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揆 字端卿, 隴西成紀人, 而家於鄭州, 代為冠族.
이규李揆의 자字는 단경端卿이고, 농서隴西의 성기현成紀縣 사람이지만 정주鄭州에 가문이 있었고, 대대로 관족冠族이었다.
秦府學士‧給事中玄道玄孫, 秘書監‧贈吏部尚書成裕之子. 少聰敏好學, 善屬文. 開元末, 舉進士, 補陳留尉, 獻書闕下, 詔中書試文章, 擢拜右拾遺. 改右補闕‧起居郎, 知宗子表疏. 遷司勳員外郎‧考功郎中, 並知制誥. 扈從劍南, 拜中書捨人. 乾元初, 兼禮部侍郎. 揆嘗以主司取士, 多不考實, 徒峻其堤防, 索其書策, 殊未知藝不至者, 文史之囿亦不能摛詞, 深昧求賢之意也. 其試進士文章, 請於庭中設《五經》‧諸史及《切韻》本於床, 而引貢士謂之曰:「大國選士, 但務得者, 經籍在此, 請恣尋檢.」由是數月之間, 美聲上聞, 未及畢事, 遷中書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崇文館大學士‧修國史. 揆美風儀, 善奏對, 每有敷陳, 皆符獻替. 肅宗賞歎之, 嘗謂揆曰:「卿門地‧人物‧文章, 皆當代所推.」故進人稱為三絕. 其為捨人也, 宗室請加張惶後「翊聖」之號, 肅宗召揆問之, 對曰;「臣觀往古後妃, 終則有謚. 生加尊號, 未之前聞. 景龍失政, 韋氏專恣, 加號翊聖, 今若加皇後之號, 與韋氏同. 陛下明聖, 動遵典禮, 豈可蹤景龍故事哉!」肅宗驚曰:「凡才幾誤我家事.」遂止. 時代宗自廣平王改封成王, 張皇後有子數歲, 陰有奪宗之議. 揆因對見, 肅宗從容曰:「成王嫡長有功, 今當命嗣, 卿意何如?」揆拜賀曰:「陛下言及於此, 社稷之福, 天下幸甚, 臣不勝大慶.」肅宗喜曰:「朕計決矣.」自此頗承恩遇, 遂蒙大用. 時京師多盜賊, 有通衢殺人置溝中者, 李輔國方恣橫, 上請選羽林騎士五百人以備巡檢. 揆上疏曰:「昔西漢以南北軍相攝, 故周勃因南軍入北軍, 遂安劉氏. 皇朝置南北衙, 文武區分, 以相伺察. 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 忽有非常之變, 將何以制之?」遂制罷羽林之請. 揆在相位, 決事獻替, 雖甚博辨, 性銳於名利, 深為物議所非. 又其兄皆自有時名, 滯於冗官, 竟不引進. 同列呂諲, 地望雖懸, 政事在揆之右, 罷相, 自賓客為荊南節度, 聲問甚美. 懼其重入, 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內勾求諲過失. 諲密疏自陳, 乃貶揆萊州長史同正員, 其制旨曰:「扇湖南之八州, 沮江陵之節制.」揆既黜官, 數日, 其兄皆改授為司門員外郎. 後累年, 揆量移歙州刺史. 初, 揆秉政, 侍中苗晉卿累薦元載為重官. 揆自恃門望, 以載地寒, 意甚輕易, 不納, 而謂晉卿曰:「龍章鳳姿之士不見用, □頭鼠目之子乃求官.」載銜恨頗深. 及載登相位, 因揆當徙職, 遂奏為試秘書監, 江淮養疾. 既無祿俸, 家復貧乏, 孀孤百口, 丐食取給. 萍寄諸州, 凡十五六年, 其牧守稍薄, 則又移居, 故其遷徙者, 蓋十餘州焉. 元載以罪誅, 除揆睦州刺史, 入拜國子祭酒‧禮部尚書, 為盧杞所惡. 德宗在山南, 令充入蕃會盟使, 加左僕射. 行至鳳州, 以疾卒, 興元元年四月也, 年七十四. 贈司空, 喪事官給.
李涵, 高平王道立曾孫. 父少康, 宋州刺史.
이함李涵은 고평왕高平王 이도립李道立의 증손이다. 아버지 이소강李少康은 송주자사宋州刺史였다.
涵簡素恭慎, 有名宗室, 累授贊善大夫‧兼侍禦史. 朔方節度郭子儀奏為關內鹽池判官. 肅宗北幸平涼, 未有所適. 涵與朔方留後杜鴻漸, 草箋具朔方兵馬招集之勢, 軍資倉儲庫物之數, 鹹推涵宗枝之英, 純厚忠信, 乃令涵奉箋至平涼謁見. 涵敷奏明辯, 動合事機, 肅宗大悅, 除右司員外郎, 累至司封郎中‧宗正少卿. 寶應元年, 初平河朔, 代宗以涵忠謹洽聞, 遷左庶子‧兼禦史中丞‧河北宣慰使. 會丁母憂, 起復本官而行, 每州縣郵驛, 公事之外, 未嘗啟口, 疏飯飲水, 席地而息. 使還, 請罷官終喪制, 代宗以其毀瘠, 許之. 服闋, 除給事中, 遷尚書左丞. 以幽州之亂, 充河朔宣慰使. 大歷六年正月, 為蘇州刺史‧兼禦史大夫, 充浙江西道都團練觀察等使. 十一年, 來朝, 拜禦史大夫. 京畿觀察使李棲筠歿, 代之. 德宗即位, 以涵和易, 無剸割之才, 除太子少傅, 充山陵副使. 涵判官殿中侍禦史呂渭上言:「涵父名少康, 今官名犯諱, 恐乖禮典.」宰相崔祐甫奏曰:「若朝廷事有乖舛, 群臣悉能如此, 實太平之道.」除渭司門員外郎. 尋有人言:「涵昔為宗正少卿, 此時無言, 今為少傅, 妄有奏議.」詔曰:「呂渭僭陳章奏, 為其本使薄訴官名. 朕以宋有司城之嫌, 晉有詞曹之諱, 歎其忠於所事, 亦謂確以上聞. 乃加殊恩, 俾膺厚賞. 近聞所陳「少」字, 往歲已任少卿, 昔是今非, 罔我何甚!豈得謬當朝典, 更廁周行, 宜佐遐籓, 用誡薄俗. 可歙州司馬同正.」由是改涵為檢校工部尚書‧兼光祿卿, 仍充山陵副使. 無幾, 以右僕射致仕. 興元元年九月卒, 追贈太子太保.
陳少遊, 博州人也. 祖儼, 安西副都護. 父慶, 右武衛兵曹參軍, 以少遊累贈工部尚書.
진소유陳少遊는 박주博州 사람이다. 조부 진엄陳儼은 안서부도호安西副都護였다. 부친 진경陳慶은 우무위병조참군右武衛兵曹參軍이었고, 진소유陳少遊로 인해서 누차 추증되어 공부상서工部尚書가 되었다.
少遊幼聰辯, 初習《莊》‧《列》‧《老子》, 為崇玄館學生, 眾推引講經. 時同列有私習經義者, 期升坐日相問難. 及會, 少遊攝齊升坐, 音韻清辯, 觀者屬目. 所引文句, 悉兼他義, 諸生不能對, 甚為大學士陳希烈所歎賞, 又以同宗, 遇之甚厚. 既擢第, 補渝州南平令, 理甚有聲. 至德中, 河東節度王思禮奏為參謀, 累授大理司直‧監察殿中侍禦史‧節度判官. 寶應元年, 入為金部員外郎. 尋授侍禦史‧迥紇糧料使, 改檢校職方員外郎. 充使檢校郎官, 自少遊始也. 明年, 僕固懷恩奏為河北副元帥判官‧兵部郎中‧兼侍禦史. 遷晉州刺史, 改同州刺史, 未視事, 又歷晉‧鄭二州刺史. 少遊為理, 長於權變, 時推幹濟, 然厚斂財貨, 交結權幸, 以是頻獲遷擢. 無幾, 澤潞節度使李抱玉表為副使‧禦史中丞‧陳鄭二州留後. 永泰二年, 抱玉又奏為隴右行軍司馬, 拜檢校左庶子, 依前兼中丞. 其年, 除桂州刺史‧桂管觀察使. 少遊以嶺徼遐遠, 欲規求近郡. 時中官董秀掌樞密用事, 少遊乃宿於其裡, 候其下直, 際晚謁之, 從容曰:「七郎家中人數幾何?每月所費復幾何?」秀曰:「久忝近職, 家累甚重, 又屬時物騰貴, 一月過千餘貫.」少遊曰:「據此之費, 俸錢不足支數日, 其餘常須數求外人, 方可取濟. 倘有輸誠供億者, 但留心庇覆之, 固易為力耳. 少遊雖不才, 請以一身獨供七郎之費, 每歲請獻錢五萬貫. 今見有大半, 請即受納, 餘到官續送. 免貴人勞慮, 不亦可乎?」秀既逾於始望, 欣愜頗甚, 因與之厚相結. 少遊言訖, 泣曰:「南方炎瘴, 深愴違辭, 但恐不生還再睹顏色矣.」秀遽曰:「中丞美才, 不當遠官, 請從容旬日, 冀竭蹇分.」時少遊又已納賄於元載子仲武矣. 秀‧載內外引薦, 數日, 拜宣州刺史‧宣歙池都團練觀察使. 大歷五年, 改越州刺史‧兼禦史大夫‧浙東觀察使. 八年遷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觀察使. 仍加銀青光祿大夫, 封穎川縣開國子. 所在悉心綏輯, 而多以任數為政, 好行小惠, 胥吏得職, 人亦獲安. 及朝廷多事. 奏請本道兩稅錢千增二百. 因詔諸道悉如淮南, 鹽每一鬥更加一百文. 少遊十餘年間, 三總大籓, 皆天下殷厚處也. 以故徵求貿易, 且無虛日, 斂積財寶, 累巨億萬, 多賂遺權貴, 視文雅清流之士, 蔑如也. 初結元載, 每年饋金帛約十萬貫, 又多納賂於用事中官駱奉先‧劉清潭‧吳承倩等, 由是美聲達於中禁. 後見元載在相位年深, 以過犯漸見疑忌, 少遊亦稍疏之. 無何, 載子伯和貶官揚州, 少遊外與之交結, 而陰使人伺其過失, 密以上聞. 代宗以為忠, 待之益厚. 上即位, 累加檢校禮部‧兵部尚書. 建中三年, 李納反叛, 少遊以師收徐‧海等州, 尋棄之, 退軍盱眙. 又加檢校左僕射, 賜實封三百戶. 其年, 就加同平章事. 關播嘗為少遊賓僚, 盧杞早年與之同在僕固懷恩使府, 故驟加其官秩. 四年十月, 駕幸奉天, 度支汴東兩稅使包佶在揚州, 尚未知也. 佶判官崔沅遽報少遊, 佶時所總賦稅錢帛約八百萬貫在焉, 少遊意以為賊據京師, 未即收復, 遂脅取其財物. 先使判官崔就佶強索其納給文歷, 並請供二百萬貫錢物以助軍費, 佶答曰:「所用財帛, 須承敕命.」未與之. 勃然曰:「中丞若得, 為劉長卿;不爾, 為崔眾矣.」長卿嘗任租庸使, 為吳仲孺所困, 崔眾供軍吝財, 為光弼所殺, 故言及之, 佶大懼, 不敢固護, 財帛將轉輸入京師者, 悉為少遊奪之. 佶自謁, 少遊止焉, 長揖而遣, 既懼禍, 奔往白沙. 少遊又遣判官房孺復召之, 佶愈懼, 托以巡檢, 因急棹過江, 妻子伏案牘中. 至上元, 復為韓滉所拘留. 佶先有兵三千, 守禦財貨, 令高越‧元甫將焉, 少遊盡奪之. 隨佶渡江者, 又為韓滉所留, 佶但領胥吏往江‧鄂等州. 佶於彈丸中置表, 以少遊脅取財帛事. 會少遊使繼至, 上問曰:「少遊取包佶財帛, 有之乎?」對曰:「臣發揚州後, 非所知也.」上曰:「少遊國之守臣, 或防他盜, 供費軍旅, 收亦何傷.」時方隅阻絕, 國命未振, 遠近聞之大驚, 鹹以聖情達於變通, 明見萬裡. 少遊後聞之, 乃安. 及李希烈陷汴州, 聲言欲襲江淮. 少遊懼, 乃使參謀溫述由壽州送款於希烈曰:「濠‧壽‧舒‧廬, 尋令罷壘, 韜戈卷甲, 佇候指揮.」少遊又遣巡官趙詵於鄆州結李納. 其年, 希烈僭號, 遣其將楊豐□偽赦書赴揚州, 至壽州, 為刺史張建封候騎所得, 建封對中使二人及少遊判官許子瑞廷責豐而斬之. 希烈聞之大怒, 即署其大將杜少誠為偽僕射‧淮南節度, 令先平壽州, 後取廣陵. 建封於霍丘堅柵, 嚴加守禁, 少誠竟不能進. 後包佶入朝, 具奏少遊奪財賦事狀, 少遊大懼, 乃上表, 以所取包佶財貨, 皆是供軍急用, 今請據數卻納. 既而州府殘破, 無以上填, 乃與腹心孔目官等設法重稅管內百姓以供之. 無何, 劉洽收汴州, 得希烈偽起居注「某月日陳少遊上表歸順.」少遊聞之, 慚惶發疾, 數日而卒, 年六十一, 贈太尉, 賻布帛, 葬祭如常儀.
盧鸑, 幽州範陽人也, 貞觀中工部侍郎義恭玄孫也. 父子騫, 穎王府諮議參軍, 以鸑贈秘書少監.
노악盧鸑은 유주幽州 범양현範陽縣 사람이고, 정관貞觀 연간에 공부시랑工部侍郎 노의공盧義恭의 현손이다. 부친 노자건盧子騫은 영왕부자의참군穎王府諮議參軍이었고, 노악盧鸑으로 추증이 되어서 비서소감秘書少監이 되었다.
鸑少以門廕入仕, 在職以幹局稱. 累授閬州錄事參軍‧監察殿中禦史‧侍禦史‧金州刺史. 宰相楊炎遇之頗厚, 召入左司郎中‧京兆少尹, 遷大尹. 鸑無術學, 善事權要, 為政苛躁. 盧杞甚惡之, 諷有司彈奏, 坐貶撫州司馬同正, 改饒州刺史, 遷福州刺史‧福建觀察使. 貞元二年七月, 以疾終.
裴諝, 字士明, 河南洛陽人.
배서裴諝의 자字는 사명士明이고, 하남河南의 낙양현洛陽縣 사람이다.
父寬, 禮部尚書, 有重名於開元‧天寶間. 諝少舉明經, 補河南府參軍, 通達簡率, 不好苛細. 積官至京兆倉曹, 丁父喪, 居東都. 是時, 安祿山盜陷二京, 東都收復, 遷太子司議郎. 無幾, 虢王巨奏署侍禦史‧襄鄧營田判官, 丁母憂. 東都復為史思明所陷, 諝藏匿山穀. 思明嘗為諝父將校, 懷舊恩, 又素慕諝名, 欲必得之, 因令捕騎數十跡逐得諝. 思明見之, 甚喜, 呼為郎君, 不名, 偽授禦史中丞, 主擊斷. 時思明殘殺宗室, 諝陰緩之, 全活者數百人. 又嘗疏賊短長以聞, 事洩, 思明大怒詬罵, 僅而免死. 賊平, 除太子中允, 遷考功郎中, 數召見言事. 代宗居陝, 諝步懷考功及南曹二印赴行在, 上見而謂之曰:「疾風知勁草, 果信矣.」將以為禦史中丞, 為無載所排, 為河東道租庸鹽鐵等使. 時關輔大旱, 諝入計, 代宗召見便殿, 問諝:「榷酤之利, 一歲出入幾何?」諝久之不對. 上復問之, 對曰:「臣有所思.」上曰:「何思?」對曰:「臣自河東來, 其間所歷三百裡, 見農人愁歎, 穀菽未種. 誠謂陛下軫念, 先問人之疾苦, 而乃責臣以利. 孟子曰:理國者, 仁義而已, 何以利為?由是未敢即對也.」上前坐曰:「微公言, 吾不聞此.」拜左司郎中. 上時訪以事, 執政者忌之, 出為虔州刺史, 歷饒‧廬‧亳三州刺史. 入為右金吾將軍. 建中初, 上以刑名理天下, 百吏震悚. 時十月禁屠殺, 以甫近山陵, 禁益嚴. 尚父‧汾陽王郭子儀隸人殺羊以入, 門者覺之, 諝列奏狀, 上以為不畏強禦, 累遣宣諭. 或謂諝曰:「郭公有社稷功, 豈不為蓋之?」諝笑曰:「非爾所解. 且郭公威權太盛, 上新即位, 必謂黨附者眾. 今發其細過, 以明不弄權耳. 吾上以盡事君之道, 下以安大臣, 不亦可乎?」時於朝堂別置三司以決庶獄, 辯爭者輒擊登聞鼓, 諝上疏曰:「夫諫豉謗木之設, 所以達幽枉, 延直言. 今輕猾之人, 援桴鳴鼓, 始動天聽, 竟因纖微. 若然者, 安用吏理乎!」上然之, 悉歸有司. 諝以法吏舞文, 多挾宿怨, 因獻《獄官箴》以諷. 無何, 坐所善僧抵法, 貶閬州司馬. 征為右庶子, 改千牛上將軍. 會吐蕃入寇, 尋拜吏部侍郎‧兼禦史大夫, 為吐蕃使, 不行. 無幾, 轉太子賓客‧兵部侍郎‧河南尹‧東都副留守. 諝自河南凡五代為官, 入視事, 未嘗當正處, 不鞫認於贓罪, 以寬厚和易為理. 貞元九年十一月, 以疾終, 年七十五, 贈禮部尚書. 史臣曰:李揆發言沃心, 幸遇明主;蔽賢固位, 終非令人. 少遊逐勢利隨時, 盧惎事權要巧宦, 察言觀行, 皆無可稱. 涵節行著聞, 諝和易為理, 庶幾近仁也. 贊曰李‧陳‧盧鸑, 言行非真. 涵‧諝和易, 庶乎近仁.
'국외연구소 > → 구당서 舊唐書'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구당서舊唐書] 권128 열전78 (0) | 2025.01.20 |
---|---|
[구당서舊唐書] 권127 열전77 (0) | 2025.01.19 |
[구당서舊唐書] 권125 열전75 (0) | 2025.01.17 |
[구당서舊唐書] 권124 열전74 (0) | 2025.01.16 |
[구당서舊唐書] 권123 열전73 (0) | 2025.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