所以奮揚赫斯, 震耀威武也. 陛下宜暫臨戎, 使將士得憑天威. 今諸軍可五十萬, 以眾擊寡, 蔑不克矣.」
秋七月, 奉天子及皇太后東征, 徵兵青、徐、荊、豫, 分取關中遊軍, 皆會淮北. 師次于項, 假廷尉何楨節, [八]使淮南, 宣慰將士, 申明逆順, 示以誅賞. 甲戌, 帝進軍丘頭. 吳使文欽、唐咨、全端、全懌等三萬餘人來救誕, 諸將逆擊, 不能禦. 將軍李廣臨敵不進, 泰山太守常時稱疾不出, 並斬之以徇.
八月, 吳將朱異帥兵萬餘人, 留輜重於都陸, 輕兵至黎漿. 監軍石苞、兗州刺史州泰禦之, 異退. 泰山太守胡烈以奇兵襲都陸, 焚其糧運. 苞、泰復進擊異, 大破之. 異之餘卒餒甚, 食葛葉而遁, 吳人殺異. 帝曰:「異不得至壽春, 非其罪也, 而吳人殺之, 適以謝壽春而堅誕意, 使其猶望救耳. 若其不爾, 彼當突圍, 決一旦之命. 或謂大軍不能久, 省食減口, 冀有他變. 料賊之情, 不出此三者. 今當多方以亂之, 備其越逸, 此勝計也.」因命合圍, 分遣羸疾就穀淮北, 廩軍士大豆, 人三升. 欽聞之, 果喜. 帝愈羸形以示之, 多縱反間, 揚言吳救方至. 誕等益寬恣食, 俄而城中乏糧. 石苞、王基並請攻之, 帝曰:「誕之逆謀, 非一朝一夕也, 聚糧完守, 外結吳人, 自謂足據淮南. 欽既同惡相濟, 必不便走. 今若急攻之, 損游軍之力. 外寇卒至, 表裏受敵, 此危道也. 今三叛相聚於孤城之中, 天其或者將使同戮. 吾當以長策縻之, 但堅守三面. 若賊陸道而來, 軍糧必少, 吾以游兵輕騎絕其轉輸, 可不戰而破外賊. 外賊破, 欽等必成擒矣.」全懌母, 孫權女也, 得罪於吳, 全端兄子禕及儀奉其母來奔. [九]儀兄靜時在壽春, 用鍾會計, 作禕、儀書以譎靜. 靜兄弟五人帥其眾來降, 城中大駭.
三年春正月壬寅, 誕、欽等出攻長圍, 諸軍逆擊, 走之. 初, 誕、欽內不相協, 及至窮蹙, 轉相疑貳. 會欽計事與誕忤, 誕手刃殺欽. 欽子鴦攻誕, 不克, 踰城降. 以為將軍, 封侯, 使鴦巡城而呼. 帝見城上持弓者不發, 謂諸將曰:「可攻矣!」
二月乙酉, 攻而拔之, 斬誕, 夷三族. 吳將唐咨、孫曼、孫彌、徐韶等帥其屬皆降, [一0]表加爵位, 廩其餒疾. 或言吳兵必不為用, 請坑之. 帝曰:「就令亡還, 適見中國之弘耳.」於是徙之三河.
夏四月, 歸于京師, 魏帝命改丘頭曰武丘, 以旌武功.
五月, 天子以并州之太原上黨西河樂平新興雁門、司州之河東平陽八郡, 地方七百里, 封帝為晉公, 加九錫, 進位相國, 晉國置官司焉. 九讓, 乃止. 於是增邑萬戶, 食三縣, 諸子之無爵者皆封列侯.
秋七月, 奏錄先世名臣元功大勳之子孫, 隨才敘用.
四年夏六月, 分荊州置二都督, 王基鎮新野, 州泰鎮襄陽. 使石苞都督揚州, 陳騫都督豫州, 鍾毓都督徐州, 宋鈞監青州諸軍事.
景元元年夏四月, 天子復命帝爵秩如前, 又讓不受. 天子既以帝三世宰輔, 政非己出, 情不能安, 又慮廢辱, 將臨軒召百僚而行放黜.
五月戊子夜, 使冗從僕射李昭等發甲於陵雲臺, 召侍中王沈、散騎常侍王業、尚書王經, 出懷中黃素詔示之, 戒嚴俟旦. 沈、業馳告于帝, 帝召護軍賈充等為之備. [一一]天子知事泄, 帥左右攻相府, 稱有所討, 敢有動者族誅. 相府兵將止不敢戰, 賈充叱諸將曰:「公畜養汝輩, 正為今日耳!」太子舍人成濟抽戈犯蹕, 刺之, 刃出於背, 天子崩于車中.
帝召百僚謀其故, 僕射陳泰不至. 帝遣其舅荀顗輿致之, 延於曲室, 謂曰:「玄伯, 天下其如我何?」泰曰:「惟腰斬賈充, 微以謝天下.」帝曰:「卿更思其次.」泰曰:「但見其上, 不見其次.」於是歸罪成濟而斬之. 太后令曰:「昔漢昌邑王以罪廢為庶人, 此兒亦宜以庶人禮葬之, 使外內咸知其所行也.」殺尚書王經, 貳於我也.
戊申, [一二]帝奏曰:「故高貴鄉公帥從駕人兵, 拔刃鳴鼓向臣所, 臣懼兵刃相接, 即敕將士不得有所傷害, 違令者以軍法從事. 騎督成倅弟太子舍人濟入兵陣, 傷公至隕. 臣聞人臣之節, 有死無貳, 事上之義, 不敢逃難. 前者變故卒至, 禍同發機, 誠欲委身守死, 惟命所裁. 然惟本謀, 乃欲上危皇太后, 傾覆宗廟. 臣忝當元輔, 義在安國, 即駱驛申敕, 不得迫近輿輦. 而濟妄入陣間, 以致大變, 哀怛痛恨, 五內摧裂. 濟干國亂紀, 罪不容誅, 輒收濟家屬, 付廷尉.」太后從之, 夷濟三族. 與公卿議, 立燕王宇之子常道鄉公璜為帝.
六月, 改元. 丙辰, 天子進帝為相國, 封晉公, 增十郡, 加九錫如初, 群從子弟未侯者封亭侯, 賜錢千萬, 帛萬匹. 固讓, 乃止.
冬十一月, 吳吉陽督蕭慎以書詣鎮東將軍石苞偽降, 求迎. 帝知其詐也, 使苞外示迎之, 而內為之備.
二年秋八月甲寅, [一三]天子使太尉高柔授帝相國印綬, 司空鄭沖致晉公茅土九錫, [一四]固辭.
三年夏四月, 肅慎來獻楛矢、石砮、弓甲、貂皮等, 天子命歸於大將軍府.
四年春二月丁丑, 天子復命帝如前, 又固讓.
三月, 詔大將軍府增置司馬一人, 從事中郎二人, 舍人十人.
夏, 帝將伐蜀, 乃謀眾曰:「自定壽春已來, 息役六年, 治兵繕甲, 以擬二虜. 略計取吳, 作戰船, 通水道, 當用千餘萬功, 此十萬人百數十日事也. 又南土下溼, 必生疾疫. 今宜先取蜀, 三年之後, 因巴蜀順流之勢, 水陸並進, 此滅虞定虢, 吞韓并魏之勢也. 計蜀戰士九萬, 居守成都及備他郡不下四萬, 然則餘眾不過五萬. 今絆姜維於沓中, 使不得東顧, 直指駱谷, 出其空虛之地, 以襲漢中. 彼若嬰城守險, 兵勢必散, 首尾離絕. 舉大眾以屠城, 散銳卒以略野, 劍閣不暇守險, 關頭不能自存. 以劉禪之闇, 而邊城外破, 士女內震, 其亡可知也.」征西將軍鄧艾以為未有釁, 屢陳異議. 帝患之, 使主簿師纂為艾司馬以喻之, 艾乃奉命. 於是徵四方之兵十八萬, 使鄧艾自狄道攻姜維於沓中, 雍州剌史諸葛緒自祁山軍于武街, 絕維歸路, 鎮西將軍鍾會帥前將軍李輔、征蜀護軍胡烈等自駱谷襲漢中.
秋八月, 軍發洛陽, 大賚將士, 陳師誓眾. 將軍鄧敦謂蜀未可討, 帝斬以徇.
九月, 又使天水太守王頎攻維營, 隴西太守牽弘邀其前, 金城太守楊欣趣甘松. 鍾會分為二隊, 入自斜谷, 使李輔圍王含於樂城, 又使部將易愷攻蔣斌於漢城. 會直指陽安, 護軍胡烈攻陷關城. 姜維聞之, 引還, 王頎追敗維於彊川. 維與張翼、廖化合軍守劍閣, 鍾會攻之.
冬十月, 天子以諸侯獻捷交至, 乃申前命曰:
겨울 10월, 천자天子<>는 제후諸侯 승전보가 교대로 이르자 이에 이전의 명령을 다시 은밀하게 내렸다.
朕以寡德, 獲承天序, 嗣我祖宗之洪烈. 遭家多難, 不明於訓. 曩者姦逆屢興, 方寇內侮, 大懼淪喪四海, 以隳三祖之弘業.
惟公經德履哲, 明允廣深, 迪宣武文, 世作保傅, 以輔乂皇家. 櫛風沐雨, 周旋征伐, 劬勞王室, 二十有餘載. 毗翼前人, 仍斷大政, 克厭不端, 維安社稷. 暨儉、欽之亂, 公綏援有眾, 分命興師, 統紀有方, 用緝寧淮浦. 其後巴蜀屢侵, 西土不靖, 公奇畫指授, 制勝千里. 是以段谷之戰, 乘釁大捷, 斬將搴旗, 效首萬計. 孫峻猾夏, 致寇徐方, 戎車首路, 威靈先邁, 黃鉞未啟, 鯨鯢竄跡. 孫壹搆隙, 自相疑阻, 幽鑒遠照, 奇策洞微, 遠人歸命, 作藩南夏, 爰授銳卒, 畢力戎行. 暨諸葛誕滔天作逆, 稱兵揚楚, 欽、咨逋罪, 同惡相濟, 帥其蛑賊, 以入壽春, 憑阻淮山, 敢距王命. 公躬擐甲冑, 龔行天罰, 玄謀廟算, 遵養時晦. 奇兵震擊, 而朱異摧破;神變應機, 而全琮稽服;取亂攻昧, 而高墉不守. 兼九伐之弘略, 究五兵之正度. 用能戰不窮武, 而大敵殲潰;旗不再麾, 而元憝授首. 收勍吳之雋臣, 係亡命之逋虜. 交臂屈膝, 委命下吏, 俘馘十萬, 積尸成京. 雪宗廟之滯恥, 拯兆庶之艱難. 掃平區域, 信威吳會, 遂戢干戈, 靖我疆土, 天地鬼神, 罔不獲乂. 乃者王室之難, 變起蕭牆, 賴公之靈, 弘濟艱險. 宗廟危而獲安, 社稷墜而復寧. 忠格皇天, 功濟六合. 是用疇咨古訓, 稽諸典籍, 命公崇位相國, 加于群后, 啟土參墟, 封以晉域. 所以方軌齊魯, 翰屏帝室. 而公遠蹈謙遜, 深履沖讓, 固辭策命, 至于八九. 朕重違讓德, 抑禮虧制, 以彰公志, 于今四載. 上闕在昔建侯之典, 下違兆庶具瞻之望.
惟公嚴虔王度, 闡濟大猷, 敦尚純樸, 省繇節用, 務穡勸分, 九野康乂. 耆叟荷崇養之德, 鰥寡蒙矜卹之施, 仁風興於中夏, 流澤布於遐荒.
是以東夷西戎, 南蠻北狄, 狂狡貪悍, 世為寇讎者, 皆感義懷惠, 款塞內附, 或委命納貢, 或求置官司.
이런 까닭으로 동이東夷·서융西戎·남만南蠻·북적北狄이 사납고 교활하며 탐욕스럽고 흉폭하여 대대로 원수가 되었던 자들이었는데 모두 의리를 느끼고 은혜를 입어서 변방의 요새에 이르러 내부하거나 혹은 명에 의탁하여 공물을 바쳤고, 혹은 관사官司의 설치를 구하였다.
九服之外, 絕域之氓, 曠世所希至者, 咸浮海來享, 鼓舞王德, 前後至者八百七十餘萬口. 海隅幽裔, 無思不服;雖西旅遠貢, 越裳九譯, 義無以踰. 維翼朕躬, 下匡萬國, 思靖殊方, 寧濟八極. 以庸蜀未賓, 蠻荊作猾, 潛謀獨斷, 整軍經武. 簡練將帥, 授以成策, 始踐賊境, 應時摧陷. 狂狡奔北, 首尾震潰, 禽其戎帥, 屠其城邑. 巴漢震疊, 江源雲徹, 地平天成, 誠在斯舉. 公有濟六合之勳, 加以茂德, 實總百揆, 允釐庶政. 敦五品以崇仁, 恢六典以敷訓. 而靖恭夙夜, 勞謙昧旦, 雖尚父之左右文武, 周公之勤勞王家, 罔以加焉.
昔先王選建明德, 光啟諸侯, 體國經野, 方制五等. 所以藩翼王畿, 垂祚百世也. 故齊魯之封, 於周為弘, 山川土田, 邦畿七百, 官司典策, 制殊群后. 惠襄之難, 桓文以翼戴之勞, 猶受錫命之禮, 咸用光疇大德, 作範于後. 惟公功邁於前烈, 而賞闕於舊式, 百辟於邑, 人神同恨焉, 豈可以公謙沖而久淹弘典哉?今以并州之太原上黨西河樂平新興雁門、司州之河東平陽弘農、雍州之馮翊凡十郡, 南至於華, 北至於陘, 東至於壺口, 西踰於河, 提封之數, 方七百里, 皆晉之故壤, 唐叔受之, 世作盟主, 實紀綱諸夏, 用率舊職. 爰胙茲土, 封公為晉公. 命使持節、兼司徒、司隸校尉陔即授印綬策書, 金獸符第一至第五, 竹使符第一至第十. 錫茲玄土, 苴以白茅, 建爾國家, 以永藩魏室.
昔在周召, 并以公侯, 入作保傅. 其在近代, 酇侯蕭何, 實以相國, 光尹漢朝. 隨時之制, 禮亦宜之. 今進公位為相國, 加綠綟綬. 又加公九錫, 其敬聽後命. 以公思弘大猷, 崇正典禮, 儀刑作範, 旁訓四方, 是用錫公大輅、戎輅各一, 玄牡二駟. 公道和陰陽, 敬授人時, 嗇夫反本, 農殖維豐, 是用錫公羇冕之服, 亦舄副焉. 公光敷顯德, 惠下以和, 敬信思順, 庶尹允諧, 是用錫公軒懸之樂、六佾之舞. 公鎮靖宇宙, 翼播聲教, 海外懷服, 荒裔款附, 殊方馳義, 諸夏順軌, 是用錫公朱戶以居. 公簡賢料材, 營求俊逸, 爰升多士, 寘彼周行, 是用錫公納陛以登. 公嚴恭寅畏, 厎平四國, 式遏寇虐, 苛厲不作, 是用錫公武賁之士三百人. 公明慎用刑, 簡恤大中, 章厥天威, 以糾不虔, 是用錫公鈇鉞各一. 公爰整六軍, 典司征伐, 犯命陵正, 乃維誅殛, 是用錫公彤弓一、彤矢百, 玈弓十、玈矢千. 公饗祀蒸蒸, 孝思維則, 篤誠之至, 通于神明, 是用錫公秬鬯一卣, 珪瓚副焉. 晉國置官司以下, 率由舊式.
往欽哉!祗服朕命, 弘敷訓典, 光澤庶方, 永終爾明德, 丕顯余一人之休命.
公卿將校皆詣府喻旨, 帝以禮辭讓.
司空鄭沖率群官勸進曰 "伏見嘉命顯至, 竊聞明公固讓, 沖等眷眷, 實有愚心. 以為聖王作制, 百代同風, 褒德賞功, 有自來矣. 昔伊尹, 有莘氏之媵臣耳, 一佐成湯, 遂荷阿衡之號. 周公藉已成之勢, 據既安之業, 光宅曲阜, 奄有龜蒙. 呂尚, 磻溪之漁者也, 一朝指麾, 乃封營丘. 自是以來, 功薄而賞厚者, 不可勝數, 然賢哲之士, 猶以為美談. 況自先相國以來, 世有明德, 翼輔魏室, 以綏天下, 朝無秕政, 人無謗言. 前者明公西征靈州, 北臨沙漠, 榆中以西, 望風震服, 羌戎來馳, 迴首內向, 東誅叛逆, 全軍獨克. 禽闔閭之將, 虜輕銳之卒以萬萬計, 威加南海, 名懾三越, 宇內康寧, 苛慝不作. 是以時俗畏懷, 東夷獻舞. 故聖上覽乃昔以來禮典舊章, 開國光宅, 顯茲太原. 明公宜承奉聖旨, 受茲介福, 允當天人. 元功盛勳, 光光如彼;國土嘉祚, 巍巍如此. 內外協同, 靡愆靡違. 由斯征伐, 則可朝服濟江, 掃除吳會, 西塞江源, 望祀岷山. 迴戈弭節, 以麾天下, 遠無不服, 邇無不肅. 令大魏之德, 光于唐虞;明公盛勳, 超於桓文. 然後臨滄海而謝文伯, 登箕山而揖許由, 豈不盛乎!至公至平, 誰與為鄰, 何必勤勤小讓也哉." 帝乃受命.
사공司空 정충鄭沖이 관리들을 거느리고 권하며 진언하여 말하기를 "伏見嘉命顯至, 竊聞明公固讓, 沖等眷眷, 實有愚心. 以為聖王作制, 百代同風, 褒德賞功, 有自來矣. 昔伊尹, 有莘氏之媵臣耳, 一佐成湯, 遂荷阿衡之號. 周公藉已成之勢, 據既安之業, 光宅曲阜, 奄有龜蒙. 呂尚, 磻溪之漁者也, 一朝指麾, 乃封營丘. 自是以來, 功薄而賞厚者, 不可勝數, 然賢哲之士, 猶以為美談. 況自先相國以來, 世有明德, 翼輔魏室, 以綏天下, 朝無秕政, 人無謗言. 前者明公西征靈州, 北臨沙漠, 榆中以西, 望風震服, 羌戎來馳, 迴首內向, 東誅叛逆, 全軍獨克. 禽闔閭之將, 虜輕銳之卒以萬萬計, 威加南海, 名懾三越, 宇內康寧, 苛慝不作. 이런 까닭으로 지금 풍속이 두려움을 품어 동이東夷가 춤을 바쳤습니다. 따라서 성상聖上<>께서는 선대 이래의 예전禮典과 구장舊章을 살피고, 나라를 열어서 천하를 밝게 다스려태원太原을 더욱 빛나게 해주십시오. 明公宜承奉聖旨, 受茲介福, 允當天人. 元功盛勳, 光光如彼;國土嘉祚, 巍巍如此. 內外協同, 靡愆靡違. 由斯征伐, 則可朝服濟江, 掃除吳會, 西塞江源, 望祀岷山. 迴戈弭節, 以麾天下, 遠無不服, 邇無不肅. 令大魏之德, 光于唐虞;明公盛勳, 超於桓文. 然後臨滄海而謝文伯, 登箕山而揖許由, 豈不盛乎!至公至平, 誰與為鄰, 何必勤勤小讓也哉." 帝乃受命.
十一月, 鄧艾帥萬餘人自陰平踰絕險至江由, 破蜀將諸葛瞻於綿竹, 斬瞻, 傳首. 進軍雒縣, 劉禪降. 天子命晉公以相國總百揆, 於是上節傳, 去侍中、大都督、錄尚書之號焉. 表鄧艾為太尉, 鍾會為司徒. 會潛謀叛逆, 因密使譖艾.
咸熙元年春正月, 檻車徵艾. 乙丑, 帝奉天子西征, 次于長安. 是時魏諸王侯悉在鄴城, 命從事中郎山濤行軍司事, 鎮於鄴, 遣護軍賈充持節、督諸軍, 據漢中. 鍾會遂反於蜀, 監軍衛瓘、右將軍胡烈攻會, 斬之.
初, 會之伐蜀也, 西曹屬邵悌言於帝曰:「鍾會難信, 不可令行.」帝笑曰:「取蜀如指掌, 而眾人皆言不可, 唯會與吾意同. 滅蜀之後, 中國將士, 人自思歸, 蜀之遺黎, 猶懷震恐, 縱有異志, 無能為也.」卒如所量.
丙辰, [一五]帝至自長安.
三月己卯, 進帝爵為王, 增封并前二十郡.
夏五月癸未, 天子追加舞陽宣文侯為晉宣王, 舞陽忠武侯為晉景王.
秋七月, 帝奏司空荀顗定禮儀, 中護軍賈充正法律, 尚書僕射裴秀議官制, 太保鄭沖總而裁焉. 始建五等爵.
冬十月丁亥, 奏遣吳人相國參軍徐劭、散騎常侍水曹屬孫彧使吳, [一六]喻孫皓以平蜀之事, 致馬錦等物, 以示威懷. 丙午, 天子命中撫軍新昌鄉侯炎為晉世子.
二年春二月甲辰, 朐縣獻靈龜, 歸於相府.
夏四月, 孫皓使紀陟來聘, 且獻方物.
五月, 天子命帝冕十有二旒, 建天子旌旗, 出警入蹕, 乘金根車, 駕六馬, 備五時副車, 置旄頭雲罕, 樂舞八佾, 設鍾虡宮懸, 位在燕王上. 進王妃為王后, 世子為太子, 王女王孫爵命之號皆如帝者之儀. 諸禁網煩苛及法式不便於時者, 帝皆奏除之. 晉國置御史大夫、侍中、常侍、尚書、中領軍、衛將軍官.
秋八月辛卯, 帝崩于露寢, 時年五十五.
九月癸酉, 葬崇陽陵, 諡曰文王. 武帝受禪, 追尊號曰文皇帝, 廟稱太祖.
史臣曰:世宗以叡略創基, 太祖以雄才成務. 事殷之跡空存, 翦商之志彌遠, 三分天下, 功業在焉. 及踰劍銷氛, 浮淮靜亂, 桐宮胥怨, 或所不堪. 若乃體以名臣, 格之端揆, 周公流連於此歲, 魏武得意於茲日. 軒懸之樂, 大啟南陽, 師摯之圖, [一七]於焉北面. 壯矣哉, 包舉天人者也!為帝之主, 不亦難乎.
贊曰:世宗繼文, 邦權未分. 三千之士, 其從如雲. 太祖無外, [一八]靈關靜氛. 反雖討賊, 終為弒君.
校勘記
[一]劉寶賢 魏志夏侯玄傳、通鑑七六皆作「劉賢」.
[二]帝燒鐵灸之 殿本、金陵書局本以下簡稱局本「灸」作「炙」, 今從商務印書館影印百衲本晉書以下簡稱宋本、毛晉汲古閣本以下簡稱毛本. 按:後漢書光武紀「敢灸灼奴婢論如律」, 作「灸」義長.
[三]二月儉欽帥眾六萬渡淮而西 魏志高貴鄉公紀稱, 儉、欽起兵在二年正月十二日乙丑, 魏志毌丘儉傳注引欽與郭淮書云:「小人以閏月十六日別進兵, 就於樂嘉城討師.」高貴鄉公紀謂閏月己亥破欽於樂嘉, 甲辰斬儉首. 按:是年閏正月, 己亥為閏正月十六日, 甲辰為二十一日, 儉、欽起兵及事敗皆在二月以前. 此繫於二月, 恐誤.
[四]戊午帝統中軍步騎十餘萬以征之 按:「戊午」為二月初六, 時欽、儉巳敗. 沈家本三國志瑣言謂「戊午」為「戊寅」之誤. 欽、儉以正月十二日起兵, 司馬師以正月二十五日戊寅出征, 其說當是. 此繫於「二月」下非, 日干亦誤.
[五]甲申次于濦橋 甲申為閏正月初一. 次於濦橋與司馬師之死, 皆閏月間事. 下文「閏月」二字當冠在「甲申」上, 通鑑七六可證.
[六]司馬璉 通鑑七六作「司馬班」.
[七]追加大司馬之號以冠大將軍 「冠」下原有「軍」字. 李慈銘晉書札記以下簡稱李校:「『冠』字下『軍』字衍.」今據刪.
[八]何楨 本書何充傳及魏志齊王芳紀引魏書皆作「何禎」. 參見卷七七校勘記, 下卷不再出校.
[九]全端兄子禕 魏志鍾會傳、通鑑七七「禕」皆作「輝」. 下同.
[一0]徐韶 三國志無「徐韶」. 魏志陳留王紀、吳志孫皓傳有「徐紹」, 係「吳壽春降將」, 通鑑七八同. 本卷下文又作「劭」, 「韶」、「紹」、「劭」當是一人.
[一一]護軍賈充 賈充官銜, 本書武紀、充本傳, 魏志高貴鄉公紀注引漢晉春秋、賈逵傳、鍾會傳並通鑑七八皆作「中護軍」. 此疑脫「中」字, 下同.
[一二]戊申 「戊申」, 各本皆作「庚寅」. 斠注:「魏志三少帝紀『庚寅』作『戊申』. 庚寅則奏葬高貴鄉公, 非此文, 紀誤.」今據改.
[一三]八月甲寅 八月丙子朔, 無甲寅.
[一四]司空鄭沖 據魏志高貴鄉公紀, 甘露元年鄭沖巳由司空改官司徒, 此仍作司空, 恐誤, 下同.
[一五]丙辰 正月壬戌朔, 無丙辰. 通鑑七八作二月丙辰.
[一六]相國參軍徐劭散騎常侍水曹屬孫彧 「徐劭」異文巳見前條. 「孫彧」, 本書孫楚傳作「孫郁」. 又魏志陳留王紀以紹兼散騎常侍, 彧兼給事黃門侍郎, 官名亦不合.
[一七]師摯之圖 盧文弨群書拾補以下簡稱拾補:「圖」疑「徒」.
[一八]太祖無外 「太」, 各本作「世」. 王鳴盛十七史商榷以下簡稱商榷:「晉武帝受禪, 號師世宗, 昭太祖, 『世祖』當作『太祖』.」今據改.
'국외연구소 > → 진서 晉書'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진서晉書] 권5 제기5 효회제기 (1) | 2024.06.11 |
---|---|
[진서晉書] 권4 제기4 효혜제기 (1) | 2024.06.10 |
【진서晉書】권3 제기3 무제기 (0) | 2024.02.03 |
【진서晉書】권2 제기2 경제기 (0) | 2024.02.01 |
【진서晉書】권1 제기1 선제기 (2) | 2024.0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