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官
傅一人, 從三品. 掌輔正過失. 諮議參軍事一人, 正五品上. 掌訏謀議事. 友一人, 從五品下. 掌侍遊處, 規諷道義. 侍讀, 無定員. 文學一人, 從六品上. 掌校典籍, 侍從文章. 東、西閤祭酒各一人, 從七品上. 掌禮賢良、導賓客. 自祭酒以下爲王官. 武德中, 置師一人、常侍二人、侍郎四人, 皆掌表啟書疏, 贊相禮儀;舍人四人, 掌通傳引納;謁者二人、舍人二人、諮議參軍事、友, 皆正五品下;文學、祭酒, 皆正六品下. 高宗、中宗時, 相王府長史以宰相兼之, 魏、雍、衛王府以尚書兼之, 徐、韓二王爲刺史, 府官同外官, 資望愈下. 永淳以前, 王未出閤則不開府. 天授二年, 置皇孫府官. 玄宗諸子多不出閤, 王官益輕而員亦減矣. 景雲二年, 改師曰傅, 開元二年廢, 尋複置, 廢常侍、侍郎、謁者、舍人. 開成元年, 改諸王侍讀曰奉諸王講讀, 大中初複舊. 長史一人, 從四品上;司馬一人, 從四品下. 皆掌統府僚、紀綱職務. 掾一人, 掌通判功曹、倉曹、戶曹事, 屬一人, 皆正六品上, 掌通判兵曹、騎曹、法曹、士曹事. 主簿一人, 掌覆省書教, 記室參軍事二人, 掌表啟書疏, 錄事參軍事一人, 皆從六品上, 掌付事、句稽, 省署鈔目. 錄事一人, 從九品下. 功曹參軍事掌文官簿書、考課、陳設, 倉曹參軍事掌祿稟、廚膳、出內、市易、畋漁、芻槁, 戶曹參軍事掌封戶、僮仆、弋獵、過所, 兵曹參軍事掌武官簿書、考課、儀衛、假使, 騎曹參軍事掌廄牧、騎乘、文物、器械, 法曹參軍事掌按訊、決刑, 士曹參軍事掌土功、公廨, 自功曹以下各一人, 正七品上. 參軍事二人, 正八品下;行參軍事四人, 從八品上. 皆掌出使雜檢校. 典簽二人, 從八品下, 掌宣傳書教. 武德中, 改功曹以下書佐、法曹行書佐、土曹佐皆曰參軍事, 長兼行書佐曰行參軍, 廢城局參軍事. 又有鎧曹參軍事二人, 掌儀衛兵仗;田曹參軍事一人, 掌公廨、職田、弋獵;水曹參軍事二人, 掌舟船、漁捕、芻草. 皆正七品下. 家吏二人, 百司問事謁者一人, 正七品下. 司閤一人, 正九品下. 貞觀中, 廢鎧曹、田曹、水曹. 武後時, 家吏以下皆廢. 主簿、記室有史二人;錄事、功曹、倉曹、兵曹、騎曹、法曹、士曹, 各府一人、史二人;戶曹府、史各二人. 自典簽以上爲府官, 郡王、嗣王不置長史. ○親事府 典軍二人, 正五品上;副典軍二人, 從五品上. 皆掌校尉以下守衛、陪從, 兼知鞍馬. 校尉五人, 從六品上;旅帥, 從七品下;隊正, 從八品下, 隊副, 從九品下. 皆掌領親事、帳內陪從. 自旅帥以下, 視親事多少乃置. ○帳內府 典軍二人, 正五品上;副典軍二人, 從五品上. 自校尉以下, 員、品如親事府. 初, 典軍以武官及流外爲之, 領執仗、帳內等. 秦王、齊王府置左右六護軍府、左右親軍府、左右帳內府. 左一、右一護軍府, 護軍各一人, 副護軍各二人, 長史、錄事參軍事, 倉曹、兵曹、鎧曹參軍事, 各一人, 統軍各五人, 別將各一人. 左二、右二護軍府, 左三、右三護軍府, 減統軍三人, 別將六人. 左右親軍府, 統軍各一人, 長史各一人, 錄事參軍事, 兵曹、鎧曹參軍事, 左別將, 右別將, 各一人. 帳內府職員與護軍府同. 又有庫直, 隸親事府;驅咥直, 隸帳內府. 選材勇爲之. 貞觀中, 庫直以下皆廢. 親事府有府一人, 史二人;執仗親事十六人, 執弓仗;執乘親事十六人, 掌供騎乘;親事三百三十人. 帳內府有府一人, 史一人, 帳內六百六十七人. ○親王國 令一人, 從七品下;大農一人, 從八品下. 掌判國司. 尉一人, 正九品下;丞一人, 從九品下. 學官長、丞各一人, 掌教授內人;食官長、丞各一人, 掌營膳食;廄牧長、丞各二人, 掌畜牧;典府長、丞各二人, 掌府內雜事. 長皆正九品下, 丞皆從九品下. 有典衛八人, 掌守衛、陪從. 舍人四人, 錄事一人, 府四人, 史八人. ○公主邑司 令一人, 從七品下;丞一人, 從八品下. 掌公主財貨、稟積、田園. 主簿一人, 正九品下;錄事一人, 從九品下. 督封租、主家財貨出入. 有史八人, 謁者二人, 舍人二人, 家史二人. ○外官 天下兵馬元帥、副元帥, 都統、副都統, 行軍長史, 行軍司馬、行軍左司馬、行軍右司馬, 判官, 掌書記, 行軍參謀, 前軍兵馬使、中軍兵馬使、後軍兵馬使, 中軍都虞候, 各一人. 元帥、都統、招討使, 掌征伐, 兵罷則省. 都統總諸道兵馬, 不賜旌節. 高祖起兵, 置左右領軍大都督, 各總三軍. 及定京師, 置左右元帥、太原道行軍元帥、西討元帥, 皆親王領之. 天寶末, 置天下兵馬元帥, 都統朔方、河東、河北、平盧節度使. 招討、都統之名始於此. 大曆八年, 罷天下兵馬元帥. 建中四年, 以李希烈反, 置諸軍行營兵馬都元帥;興元元年, 置副都統. 會昌中, 置靈、夏六道元帥. 黃巢之難, 置諸道行營都都統. 天複三年, 置諸道兵馬元帥, 尋複改曰天下兵馬元帥. 行軍司馬, 掌弼戎政. 居則習搜狩, 有役則申戰守之法, 器械、糧備、軍籍、賜予皆專焉. 武德元年, 改贊治曰治中. 太宗即位, 曰司馬, 下州亦置焉. 顯慶二年, 置洛州司馬. 武後大足元年, 東都、北都, 雍、荊、揚、益州, 置左右司馬. 神龍二年省. 太極元年, 雍、洛四大都督府增司馬一人, 亦分左右. 掌書記, 掌朝覲、聘問、慰薦、祭祀、祈祝之文與號令升絀之事. 行軍參謀, 關豫軍中機密. 景龍元年, 置掌書記. 開元十二年, 罷行軍參謀, 尋複置. 節度使、副大使知節度事、行軍司馬、副使、判官、支使、掌書記、推官、巡官、衙推各一人, 同節度副使十人, 館驛巡官四人, 府院法直官、要籍、逐要親事各一人, 隨軍四人. 節度使封郡王, 則有奏記一人;兼觀察使, 又有判官、支使、推官、巡官、衙推各一人;又兼安撫使, 則有副使、判官各一人;兼支度、營田、招討、經略使, 則有副使、判官各一人;支度使複有遣運判官、巡官各一人. 節度使掌總軍旅, 顓誅殺. 初授, 具帑抹兵仗詣兵部辭見, 觀察使亦如之. 辭日, 賜雙旌雙節. 行則建節、樹六纛, 中官祖送, 次一驛輒上聞. 入境, 州縣築節樓, 迎以鼓角, 衙仗居前, 旌幢居中, 大將鳴珂, 金鉦鼓角居後, 州縣齎印迎於道左. 視事之日, 設禮案, 高尺有二寸, 方八尺. 判三案:節度使判宰相, 觀察使判節度使, 團練使判觀察使. 三日洗印, 視其刓缺. 歲以八月考其治否;銷兵爲上考, 足食爲中考, 邊功爲下考;觀察使以豐稔爲上考, 省刑爲中考, 辦稅爲下考;團練使以安民爲上考, 懲奸爲中考, 得情爲下考;防禦使以無虞爲上考, 清苦爲中考, 政成爲下考;經略使以計度爲上考, 集事爲中考, 脩造爲下考. 罷秩則交廳, 以節度使印自隨, 留觀察使、營田等印, 以郎官主之. 鎖節樓、節堂, 以節院使主之, 祭奠以時. 入朝未見, 不入私第. 京兆、河南牧, 大都督, 大都護, 皆親王遙領. 兩府之政, 以尹主之;大都督府之政, 以長史主之;大都護府之政, 以副大都護主之, 副大都護則兼王府長史. 其後有持節爲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者, 正節度也. 諸王拜節度大使者, 皆留京師. 觀察使、副使、支使、判官、掌書記、推官、巡官、衙推、隨軍、要籍、進奏官, 各一人. 團練使、副使、判官、推官、巡官、衙推, 各一人. 防禦使、副使、判官、推官、巡官, 各一人. 觀察處置使, 掌察所部善惡, 舉大綱. 凡奏請, 皆屬於州. 貞觀初, 遣大使十三人巡省天下諸州, 水旱則遣使, 有巡察、安撫、存撫之名. 神龍二年, 以五品以上二十人爲十道巡察使, 按舉州縣, 再周而代. 景雲二年, 置都督二十四人, 察刺史以下善惡, 置司舉從事二人, 秩比侍禦史. 揚、益、並、荊四州爲大都督, 汴、兗、魏、冀、蒲、綿、秦、洪、潤、越十州爲中都督, 皆正三品;齊、鄜、涇、襄、安、潭、遂、通、梁、夔十州爲下都督, 從三品. 當時以爲權重難制, 罷之, 唯四大都督府如故. 置十道按察使, 道各一人. 開元二年, 曰十道按察采訪處置使, 至四年罷, 八年複置十道按察使, 秋、冬巡視州縣, 十年又罷. 十七年複置十道、京都、兩畿按察使, 二十年曰采訪處置使, 分十五道, 天寶末, 又兼黜陟使, 乾元元年, 改曰觀察處置使. 西都、東都、北都牧各一人, 從二品;西都、東都、北都、鳳翔、成都、河中、江陵、興元、興德府尹各一人, 從三品:掌宣德化, 歲巡屬縣, 觀風俗、錄囚、恤鰥寡. 親王典州, 則歲以上佐巡縣. 武德元年, 雍州置牧一人, 以親王爲之, 然常以別駕領州事. 永徽中, 改尹曰長史. 初, 太宗伐高麗, 置京城留守, 其後車駕不在京都, 則置留守, 以右金吾大將軍爲副留守;開元元年, 改京兆、河南府長史複爲尹, 通判府務, 牧缺則行其事;十一年, 太原府亦置尹及少尹, 以尹爲留守, 少尹爲副留守:謂之三都留守. 三都大都督府有典獄十八人, 問事十二人, 白直二十四人;典獄以防守囚系, 問事以行罰. 中府、上州, 典獄十四人, 問事八人, 白直二十人;下府、中州, 典獄十二人, 問事六人, 白直十六人;下州, 典獄八人, 問事四人, 白直十六人. 自三都以下, 皆有執刀十五人. 少尹二人, 從四品下. 掌貳府州之事, 歲終則更次入計. 司錄參軍事二人, 正七品上. 錄事四人, 從九品上. 功曹、倉曹、戶曹、田曹、兵曹、法曹、士曹參軍事各二人, 皆正七品下. 參軍事六人, 正八品下. 六府錄事參軍事以下減一人. 錄事參軍事, 掌正違失, 蒞符印. 武德初, 改州主簿曰錄事參軍事, 開元元年, 改曰司錄. 有史十人. 大都督府有史四人, 中府有史三人, 下府、都護府、上州、中州、下州各有史二人. 功曹司功參軍事, 掌考課、假使、祭祀、禮樂、學校、表疏、書啟、祿食、祥異、醫藥、蔔筮、陳設、喪葬. 武德初, 司功、司倉、司戶、司兵、司法、司士書佐皆爲司功等參軍事, 有府四人、史十人. 大都督府有府三人、史六人;中府有府二人、史三人;下府有府一人、史三人. 大都護府有府一人、史二人. 上府有府、史各二人. 上州有佐二人、史五人;中州減史二人. 倉曹司倉參軍事, 掌租調、公廨、庖廚、倉庫、市肆. 有府五人, 史十三人. 大都督府有府四人, 史六人. 中府、下府各有府三人, 史五人. 都護府有府、史各二人. 上州有佐二人, 史五人;中州、下州減史二人. 戶曹司戶參軍事, 掌戶籍、計帳、道路、過所、蠲符、雜徭、逋負、良賤、芻槁、逆旅、婚姻、田訟、旌別孝悌. 有府八人, 史十六人, 帳史二人, 知籍, 按帳目捉錢. 大都督府有府四人, 史七人, 帳史二人;中府有府三人, 史五人, 帳史一人;下府有府二人, 史五人, 帳史一人. 上州有佐四人, 史六人, 帳史一人;中州有佐三人, 史五人, 帳史一人;下州有佐二人, 史四人, 帳史一人. 都護府有府、史各二人, 帳史一人. 田曹司田參軍事, 掌園宅、口分、永業及廕田. 景龍三年, 初置司田參軍事, 唐隆元年省, 上元二年複置. 有府四人, 史十人. 大都督府有府二人, 史六人;中府有府、史各二人;下府有府一人, 史二人. 上州有佐二人, 史五人;中州、下州減史二人. 兵曹司兵參軍事, 掌武官選、兵甲、器仗、門禁、管鑰、軍防、烽候、傳驛、畋獵. 有府六人, 史十四人. 大都督府有府四人, 史八人;中府有府三人, 史六人;下府有府二人, 史五人. 都護府有府三人, 史四人. 上州有佐二人, 史五人;中州減史二人. 法曹司法參軍事, 掌鞠獄麗法、督盜賊、知贓賄沒入. 有府六人, 史十四人. 大都督府有府三人, 史八人;中府有府三人, 史六人;下府有府二人, 史五人. 上州有佐四人, 史七人;中州有佐一人, 史四人;下州有佐一人, 史三人. 士曹司士參軍事, 掌津梁、舟車、舍宅、工藝. 有府五人, 史十一人. 大都督府有府四人, 史八人;中府、下府有府三人, 史六人. 上州有佐二人, 史五人;中州有佐一人, 史四人. 參軍事掌出使、贊導. 武德初, 改行書佐曰行參軍, 尋又改曰參軍事. 初有亟使十五人, 後省. 文學一人, 從八品上. 掌以五經授諸生. 縣則州補, 州則授於吏部. 然無職事, 衣冠恥之. 武德初, 置經學博士、助教、學生. 德宗即位, 改博士曰文學. 元和六年, 廢中州、下州文學. 京兆等三府, 助教二人, 學生八十人. 大都督府、上州, 各助教一人;中都督府, 學生五十人;下府、下州, 各四十人. 醫學博士一人, 從九品上. 掌療民疾. 貞觀三年, 置醫學, 有醫藥博士及學生. 開元元年, 改醫藥博士爲醫學博士, 諸州置助教, 寫《本草》、《百一集驗方》藏之. 未幾, 醫學博士、學生皆省, 僻州少醫藥者如故. 二十七年, 複置醫學生, 掌州境巡療. 永泰元年, 複置醫學博士. 三都、都督府、上州、中州各有助教一人. 三都學生二十人, 都督府、上州二十人, 中州、下州十人. ○大都督府 都督一人, 從二品;長史一人, 從三品;司馬二人, 從四品下;錄事參軍事一人, 正七品上;錄事二人, 從九品上;功曹參軍事、倉曹參軍事、戶曹參軍事、田曹參軍事、兵曹參軍事、法曹參軍事、士曹參軍事各一人, 正七品下;參軍事五人, 正八品下;市令一人, 從九品上;文學一人, 正八品下;醫學博士一人, 從八品上. ○中都督府 都督一人, 正三品;別駕一人, 正四品下;長史一人, 正五品上;司馬一人, 正五品下;錄事參軍事一人, 正七品下;錄事二人, 從九品上;功曹參軍事、倉曹參軍事、戶曹參軍事、田曹參軍事、兵曹參軍事、法曹參軍事、士曹參軍事各一人, 從七品上;參軍事四人, 從八品上;市令一人, 從九品上;文學一人, 從八品上;醫學博士一人, 正九品上. ○下都督府 都督一人, 從三品;別駕一人, 從四品下;長史一人, 從五品上;司馬一人, 從五品下;錄事參軍事一人, 從七品上;錄事二人, 從九品上;功曹參軍事、倉曹參軍事、戶曹參軍事、田曹參軍事、兵曹參軍事、法曹參軍事、士曹參軍事各一人, 從七品下;參軍事三人, 從八品下;文學一人, 從八品下;醫學博士一人, 正九品上. 都督掌督諸州兵馬、甲械、城隍、鎮戍、糧稟, 總判府事. 武德初, 邊要之地置總管以統軍, 加號使持節, 蓋漢刺史之任. 有行台, 有大行台. 其員有尚書省令一人, 正二品, 掌管內兵民, 總判省事. 有仆射一人, 從二品, 掌貳令事. 自左右丞以下, 諸司郎中略如京省. 又有食貨監一人, 丞二人, 掌膳羞、財物、賓客、帳具、音樂、醫藥;有農圃監一人, 丞四人, 掌倉廩、園圃、薪炭、芻槁、運漕;有武器監一人, 丞二人, 掌兵械、廄牧;有百工監一人, 丞四人, 掌舟車、營作. 監皆正八品下, 丞正九品下. 七年, 改總管曰都督, 總十州者爲大都督. 貞觀二年, 去“大”字, 凡都督府有刺史以下如故, 然大都督又兼刺史, 而不檢校州事. 其後都督加使持節, 則爲將, 諸將亦通以都督稱, 唯朔方猶稱大總管. 邊州別置經略使, 沃衍有屯田之州, 則置營田使. 武後聖曆元年, 以夏州都督領鹽州防禦使. 及安祿山反, 諸郡當賊沖者, 皆置防禦守捉使. 乾元元年, 置團練守捉使、都團練守捉使, 大者領州十餘, 小者二三州. 代宗即位, 廢防禦使, 唯山南西道如故. 元載秉政, 思結人心, 刺史皆得兼團練守捉使. 楊綰爲相, 罷團練守捉使, 唯澧、朗、峽、興、鳳如故. 建中後, 行營亦置節度使、防禦使、都團練使. 大率節度、觀察、防禦、團練使, 皆兼所治州刺史. 都督府則領長史, 都護府則領都護, 或亦別置都護. 都督府有掾, 有屬, 有記室參軍事, 有典簽, 武德中省. 市令一人, 從九品上. 掌交易, 禁奸非, 通判市事. 貞觀十七年廢市令. 垂拱元年複置. 都督府、三都、諸州, 各有市丞一人, 佐一人, 史二人, 帥三人, 分行檢察;倉督二人, 顓蒞出納;史二人. 下州省丞. ○大都護府 大都護一人, 從二品;副大都護二人, 從三品;副都護二人, 正四品上;長史一人, 正五品上;司馬一人, 正五品下;錄事參軍事一人, 正七品上;錄事二人, 從九品上;功曹參軍事、倉曹參軍事、戶曹參軍事、兵曹參軍事、法曹參軍事各一人, 正七品下;參軍事三人, 正八品下. ○上都護府 都護一人, 正三品;副都護二人, 從四品上;長史一人, 正五品上;司馬一人, 正五品下;錄事參軍事一人, 正七品下;功曹參軍事、倉曹參軍事、戶曹參軍事、兵曹參軍事各一人, 從七品上;參軍事三人, 從八品上. 都護掌統諸蕃, 撫慰、征討、敘功、罰過, 總判府事. ○上州 刺史一人, 從三品, 職同牧尹;別駕一人, 從四品下. 武德元年, 改太守曰刺史, 加使持節, 丞曰別駕. 十年, 改雍州別駕曰長史. 高宗即位, 改別駕皆爲長史. 上元二年, 諸州複置別駕, 以諸王子爲之. 永隆元年省, 永淳元年複置. 景雲二年, 始參用庶姓. 天寶元年, 改刺史曰太守. 八載, 諸郡廢別駕, 下郡置長史一員. 上元二年, 諸州複置別駕. 德宗時, 複省. 元和、長慶之際, 兩河用兵, 裨將有功者補東宮王府官, 久次當進及受代居京師者, 常數十人, 訴宰相以求官;文宗世, 宰相韋處厚建議, 複置兩輔、六雄、十望、十緊州別駕. 長史一人, 從五品上;司馬一人, 從五品下;錄事參軍事一人, 從七品上;錄事二人, 從九品下;司功參軍事一人、司倉參軍事一人、司戶參軍事二人、司田參軍事一人、司兵參軍事一人、司法參軍事二人、司士參軍事一人, 皆從七品下;參軍事四人, 從八品下;市令一人, 從九品上;丞一人, 從九品下;文學一人, 從八品下;醫學博士一人, 從九品下. ○中州 刺史一人, 正四品下;錄事參軍事一人, 正八品上;錄事一人, 從九品上;司功參軍事、司倉參軍事、司戶參軍事、司田參軍事、司兵參軍事、司法參軍事、司士參軍事各一人, 正八品下;參軍事三人, 正九品下;醫學博士一人, 從九品下. ○下州 刺史一人, 正四品下;別駕一人, 從五品上;司馬一人, 從六品上;錄事參軍事一人, 從八品上;錄事一人, 從九品下;司倉參軍事、司戶參軍事、司田參軍事、司法參軍事各一人, 從八品下;參軍事二人, 從九品下;醫學博士一人, 從九品下. 諸軍各置使一人, 五千人以上有副使一人, 萬人以上有營田副使一人. 軍皆有倉、兵、胄三曹參軍事. 刺史領使, 則置副使、推官、衙官、州衙推、軍衙推. ○京縣 令各一人, 正五品上;丞二人, 從七品上;主簿二人, 從八品上;錄事二人, 從九品下;尉六人, 從八品下. ○畿縣 令各一人, 正六品上;丞一人, 正八品下;主簿一人, 正九品上;尉二人, 正九品下. ○上縣 令一人, 從六品上;丞一人, 從八品下;主簿一人, 正九品下;尉二人, 從九品上. ○中縣 令一人, 正七品上;丞一人, 從八品下;主簿一人, 從九品上;尉一人, 從九品下. ○中下縣 令一人, 從七品上;丞一人, 正九品上;主簿一人, 從九品上;尉一人, 從九品下. ○下縣 令一人, 從七品下;丞一人, 正九品下;主簿一人, 從九品上;尉一人, 從九品下. 縣令掌導風化, 察冤滯, 聽獄訟. 凡民田收授, 縣令給之. 每歲季冬, 行鄉飲酒禮. 籍帳、傳驛、倉庫、盜賊、堤道, 雖有專官, 皆通知. 縣丞爲之貳, 縣尉分判眾曹, 收率課調. 武德元年, 改書佐曰縣尉, 尋改曰正. 諸縣置主簿, 以流外爲之. 京縣、上縣, 丞皆一人;畿縣、上縣, 正皆四人. 七年, 改縣正複曰尉. 貞觀初, 諸縣置錄事. 開元, 上縣萬戶、中縣四千戶以上, 增尉一人. 京兆、河南府諸縣, 戶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 戶一萬以上置義倉督三人. 其後畿縣戶不及四千, 亦置尉二人, 萬戶增一人. 凡縣有司功佐、司倉佐、司戶佐、司兵佐、司法佐、司士佐、典獄、門事等, 畿縣減司兵, 上縣有司戶、司法而已. 凡縣皆有經學博士、助教各一人, 京縣學生五十人, 畿縣四十人, 中縣以下各二十五人. 上鎮, 將一人, 正六品下;鎮副二人, 正七品下;倉曹參軍事、兵曹參軍事各一人, 從八品下. 中鎮, 將一人, 正七品上;鎮副一人, 從七品上;兵曹參軍事一人, 正九品下. 下鎮, 將一人, 正七品下;鎮副一人, 從七品下;兵曹參軍事一人, 從九品下. 每鎮又有使一人、副使一人. 凡軍鎮, 二萬人以上置司馬一人, 正六品上;增倉曹、兵曹參軍事各一人, 從七品下. 不及二萬者, 司馬從六品上, 倉曹、兵曹參軍事正八品上. 上戍, 主一人, 正八品下;戍副一人, 從八品下. 中戍, 主一人, 從八品下. 下戍, 主一人, 正九品下. 鎮將、鎮副, 戍主、戍副, 掌捍防守禦. 凡上鎮二十, 中鎮九十, 下鎮一百三十五;上戍十一, 中戍八十六, 下戍二百四十五. 倉曹參軍事, 掌儀式、倉庫、飲膳、醫藥、付事、句稽、省署鈔目、監印、給紙筆、市易、公廨. 中鎮則兵曹兼掌. 兵曹參軍事, 掌防人名帳、戎器、管鑰、馬驢、土木、謫罰之事. 上鎮:有錄事一人, 史一人, 倉曹佐一人、史二人, 兵曹佐、史各二人, 倉督一人、史二人;中鎮:錄事一人, 兵曹佐一人、史四人, 倉督一人、史二人;下鎮:錄事一人, 兵曹佐一人、史二人, 倉督一人、史一人. 凡軍鎮, 五百人有押官一人, 千人有子總管一人, 五千人又有府三人、史四人. 上戍:佐一人、史二人;中戍:史二人;下戍:史一人. 唐廢戍子, 每防人五百人爲上鎮, 三百人爲中鎮, 不及者爲下鎮;五十人爲上戍, 三十人爲中戍, 不及者爲下戍. 開元十五年, 朔方五城各置田曹參軍事一人, 品同諸軍判司, 專蒞營田. 永泰後, 諸鎮官頗增減開元之舊. 五嶽、四瀆, 令各一人, 正九品上, 掌祭祀. 有祝史三人, 齎郎各三十人. 上關:令一人, 從八品下;丞二人, 正九品下. 中關:令一人, 正九品下;丞一人, 從九品下. 下關:令一人, 亦從九品下. 掌禁末遊, 察奸慝. 凡行人車馬出入, 據過所爲往來之節. 凡關二十有六, 京四面關有驛道者爲上關, 元驛道者爲中關, 餘爲下關. 丞掌付事、句稽、監印、省署鈔目, 通判關事. 上關:錄事一人, 府二人, 史四人, 典事六人;中關:錄事一人, 府二人, 史二人, 典事四人;下關:府一人, 史、典事各二人. 典事掌巡雉及雜當. 初, 諸關置都尉, 亦有它官奉敕監者. 上津置尉一人, 掌舟梁之事;府一人, 史二人, 津長四人. 下津尉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津長二人. 永徽中, 廢津尉, 上關置津吏八人. 永泰元年, 中關置津吏六人, 下關四人, 無津者不置.
'중국25사(번역중) > → 17. 신당서 新唐書 <完>'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신당서新唐書] 권57 지41 식화지 1편 (0) | 2024.10.27 |
---|---|
[신당서新唐書] 권56 지40 병지 (0) | 2024.10.26 |
[신당서新唐書] 권54 지39상 백관지 4편상 (0) | 2024.10.24 |
[신당서新唐書] 권53 지38 백관지 3편 (0) | 2024.10.23 |
[신당서新唐書] 권52 지37 백관지 2편 (0) | 2024.1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