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諱昂, 穆宗第二子, 母曰貞獻皇後蕭氏.
문종원성소헌효황제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 휘諱는 앙昂이고, 목종穆宗의 둘째아들이고, 어머니는 정헌황후貞獻皇后 소씨蕭氏이다.
元和 四年 十月 十日生.
원화元和 4년〔809년〕, 10월 10일에 태어났다.
長慶 元年 封江王.
장경長慶 원년, 강왕江王에 봉해졌다.
初名涵.
처음의 이름은 함涵〔이함李涵〕이었다.
寶曆 二年 十二月 八日, 敬宗遇害, 賊蘇佐明等矯制立絳王勾當軍國事. 樞密使王守澄·中尉梁守謙率禁軍討賊, 誅絳王, 迎上於江邸.
보력寶曆 2년〔826년〕 12월 8일, 경종敬宗이 살해를 당하였고, 적賊 소좌명蘇佐明 등은 矯制立絳王勾當軍國事.
樞密使王守澄·中尉梁守謙率禁軍討賊, 誅絳王, 迎上於江邸.
추밀사樞密使 왕수징王守澄·중위中尉 양수겸梁守謙이 금군禁軍을 거느리고서 적賊을 토벌하였고, 강왕絳王을 베었고, 강江의 관저에서 머물던 상上을 맞이하였다.
癸卯, 見宰臣於閣內, 下教處分軍國事.
계묘일, 내각內閣에서 재상宰相을 보았고, 교서를 내려서 군軍과 나라의 일들을 처리하였다.
甲辰, 僧惟真·齊賢·正簡, 道士趙歸真, 並配流嶺南, 擊球軍將於登等六人令本軍處置.
갑진일, 승려 유진惟真·제현齊賢·정간正簡, 도사道士 조귀진趙歸真을 모두 영남嶺南으로 유배를 보냈고, 격구장군擊球軍將 어구於登 등 6명은 명령을 내려서 본군本軍에서 처리하게 하였다.
宰臣百僚三上表勸進.
재상宰相과 백관百官들이 상上에게 세 번이나 표表를 올려서 권하고, 진언하였다.
乙巳, 即位於宣政殿.
을사일, 선정전宣政殿에서 즉위하였다.
丙午, 上赴西宮成服.
丁未, 宰臣百僚上表請聽政, 三表, 許之. 道士紀處玄、楊沖虛, 伎術人李元戢、王信等, 並配流嶺南. 戊申, 尊聖母爲皇太後. 己酉, 敕鳳翔、淮南先進女樂二十四人, 並放歸本道.
庚戌, 以正議大夫·尚書兵部侍郎·知制誥·充翰林學士·柱國·賜紫金魚袋韋處厚爲中書侍郎,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以翰林學士路隨承旨, 侍講學士宋申錫充書詔學士. 丙辰, 以山南道節度使柳公綽爲刑部尚書. 丁己, 爲絳王舉哀, 廢朝三日. 庚申, 詔: 君天下者, 莫尚乎崇澹泊, 子困窮, 遵道以端本, 推誠而達下. 故聖祖之誡, 以慈儉爲寶;大《易》明訓, 垂簡易之文. 未有上約而下不豐, 欲寡而求不給. 朕以眇薄, 遭逢內難, 刷君父之仇恥, 攄億兆之哀冤. 而股肱大臣, 群卿庶士, 引義抗請, 至於再三. 以圖宗社之安, 以答華夷之望, 俯從眾欲, 夙夜震兢. 思所以克己複禮, 修政安人, 宵興匪寧, 旰食勞慮. 夫儉過則酌之以禮, 文勝則矯之以質. 庶乎俗合太古, 道洽生靈, 儀刑家邦, 以化天下. 內庭宮人非職掌者, 放三千人, 任從所適. 長春宮斛鬥諸物, 依前戶部收管. 鄠縣、渼陂、鳳翔府駱穀地還府縣. 教坊樂官、翰林待詔、伎術官並總監諸色職掌內冗員者共一千二百七十人, 並宜停廢. 總監中一百二十四人先屬諸軍, 並各歸本司. 餘七百三人, 勒納牒身, 放歸本管. 先供教坊衣糧一百分, 廂家及諸司新加衣糧三千分, 並宜停給. 五方鷹鷂並解放. 今年新宣附食度支衣糧小兒一百人, 並停給. 別詔宣索纂組雕鏤不在常貢內者, 並停. 度支、鹽鐵、戶部及州府百司應供宮禁年支一物已上, 並准貞元元額爲定. 先造供禁中床榻以金筐瑟瑟寶鈿者, 悉宜停造. 東頭禦馬坊、球場, 宜卻還龍武軍. 其殿及亭子, 所司毀拆, 餘舍賜本軍. 應行從處張陳, 不得用花蠟結彩華飾. 今年已來諸道所進音聲女人, 各賜束帛放還. 城外墳墓先有開劚以備行幸處, 宜曉示百姓, 任其修塞. 其大逆魁首蘇佐明等二十八人, 並已處斬, 宗族籍沒. 妖妄僧惟貞、道士趙歸真等或假於蔔筮, 或托以醫方, 疑眾挾邪, 已從流竄. 其情非奸惡, 跡涉詿誤者, 一切不問. 凶徒既殄, 寰宇佇康, 載舉令猷, 用弘庶績. 布告中外, 知朕意焉. 帝在籓邸, 知兩朝之積弊, 此時厘革, 並出宸衷, 士民相慶, 喜理道之複興矣. 壬戌, 以前江西觀察使殷侑爲大理卿. 大和元年春正月癸亥朔. 庚午, 以禦史中丞獨孤朗爲戶部侍郎, 以兵部尚書、權判左丞事段文昌爲禦史大夫. 是夜, 月掩畢大星.
戊寅, 以左散騎常侍李益爲禮部尚書致仕, 以京兆尹劉桂楚爲棲管觀察使.
무인일, 좌산기상시左散騎常侍 이익李益을 예부상서禮部尚書로 삼았는데 나이가 많아서 물러나기를 청하였고, 경조윤京兆尹 유계초劉桂楚를 서관관찰사棲管觀察使로 삼았다.
以前戶部侍郎於敖爲宣歙觀察使, 代崔群;以群爲兵部尚書. 癸未, 以吏部侍郎庾承宣爲京兆尹、兼禦史大夫. 丙申, 複置兩輔、六雄、十望、十緊三十四州別駕. 其諸色在京及內外諸軍使等職事, 並不在挾名限. 己亥, 以右散騎常侍、集賢殿學士、判院事張政甫爲工部尚書. 辛醜, 以前廣州節度使崔植爲戶部尚書, 以太子少師、分司東都李絳檢校司空, 兼太常卿. 乙巳, 禦丹鳳樓, 大赦, 改元大和. 甲寅, 敕諸道節度觀察使去任日, 宜具交割狀, 仍限新使到任一月分析聞奏, 以憑0殿最. 丙辰, 以華州刺史錢徽爲尚書右丞, 以前河陽節度使崔弘禮爲華州鎮國軍使. 己未, 以太子少保分司蕭俯爲檢校右仆射, 兼禮部尚書. 以虔州刺史韓約爲安南都護. 三月庚戌朔, 右軍中尉梁守謙請致仕, 以樞密使王守澄代. 戊寅, 以前蘇州刺史白居易爲秘書監, 仍賜金紫. 壬午, 幽州李載義奏故張弘靖判官家屬凡一百九十人, 並送赴闕. 四月壬辰朔. 癸巳, 以太子少傅楊於陵守右仆射致仕, 俸料全給. 甲午, 鳳翔築臨汧城於汧陽縣西北八十裏. 壬寅, 毀升陽殿東放鴨亭;戊申, 毀望仙門側看樓十間:並敬宗所造也. 以前亳州刺史張遵爲邕管經略使. 乙卯, 以禮部尚書蕭俯爲太子少師分司. 己未, 忠武軍節度使王沛卒. 庚申, 以太仆卿高瑀檢校左散騎常侍, 充忠武軍節度. 己巳, 貶山南東道節度副使李續爲涪州刺史, 山南東道行軍司馬張又新爲汀州刺史, 李逢吉黨也. 五月壬戌朔. 戊辰, 詔:“元首股肱, 君臣象類, 義深同體, 理在坦懷. 夫任則不疑, 疑則不任. 然自魏、晉已降, 參用霸制, 虛議搜索, 因習尚存. 朕方推表大信, 置人心腹, 庶使諸侯方嶽, 鼓洽道化, 夷貊飛走, 暢泳治功. 況吾台宰, 又何間焉. 自今已後, 紫宸坐朝, 眾僚既退, 宰臣複進奏事, 其監搜宜停.”丙子, 以天平軍節度使、守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烏重胤爲橫海軍節度使;以前攝橫海軍節度副使、檢校國子祭酒、侍禦史李同捷檢校左散騎常侍, 兼兗州刺史, 充兗海沂密等州節度使. 就加魏博史憲誠同平章事. 甲申, 淮南節度、鹽鐵、轉運等使王播來朝. 丙戌夜, 熒惑犯右執法. 六月辛卯朔, 敕文武常參官朝參不到, 據料錢多少, 每貫罰二十五文. 癸巳, 以淮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管內營田觀察處置臨海監牧等使, 兼諸道鹽鐵轉運等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揚州大都督府長史、上柱國、太原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王播可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依前充諸道鹽鐵轉運使. 以禦史大夫段文昌代播爲淮南節度使. 丙申, 左司郎中、兼侍禦史知雜溫造權知禦史中丞. 癸卯, 詔:“元和、長慶中, 皆因用兵, 權以濟事, 所下制敕, 難以通行. 宜令尚書省取元和已來制敕, 參詳刪定訖, 送中書門下議定奏.”甲寅, 以旱放系囚. 七月辛酉朔. 癸亥, 太常卿李絳進封魏國公. 李同捷除兗、海, 不受詔, 結幽鎮謀叛. 癸酉, 葬敬宗於莊陵. 辛巳, 敕今年權於東都置舉. 徐州王智興請全軍討李同捷. 八月庚寅朔, 以工部侍郎獨孤朗爲福建觀察使, 以太府卿裴弘泰爲黔中經略使、觀察使. 左仆射致仕楊於陵讓全給俸料, 許之. 庚子, 詔削奪李同捷在身官爵, 複以張茂宗爲兗、海、沂、密節度使. 辛醜, 邠寧節度使高承簡卒. 壬寅, 以刑部尚書柳公綽檢校左仆射, 充邠寧節度使. 戊申, 以諫議大夫張仲方爲福建觀察使. 癸醜, 前福建觀察使獨孤朗卒. 九月庚申朔. 癸亥, 以左神軍將軍、知軍事何文哲爲鄜、坊、丹、延節度使. 甲戌, 以左神策軍、知軍事李泳爲單於都護, 充振武、麟勝節度使. 丁醜, 浙西觀察使李德裕、浙東觀察使元稹就加檢校禮部尚書. 壬午, 桂管觀察使劉棲楚卒. 丙戌, 以諫議大夫蕭裕爲桂管觀察使. 癸醜, 兗州複置萊蕪縣. 十一月己未朔. 丙申, 河中薛平奏虞鄉縣有白虎入靈峰觀. 天平、橫海等軍節度使、守司徒,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烏童胤卒. 庚辰, 以保義軍節度、晉慈等察處置等使李寰爲橫海軍節度使. 癸巳, 以晉州、慈州複隸河中. 癸巳, 以左丞錢徽爲華州刺史. 丁酉, 右金吾衛大將軍王公亮爲潭州刺史、湖南觀察使. 二年春正月戊午朔. 壬申, 以右散騎常侍孔戢爲京兆尹. 二月丁亥朔, 以兵部侍郎王起爲陝虢觀察使, 代韋弘景;以弘景爲尚書左丞. 乙己, 以刑部侍郎盧元輔爲兵部侍郎, 秘書監白居易爲刑部侍郎. 庚戌, 敕李絳所進則天太後刪定《兆人本業》三卷, 宜令所在州縣寫本散配鄉村. 三月丁巳朔, 度支奏:“京兆府奉先縣界鹵池側近百姓, 取水柏柴燒灰煎鹽, 每一石灰得鹽一十二斤一兩, 亂法甚於鹹土, 請行禁絕. 今後犯者據灰計鹽, 一如兩池鹽法條例科斷.”從之. 辛巳, 上禦宣政殿親試制策舉人. 以左散騎常侍馮宿、太常少卿賈餗、庫部郎中龐嚴爲考制策官. 閏三月丙戌朔, 內出水車樣, 令京兆府造水車, 散給緣鄭白渠百姓, 以溉水田. 夏四月丙辰朔. 壬午, 以邕管經略使王茂元爲容管經略使. 五月乙酉朔. 丁巳, 命中使於漢陽公主及諸公主第宣旨:“今後每遇對日, 不得廣插釵梳, 不須著短窄衣服. 乙未, 以吏部侍郎丁公著爲禮部尚書. 庚子, 敕:“應諸道進奉內庫, 四節及降誕進奉金花銀器並纂組文纈雜物, 並折充鋌銀及綾絹. 其中有賜與所須, 待五年後續有進止.”帝性恭儉, 惡侈靡, 庶人務敦本, 故有是詔. 帝與侍講學士許康佐語及取蚺蛇膽, 生剖其腹, 爲之惻然. 乃詔度支曰:“每年供進蚺蛇膽四兩, 桂州一兩、賀州二兩、泉州一兩, 宜於數內減三兩, 桂、賀、泉三州輪次歲貢一兩.”帝自撰集《尚書》中君臣事跡, 命畫工圖於太液亭, 朝夕觀覽焉. 王廷湊出兵侵鄰籓, 欲撓王師, 以援李同捷, 昭義劉從諫請出軍討之. 六月乙卯朔, 晉王普薨, 贈爲悼懷太子. 陳州水, 害秋稼. 癸亥, 四方館請賜印, 其文以“中書省四方館”爲名. 辛酉, 以吏部尚書鄭絪爲太子少保. 辛巳, 以靈武節度使李進誠爲邠寧節度使, 以天德軍使李文悅爲靈武節度使. 乙酉, 以前邠寧節度使柳公綽檢校左仆射, 兼刑部尚書. 甲辰, 詔宰臣集三署四品已上常參官, 議討王廷湊可否. 是夜, 彗西出攝提南, 長二尺. 八月申寅朔. 丁巳, 以兵部侍郎盧元輔爲華州鎮國軍使, 以代錢徽;以徽爲吏部尚書致仕. 壬戌, 京畿奉先等十七縣水. 九月甲申朔. 丁亥, 王智興拔棣州. 以新除橫海軍節度使李寰爲夏州節度使. 甲午, 詔削奪王遷湊在身官爵, 鄰道接界隨便進討. 以前夏州節度使傅良弼爲橫海軍節度使. 庚戌, 安南軍亂, 逐都護韓約. 冬十月癸醜朔. 丁巳, 罷揚州海陵監牧. 以戶部尚書崔植爲華州刺史、鎮國軍使. 丙寅, 嶺南節度使胡證卒. 辛未, 以江西觀察使李憲爲嶺南節度使. 癸酉, 以尚書右仆射、同平章事竇易直檢校左仆射、同平章事, 充山南東道節度使、臨漢監牧等使, 代李逢吉;以逢吉爲宣武軍節度使, 代令狐楚;以楚爲戶部尚書. 以右丞沈傳師爲江西觀察使. 己卯, 以河南尹王璠爲右丞, 以左散騎常侍馮宿爲河南尹. 十一月癸未朔. 乙酉, 以右金吾衛大將軍李祐爲橫海軍節度使, 新除傅良弼赴鎮, 卒於陝州故也. 甲辰, 禁中巳時昭德寺火, 直宣政殿之東, 至午未間, 北風起, 火勢益甚, 至暮稍息. 十二月壬子朔. 乙醜, 魏博行營都知兵馬使亓志紹率所部兵馬二萬人謀叛, 欲殺史憲誠父子. 壬申, 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韋處厚暴卒. 戊寅, 詔以兵部侍郎、知制誥、充翰林學士路隨爲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三年春正月壬午朔. 丙戌, 亓志紹率兵回據永濟縣, 其眾分散入諸縣邑. 史憲誠告難, 詔滄州行營兵士赴之. 丁亥, 京兆尹孔戢卒. 庚寅, 吏部尚書致仕錢徽卒. 庚子, 李聽殺敗亓志紹兵, 志紹北走鎮州. 甲辰, 以太常卿李絳檢校司空, 兼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 華州刺史、鎮國軍潼關防禦使崔植卒. 己酉, 以前山南西道節度使王涯爲太常卿. 二月辛亥朔, 以兵部尚書崔群爲荊南節度使. 甲寅, 荊南節度使王潛卒. 三月辛巳朔, 以戶部尚書令狐楚爲東都留守. 乙酉, 敕兵戈未息, 教坊每日祗候樂人宜權停. 壬辰, 易定節度使柳公濟卒. 以前東都留守崔從爲戶部尚書. 夏四月庚午, 王智興奏部下將石雄搖扇軍情, 請行朝典, 乃長流白州. 五月己卯朔. 甲申, 柏耆斬李同捷於將陵, 滄景平, 李祐入滄州. 丁亥, 禦興安樓, 受滄州所獻. 李祐送李同捷母、妻及男元達等赴闕, 詔並宥之, 令於湖南安置. 貶滄德宣慰使、諫議大夫柏耆循州司戶, 宣慰判官、殿中侍禦史沈亞之虔州南康尉, 以擅入滄州取李同捷, 諸鎮所怒, 奏論之也. 丙申, 橫海軍節度使李祐卒. 以涇原節度使李岵爲齊、德等州節度使, 改名有裕. 丁酉, 以前義武軍節度使傅毅爲滄州刺史、橫海軍節度使. 辛醜, 以右金吾衛大將軍張惟清檢校司空, 充涇原節度使;以左金吾衛大將軍劉遵古爲邠寧節度使. 六月己酉朔. 辛亥, 以魏博節度使史憲誠檢校司徒、兼侍中、河中尹, 充河中晉絳節度使;以義成軍節度使李聽兼充魏博節度使;以魏博節度副使、檢校工部尚書史孝章爲相衛節度使. 壬申, 敕:“元和四年敕禁鉛錫皆納官, 許人糾告, 一錢賞百錢, 此爲太過. 此後以鉛錫錢交易者, 一貫以下, 州府常行杖決脊杖二十;十貫以下決六十, 徒三年;過十貫已上, 集眾決殺. 能糾告者, 一貫賞錢五十文.”秋七月己卯朔. 癸未, 中使劉弘逸送史憲誠旌節自魏州還, 稱六月二十六日夜, 魏博軍亂, 殺史憲誠, 立大將何進滔爲留後, 其新節度使李聽入城不得. 乙醜, 河中節度使薛平依前河中節度使. 乙未, 嶺南節度使李憲卒. 兵部侍郎盧元輔卒. 丁酉, 以京兆尹崔護爲禦史大夫、廣南節度使. 戊戌, 以大理卿李諒爲京兆尹. 乙巳, 以禮部尚書、翰林侍講學士丁公著檢校戶部尚書, 兼潤州刺史, 充浙江西道觀察使;以前浙西觀察使、檢校禮部尚書李德裕爲兵部侍郎. 辛亥, 魏博何進滔奏:准詔割相、衛三州, 三軍不受. 壬子, 詔以魏博衙內都知兵馬使何進滔檢校左散騎常侍, 充魏博節度使. 癸醜, 以衛尉卿殷侑檢校工部尚書, 爲齊德滄節度使. 辛酉, 京畿、奉先等九縣旱, 損田. 播州流人衛中行卒, 宋、亳水害稼. 壬申, 詔雪王廷湊, 複官爵. 甲戌, 以吏部侍郎李宗閔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九月戊寅朔. 辛巳, 敕兩軍、諸司、內官不得著紗縠綾羅等衣服. 帝性儉素, 不喜華侈. 駙馬韋處仁戴夾羅巾, 帝謂之曰:“比慕卿門地清素, 以之選尚. 如此巾服, 從他諸戚爲之. 唯卿非所宜也.”壬辰, 以兵部侍郎李德裕檢校永部尚書, 兼滑州刺史、義成軍節度使. 戊戌, 以前睦州刺史陸亙爲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 代元稹;以稹爲尚書左丞, 代韋弘景;以弘景爲禮部尚書. 冬十月戊申朔. 己酉, 江西沈傳師奏:皇帝誕月, 請爲僧尼起方等戒壇. 詔曰:“不度僧尼, 累有敕命. 傳師忝爲籓守, 合奉詔條, 誘致愚妄, 庸非理道, 宜罰一月俸料.”丙辰, 以前義成軍節度使李聽爲太子少師. 癸亥, 以戶部侍郎崔元略爲戶部尚書、判度支. 以中書舍人韋辭爲湖南觀察使. 十一月丁醜朔. 庚辰, 太子太傅鄭絪卒. 丙戌, 敕前亳州刺史李繁於京兆府賜死. 甲申, 帝親祀昊天上帝於南郊, 禮畢, 禦丹鳳門, 大赦. 節文禁止奇貢, 雲:“四方不得以新樣織成非常之物爲獻, 機杼纖麗若花絲布繚綾之類, 並宜禁斷. 敕到一月, 機杼一切焚棄. 刺史分憂, 得以專達. 事有違法, 觀察使然後奏聞.”丙申, 西川奏南詔蠻入寇. 甲辰, 王智興來朝. 乙巳, 以智興守太傅, 依前平章事、武寧軍節度使, 進封雁門郡王. 十二月丁未朔, 南蠻逼戎州, 遣使起荊南、鄂嶽、襄鄧、陳許等道兵赴援蜀川. 以劍南東川節度使郭釗爲西川節度使, 仍權東川事. 壬子, 貶劍南西川節度使杜元穎爲韶州刺史. 遣中使楊文端齎詔賜南蠻王蒙豐佑. 蠻軍陷邛、雅等州. 戊午, 以右領軍衛大將軍董重質充神策西川行營都知兵馬使. 西川奏蠻軍陷成都府. 東川奏蠻軍入梓州西郭門下營. 又詔促諸鎮兵救援西川. 己醜, 以東都留守令狐楚檢校右仆射、天平軍節度使, 代崔弘禮爲東都留守. 丁卯, 貶杜元穎循州司馬. 乙巳, 郭釗奏蠻軍抽退, 遣使賜蠻帥蒙巔國信. 辛未, 以太子少師李聽爲邠寧節度使. 癸酉, 以中丞溫造爲右丞, 吏部郎中宇文鼎爲中丞.
'국외연구소 > → 구당서 舊唐書'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당서唐書(舊)】권18 제기18 무종기 (0) | 2024.02.26 |
---|---|
【당서唐書(舊)】권17 제기17 문종기 하편 (0) | 2024.02.25 |
【당서唐書(舊)】권17 제기17 경종기 (0) | 2024.02.23 |
【당서唐書(舊)】권16 제기16 목종기 (0) | 2024.02.22 |
【당서唐書(舊)】권15 제기15 헌종기 하편 (0) | 2024.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