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述 雲定興
宇文述, 字伯通, 代郡武川人也. 本姓破野頭, 役屬鮮卑俟豆歸, 後從其主為宇文氏. 父盛, 周上柱國. 述少驍銳, 便弓馬. 年十一時, 有相者謂述曰:“公子善自愛, 後當位極人臣.”周武帝時, 以父軍功, 起家拜開府. 述性恭謹沈密, 周大塚宰宇文護甚愛之, 以本官領護親信. 及帝親總萬機, 召為左宮伯, 累遷英果中大夫, 賜爵博陵郡公, 尋改封濮陽郡公. 高祖為丞相, 尉迥作亂相州, 述以行軍總管率步騎三千, 從韋孝寬擊之. 軍至河陽, 迥遣將李俊攻懷州, 述別擊俊軍, 破之. 又與諸將擊尉惇於永橋, 述先鋒陷陣, 俘馘甚眾. 平尉迥, 每戰有功, 超拜上柱國, 進爵褒國公, 賜縑三千匹. 開皇初, 拜右衛大將軍. 平陳之役, 複以行軍總管率眾三萬, 自六合而濟. 時韓擒、賀若弼兩軍趣丹陽, 述進據石頭, 以為聲援. 陳主既擒, 而蕭瓛、蕭岩據東吳之地, 擁兵拒守. 述領行軍總管元契、張默言等討之, 水陸兼進. 落叢公燕榮以舟師自海至, 亦受述節度. 上下詔曰:“公鴻勛大業, 名高望重, 奉國之誠, 久所知悉. 金陵之寇, 既已清蕩, 而吳會之地, 東路為遙, 蕭岩、蕭瓛, 並在其處. 公率將戎旅, 撫慰彼方, 振揚國威, 宣布朝化. 以公明略, 乘勝而往, 風行電掃, 自當稽服. 若使幹戈不用, 黎庶獲安, 方副朕懷, 公之力也.”陳永新侯陳君範自晉陵奔瓛, 並軍合勢. 見述軍且至, 瓛懼, 立柵於晉陵城東, 又絕塘道, 留兵拒述. 瓛自義興入太湖, 圖掩述後. 述進破其柵, 回兵擊瓛, 大敗之, 斬瓛司馬曹勒叉. 前軍複陷吳州, 瓛以餘眾保包山, 燕榮擊破之. 述進至奉公埭, 蕭岩、陳君範等以會稽請降. 述許之, 二人面縛路左, 吳會悉平. 以功拜一子開府, 賜物三千段, 拜安州總管. 時晉王廣鎮揚州, 甚善於述, 欲述近己, 因奏為壽州刺史總管. 王時陰有奪宗之志, 請計於述, 述曰:“皇太子失愛已久, 令德不聞於天下. 大王仁孝著稱, 才能蓋世, 數經將領, 深有大功.上之與內宮, 鹹所鐘愛, 四海之望, 實歸於大王. 然廢立者, 國家之大事, 處人父子骨肉之間, 誠非易謀也. 然能移主上者, 唯楊素耳. 素之謀者, 唯其弟約. 述雅知約, 請朝京師, 與約相見, 共圖廢立.”晉王大悅, 多�金寶, 資述入關. 述數請約, 盛陳器玩, 與之酣暢, 因而共博, 每佯不勝, 所�金寶盡輸之. 約所得既多, 稍以謝述. 述因曰:“此晉王之賜, 令述與公為歡樂耳.”約大驚曰:“何為者?”述因為王申意. 約然其說, 退言於素, 素亦從之. 於是素每與述謀事. 晉王與述情好益密, 命述子士及尚南陽公主, 前後賞賜不可勝計. 及晉王為皇太子, 以述為左衛率. 舊令, 率官第四品, 上以述素貴, 遂進率品為第三, 其見重如此. 煬帝嗣位, 拜左衛大將軍, 改封許國公. 大業三年, 加開府儀同三司, 每冬正朝會, 輒給鼓吹一部. 從幸榆林, 時鐵勒契弊歌棱攻敗吐穀渾, 其部攜散, 遂遣使請降求救. 帝令述以兵屯西平之臨羌城, 撫納降附. 吐穀渾見述擁強兵, 懼不敢降, 遂西遁. 述領鷹揚郎將梁元禮、張峻、崔師等追之, 至曼頭城, 攻拔之, 斬三千餘級. 乘勝至赤水城, 複拔之. 其餘黨走屯丘尼川, 述進擊, 大破之, 獲其王公、尚書、將軍二百人, 前後虜男女四千口而還. 渾主南走雪山, 其故地皆空. 帝大悅. 明年, 從帝西幸, 巡至金山, 登燕支, 述每為斥候. 時渾賊複寇張掖, 進擊走之. 還至江都宮, 敕述與蘇威常典選舉, 參預朝政. 述時貴重, 委任與蘇威等, 其親愛則過之. 帝所得遠方貢獻及四時口味, 輒見班賜, 中使相望於道. 述善於供奉, 俯仰折旋, 容止便辟, 宿衛者鹹取則焉. 又有巧思, 凡有所裝飾, 皆出人意表. 數以奇服異物進獻宮掖, 由是帝彌悅焉. 時述貴幸, 言無不從, 勢傾朝廷. 左衛將軍張瑾與述連官, 嘗有評議, 偶不中意, 述張目叱之, 瑾惶懼而走, 文武百僚莫敢違忤. 然性貪鄙, 知人有珍異之物, 必求取之. 富商大賈及隴右諸胡子弟, 述皆接以恩意, 呼之為兒. 由是競加饋遺, 金寶累積. 後庭曳羅綺者數百, 家僮千餘人, 皆控良馬, 被服金玉. 述之寵遇, 當時莫與為比. 及征高麗, 述為扶餘道軍將. 臨發, 帝謂述曰:“禮, 七十者行役以婦人從, 公宜以家累自隨.稱婦人不入軍, 謂臨戰時耳. 至於營壘之間, 無所傷也. 項籍虞姬, 即其故事.”述與九軍至鴨綠水, 糧盡, 議欲班師. 諸將多異同, 述又不測帝意. 會乙支文德來詣其營, 述先與於仲文俱奉密旨, 令誘執文德. 既而緩縱, 文德逃歸, 語在《仲文傳》. 述內不自安, 遂與諸將渡水追之. 時文德見述軍中多飢色, 欲疲述眾, 每鬥便北. 述一日之中七戰皆捷, 既恃驟勝, 又內逼群議, 於是遂進, 東濟薩水, 去平壤城三十裏, 因山為營. 文德複遣使偽降, 請述曰:“若旋師者, 當奉高元朝行在所.”述見士卒疲敝, 不可複戰, 又平壤險固, 卒難致力, 遂因其詐而還. 眾半濟, 賊擊後軍, 於是大潰, 不可禁止, 九軍敗績, 一日一夜, 還至鴨綠水, 行四百五十裏. 初, 渡遼九軍三十萬五千人, 及還至遼東城, 唯二千七百人. 帝大怒, 以述等屬吏. 至東都, 除名為民. 明年, 帝有事遼東, 複述官爵, 待之如初. 從至遼東, 與將軍楊義臣率兵複臨鴨綠水. 會楊玄感作亂, 帝召述班師, 令馳驛赴河陽, 發諸郡兵以討玄感. 時玄感逼東都, 聞述軍將至, 懼而西遁, 將圖關中. 述與刑部尚書衛玄、左禦衛將軍來護兒、武衛將軍屈突通等躡之. 至閿鄉皇天原, 與玄感相及. 述與來護兒列陣當其前, 遣屈突通以奇兵擊其後, 大破之, 遂斬玄感, 傳首行在所. 賜物數千段. 複從東征, 至懷遠而還. 突厥之圍雁門, 帝懼, 述請潰圍而出. 樊子蓋固諫不可, 帝乃止. 及圍解, 車駕次太原, 議者多勸帝還京師, 帝有難色. 述因奏曰:“從官妻子多在東都, 便道向洛陽, 自潼關而入可也.”帝從之. 是歲, 至東都, 述又觀望帝意, 勸幸江都, 帝大悅. 述於江都遇疾, 中使相望, 帝將親臨視之, 群臣苦諫乃止. 遂遣司宮魏氏問述曰:“必有不諱, 欲何所言?”述二子化及、智及, 時並得罪於家, 述因奏曰:“化及臣之長子, 早預籓邸, 願陛下哀憐之.”帝聞, 泫然曰:“吾不忘也.”及薨, 帝為之廢朝, 贈司徒、尚書令、十郡太守, 班劍四十人, ??京車, 前後部鼓吹, 謚曰恭, 帝令黃門侍郎裴矩祭以太牢, 鴻臚監護喪事. 子化及, 別有傳. 雲定興者, 附會於述. 初, 定興女為皇太子勇昭訓, 及勇廢, 除名配少府. 定興先得昭訓明珠絡帳, 私賂於述, 自是數共交遊. 定興每時節必有賂遺, 並以音樂幹述. 述素好著奇服, 炫耀時人. 定興為制馬韉, 於後角上缺方三寸, 以露白色. 世輕薄者爭放學之, 謂為許公缺勢. 又遇天寒, 定興曰:“入內宿衛, 必當耳冷.”述曰:“然.”乃制裌頭巾, 令深袙耳. 又學之, 名為許公袙勢. 述大悅曰:“雲兄所作, 必能變俗. 我聞作事可法, 故不虛也.”後帝將事四夷, 大造兵器, 述薦之, 因敕少府工匠並取其節度. 述欲為之求官, 謂定興曰:“兄所制器仗並合上心, 而不得官者, 為長寧兄弟猶未死耳.”定興曰:“此無用物, 何不勸上殺之.”述因奏曰:“房陵諸子, 年並成立. 今欲動兵征討, 若將從駕, 則守掌為難;若留一處, 又恐不可. 進退無用, 請早處分.”帝從之, 因鴆殺長寧, 又遣以下七弟分配嶺表, 仍遣間使於路盡殺之. 五年, 大閱軍實, 帝稱甲仗為佳. 述奏曰:”並雲定興之功也.”擢授少府丞. 尋代何稠為少監, 轉衛尉少卿, 遷左禦衛將軍, 仍知少府事. 十一年, 授左屯衛大將軍. 凡述所薦達, 皆至大官. 趙行樞以太常樂戶, 家財億計, 述謂為兄, 多受其賄. 稱其驍勇, 起家為折沖郎將.
○郭衍
郭衍, 字彥文, 自雲太原介休人也. 父以舍人從魏武帝入關, 其後官至侍中. 衍少驍武, 善騎射. 周陳王純引為左右, 累遷大都督. 時齊氏未平, 衍奉詔於天水募人, 以鎮東境, 得樂徙千餘家, 屯於陝城. 拜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每有寇至, 輒率所領禦之, 一歲數告捷, 頗為齊人所憚. 王益親任之. 建德中, 周武帝出幸雲陽, 衍朝於行所, 時議欲伐齊, 衍請為前鋒. 攻河陰城, 授儀同大將軍. 武帝圍晉州, 慮齊兵來援, 令衍從陳王守千裏徑. 又從武帝與齊主大戰於晉州, 追齊師至高壁, 敗之. 仍從平並州, 以功加授開府, 封武強縣公, 邑一千二百戶, 賜姓叱羅氏. 宣政元年, 為右中軍熊渠中大夫. 尉迥之起逆, 從韋孝寬戰於武陟, 進戰於相州. 先是, 迥遣弟子勤為青州總管, 率青、齊之眾來助迥. 迥敗, 勤與迥子惇、祐等欲東奔青州. 衍將精騎一千追破之, 執祐於陣, 勤遂遁走, 而惇亦逃逸. 衍至濟州, 入據其城, 又擊其餘黨於濟北, 累戰破之, 執送京師. 超授上柱國, 封武山郡公. 賞物七千段. 密勸高祖殺周室諸王, 早行禪代. 由是大被親昵. 開皇元年, 敕複舊姓為郭氏. 突厥犯塞, 以衍為行軍總管, 領兵屯於平涼. 數歲, 虜不入. 征為開漕渠大監. 部率水工, 鑿渠引渭水, 經大興城北, 東至於潼關, 漕運四百餘裏. 關內賴之, 名之曰富民渠. 五年, 授瀛州刺史. 遇秋霖大水, 其屬縣多漂沒, 民皆上高樹, 依大家. 衍親備船?伐, 並�糧拯救之, 民多獲濟. 衍先開倉賑恤, 後始聞奏. 上大善之, 選授朔州總管. 所部有恆安鎮, 北接蕃境, 常勞轉運. 衍乃選沃饒地, 置屯田, 歲剩粟萬餘石, 民免轉輸之勞. 又築桑乾鎮, 皆稱旨. 十年, 從晉王廣出鎮揚州. 遇江表構逆, 命衍為總管, 領精銳萬人先屯京口. 於貴洲南與賊戰, 敗之, 生擒魁帥, 大獲舟楫糧儲, 以充軍實, 乃討東陽、永嘉、宣城、黟、歙諸洞, 盡平之. 授蔣州刺史. 衍臨下甚踞, 事上奸諂. 晉王愛昵之, 宴賜隆厚. 遷洪州總管. 王有奪宗之謀, 托衍心腹, 遣宇文述以情告之. 衍大喜曰:“若所謀事果, 自可為皇太子. 如其不諧, 亦須據淮海, 複梁、陳之舊. 副君酒客, 其如我何?”王因召衍, 陰共計議. 又恐人疑無故來往, 托以衍妻患癭, 王妃蕭氏有術能療之. 以狀奏高祖, 高祖聽衍共妻向江都, 往來無度. 衍又詐稱桂州俚反, 王乃奏衍行兵討之. 由是大修甲仗, 陰養士卒. 及王入為太子, 征授左監門率, 轉左宗衛率. 高祖於仁壽宮將大漸, 太子與楊素矯詔, 令衍、宇文述領東宮兵, 帖上台宿衛, 門禁並由之. 及上崩, 漢王起逆, 而京師空虛, 使衍馳還, 總兵居守. 大業元年, 拜左武衛大將軍. 帝幸江都, 令衍統左軍, 改授光祿大夫. 又從討吐穀渾, 出金山道, 納絳二萬餘戶. 衍能揣上意, 阿諛順旨. 帝每謂人曰:“唯有郭衍, 心與朕同.”又嘗勸帝取樂, 五日一視事, 無得效高祖空自劬勞. 帝從之, 益稱其孝順. 初, 新令行, 衍封爵從例除. 六年, 以恩幸封真定侯. 七年, 從往江都, 卒. 贈左衛大將軍, ?賜甚厚, 謚曰襄. 長子臻, 武牙郎將. 次子嗣本, 孝昌縣令. 史臣曰:謇謇匪躬, 為臣之高節, 和而不同, 事君之常道. 宇文述、郭衍以水濟水, 如脂如韋, 便辟足恭, 柔顏取悅. 君所謂可, 亦曰可焉, 君所謂不, 亦曰不焉. 無所是非, 不能輕重, 默默苟容, 偷安高位, 甘素餐之責, 受彼己之譏. 此固君子所不為, 亦丘明之深恥也.
'중국25사(번역중) > → 15. 수서 隋書 <完>'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수서隋書] 권63 열전28 (0) | 2024.08.19 |
---|---|
[수서隋書] 권62 열전27 (0) | 2024.08.18 |
[수서隋書] 권60 열전25 (0) | 2024.08.16 |
[수서隋書] 권59 열전24 (0) | 2024.08.15 |
[수서隋書] 권58 열전23 (0) | 2024.08.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