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
이밀
李密 字玄邃, 本遼東襄平人.
이밀李密의 자字는 현수玄邃이고, 본래 요동遼東의 평양현襄平縣 사람이다.
魏司徒弼曾孫, 後周賜弼姓徒何氏.
위魏의 사도司徒 이필李弼의 증손이고, 후주後周의 때에 도하씨徒何氏의 성姓을 이필李弼에게 주었다.
祖曜, 周太保‧魏國公. 父寬, 隋上柱國‧蒲山公.
조부 이요李曜는 주周의 태보太保‧위국공魏國公이었다. 부친 이관李寬은 수隋의 상주국上柱國‧포산공蒲山公이었다.
皆知名當代. 徙為京兆長安人. 密以父蔭為左親侍, 嘗在仗下, 煬帝顧見之, 退謂許公宇文述曰:「向者左仗下黑色小兒為誰?」許公對曰:「故蒲山公李寬子密也.」帝曰:「箇小兒視瞻異常, 勿令宿衛.」他日, 述謂密曰:「弟聰令如此, 當以才學取官, 三衛叢脞, 非養賢之所.」密大喜, 因謝病, 專以讀書為事, 時人希見其面. 嘗欲尋包愷, 乘一黃牛, 被以蒲韉, 仍將漢書一帙掛於角上, 一手捉牛靷, 一手翻卷書讀之. 尚書令‧越國公楊素見於道, 從後按轡躡之, 既及, 問曰:「何處書生, 耽學若此?」密識越公, 乃下牛再拜, 自言姓名. 又問所讀書, 答曰:項羽傳. 越公奇之, 與語大悅, 謂其子玄感等曰:「吾觀李密識度, 汝等不及.」於是玄感傾心結託.
大業九年, 煬帝伐高麗, 使玄感於黎陽監運. 時天下騷動, 玄感將謀舉兵, 潛遣人入關迎密, 以為謀主. 密至, 謂玄感曰:「今天子出征, 遠在遼外, 地去幽州, 懸隔千裏, 南有巨海之限, 北有胡戎之患, 中間一道, 理極艱危. 今公擁兵出其不意, 長驅入薊, 直扼其喉. 前有高麗, 退無歸路, 不過旬朔, 糧必盡. 舉麾一召, 其眾自降, 不戰而擒, 此計之上也. 關中四塞, 天府之國, 有衛文昇, 不足為意. 若經城勿攻, 西入長安, 掩其無備, 天子雖還, 失其襟帶. 據險臨之, 固當必克, 萬全之勢, 此計之中也. 若隨近逐便, 先向東都, 頓堅城之下, 勝負殊未可知, 此計之下也.」玄感曰:「公之下計, 乃上策也. 今百官家口, 並在東都, 若不取之, 安能動物?且經城不拔, 何以示威?」密計遂不行.
玄感既至東都, 頻戰皆捷, 自謂天下響應, 功在朝夕. 及獲內史舍人韋福嗣, 又委以腹心, 是以軍旅之事, 不專歸密. 福嗣既非同謀, 因戰被執, 每設籌畫, 皆持兩端. 玄感後使作檄文, 福嗣固辭不肯, 密揣其情, 因謂玄感曰:「福嗣既非同盟, 實懷觀望. 明公初起大事, 而姦人在側, 必為所誤, 請斬之以謝眾, 方可安輯.」玄感曰:「何至於此!」密知言之不用, 退謂所親曰:「楚公好反而不圖勝, 如何?吾屬今為虜矣!」後玄感將西入, 福嗣竟亡歸東都.
隋左武衛大將軍李子雄坐事被收, 繫送行在所, 於路殺使者, 亡投玄感, 乃勸玄感速稱尊號. 玄感問於密, 密曰:「昔陳勝自欲稱王, 張耳諫而被外;魏武將求九錫, 荀彧止而見疏. 今者密若正言, 還恐追蹤二子;阿諛順意, 又非密之本圖. 何者?兵起已來, 雖復頻捷, 至於郡縣, 未有從者. 東都守禦尚彊, 天下救兵益至. 公當身先士眾, 早定關中, 乃欲急自尊崇, 何示人不廣也!」玄感笑而止.
及隋將宇文述‧來護兒等率軍且至, 玄感謂曰:「計將安出?」密曰:「元弘嗣統彊兵於隴右, 今可陽言其反, 遣使迎公, 因此入關, 可得紿眾.」因引軍西入. 至陝縣, 欲圍弘農宮, 密諫之曰:「公今詐眾西入, 事宜在速, 況乃追兵將至, 安可稽留!若前不得據關, 退無所守, 大眾一散, 何以自全?」玄感不從, 遂圍之, 三日不拔, 方引而西. 至於閿鄉, 追兵遂及, 玄感敗. 密乃間行入關, 為捕者所獲.
時煬帝在高陽, 密與其黨俱送帝所, 謂其徒曰:「吾等之命, 同於朝露, 若至高陽, 必為葅醢. 今在道中, 猶可為計, 安得行就鼎鑊, 不規逃避也!」眾然之. 其多有金者, 密令出示使者曰:「吾等死日, 幸用相瘞, 其餘即皆報德.」使者利其金, 許之. 及出關外, 防禁漸弛, 密請市酒食, 每夜醼飲, 諠譁竟夕, 使者不以為意. 行至邯鄲, 密等七人穿牆而遁. 抵平原賊帥郝孝德, 孝德不甚禮之, 密又捨去. 詣淮陽, 隱姓名, 自稱劉智遠, 聚徒教授. 經數月, 鬱鬱不得志, 為五言詩曰:「金風蕩初節, 玉露凋晚林. 此夕窮塗士, 鬱陶傷寸心. 野平葭葦合, 村荒藜藿深. 眺聽良多感, 徙倚獨霑襟. 霑襟何所為, 悵然懷古意. 秦俗猶未平, 漢道將何冀?樊噲市井徒, 蕭何刀筆吏. 一朝時運會, 千古傳名諡. 寄言世上雄, 虛生真可愧.」詩成而泣下數行. 時人有怪之者, 以告太守趙佗, 下縣捕之, 密又亡去.
會東郡賊帥翟讓聚黨萬餘人, 密往歸之. 或有知密是玄感亡將, 潛勸讓害之, 讓囚密於營外. 密因王伯當以策幹讓曰:「當今主昏於上, 人怨於下, 銳兵盡於遼東, 和親絕於突厥, 方乃巡遊揚‧越, 委棄京都, 此亦劉‧項奮起之會. 以足下之雄才大略, 士馬精勇, 席卷二京, 誅滅暴虐, 則隋氏之不足亡也.」讓深加敬慕, 遽釋之. 遣說諸小賊, 所至皆降. 密又說讓曰:「今兵眾既多, 糧無所出, 若曠日持久, 則人馬困弊, 大敵一臨, 死亡無日矣!未若直取滎陽, 休兵館穀, 待士勇馬肥, 然後與人爭利.」讓以為然. 自是破金隄關, 掠滎陽諸縣城堡, 多下之.
滎陽太守楊慶及通守張須阤以兵討讓, 讓曾為須阤所敗, 聞其來, 大懼, 將遠避之. 密曰:「須阤勇而無謀, 兵又驟勝, 既驕且狠, 可一戰而擒之. 公但列陣以待, 為公破之.」讓不得已, 勒兵將戰, 密分兵千餘人於木林間設伏. 讓與戰不利, 稍卻, 密發伏自後掩之, 須阤眾潰, 與讓合擊, 大破之, 遂斬須阤於陣. 讓於是令密別統所部. 密軍陣整肅, 凡號令兵士, 雖盛夏皆若背負霜雪. 躬服儉素, 所得金寶皆頒賜麾下, 由是人為之用. 尋復說讓曰:「昏主蒙塵, 播蕩吳‧越, 群兵競起, 海內飢荒. 明公以英傑之才, 而統驍雄之旅, 宜當廓清天下, 誅剪群凶, 豈可求食草間, 常為小盜而已. 今東都士庶, 中外離心, 留守諸官, 政令不一. 明公親率大眾, 直掩興洛倉, 發粟以賑窮乏, 遠近孰不歸附?百萬之眾, 一朝可集, 先發制人, 此機不可失也!」讓曰:「僕起隴畝之間, 望不至此, 必如所圖, 請君先發, 僕領諸軍便為後殿. 得倉之日, 當別議之.」
大業十三年春, 密與讓領精兵千人出陽城北, 踰方山, 自羅口襲興洛倉, 破之. 開倉恣人所取, 老弱繈負, 道路不絕, 眾至數十萬. 隋越王侗遣虎賁郎將劉長恭率步騎二萬五千討密, 密一戰破之, 長恭僅以身免. 讓於是推密為主, 號為魏公. 二月, 於鞏南設壇場, 即位, 稱元年, 其文書行下稱行軍元帥魏公府. 以房彥藻為左長史, 邴元真為右長史, 楊得方為左司馬, 鄭德韜為右司馬. 拜翟讓為司徒, 封東郡公. 單雄信為左武候大將軍, 徐世勣為右武候大將軍, 祖君彥為記室, 其餘封拜各有差. 於是城洛口周迴四十裏以居之.
長白山賊孟讓率所部歸密, 鞏縣長柴孝和‧侍禦史鄭頤以鞏縣降密. 隋虎賁郎將裴仁基率其子行儼以武牢歸密, 拜為上柱國, 封河東郡公. 因遣仁基與孟讓率兵三萬餘人襲迴洛倉, 破之, 入東都, 俘掠居人, 燒天津橋, 東都出兵乘之, 仁基等大敗, 僅以身免. 密復親率兵三萬逼東都, 將軍段達‧虎賁郎將高毗劉長林等出兵七萬拒之, 戰於故都城, 隋軍敗走. 密復下迴洛倉而據之, 大修營塹, 以逼東都, 仍作書以移郡縣曰:自元氣肇闢, 厥初生人, 樹之帝王, 以為司牧. 是以羲‧農‧軒‧頊之後, 堯‧舜‧禹‧湯之君, 靡不祗畏上玄, 愛育黔首, 乾乾終日, 翼翼小心, 馭朽索而同危, 履春冰而是懼. 故一物失所, 若納隍而愧之;一夫有罪, 遂下車而泣之. 謙德軫於責躬, 憂勞切於罪己. 普天之下, 率土之濱, 蟠木距於流沙, 瀚海窮於丹穴, 莫不鼓腹擊壤, 鑿井耕田, 治致昇平, 驅之仁壽. 是以愛之如父母, 敬之若神明, 用能享國多年, 祚延長世. 未有暴虐臨人, 克終天位者也.
隋氏往因周末, 預奉綴衣, 狐媚而圖聖寶, 胠篋以取神器. 及纘承負扆, 狼虎其心, 始曀明兩之暉, 終幹少陽之位. 先皇大漸, 侍疾禁中, 遂為梟獍, 便行鴆毒. 禍深於莒僕, 釁酷於商臣, 天地難容, 人神嗟憤. 州籲安忍, 閼伯日尋, 劍閣所以懷凶, 晉陽所以興亂, 甸人為罄, 淫刑斯逞. 夫九族既睦, 唐帝闡其欽明;百世本枝, 文王表其光大. 況復隳壤盤石, 剿絕維城, 脣亡齒寒, 寧止虞‧虢, 欲其長久, 其可得乎!其罪一也.
禽獸之行, 在於聚麀, 人倫之體, 別於內外. 而蘭陵公主逼幸告終, 誰謂敤首之賢, 翻見齊襄之恥. 逮於先皇嬪禦, 並進銀鐶;諸王子女, 鹹貯金屋. 牝雞鳴於詰旦, 雄雉恣其群飛, 衵衣戲陳侯之朝, 穹廬同冒頓之寢. 爵賞之出, 女謁遂成, 公卿宣淫, 無復綱紀. 其罪二也.
平章百姓, 一日萬機, 未曉求衣, 昃晷不食. 大禹不貴於尺璧, 光武不隔於支體, 以是憂勤, 深慮幽枉. 而荒湎於酒, 俾晝作夜, 式號且呼, 甘嗜聲伎, 常居窟室, 每藉糟丘. 朝謁罕見其身, 群臣希睹其面, 斷決自此不行, 敷奏於是停擁. 中山千日之飲, 酩町無名;襄陽三雅之盃, 留連詎比. 又廣召良家, 充選宮掖, 潛為九市, 親駕四驢, 自比商人, 見要逆旅. 殷辛之譴為小, 漢靈之罪更輕, 內外驚心, 遐邇失望. 其罪三也.
上棟下宇, 著在易爻;茅茨采椽, 陳諸史籍. 聖人本意, 惟避風雨, 詎待朱玉之華, 寧須綈錦之麗. 故璿室崇構, 商辛以之滅亡;阿房崛起, 二世是以傾覆. 而不遵古典, 不念前章, 廣立池臺, 多營宮觀, 金鋪玉戶, 青瑣丹墀, 蔽虧日月, 隔閡寒暑. 窮生人之筋力, 罄天下之資財, 使鬼尚難為之, 勞人固其不可. 其罪四也.
公田所徹, 不過十畝;人力所供, 纔止三日. 是以輕徭薄賦, 不奪農時, 寧積於人, 無藏於府. 而科稅繁猥, 不知紀極;猛火屢燒, 漏卮難滿. 頭會箕斂, 逆折十年之租;杼軸其空, 日損千金之費. 父母不保其赤子, 夫妻相棄於匡床, 萬戶則城郭空虛, 千裏則煙火斷滅. 西蜀王孫之室, 翻同原憲之貧;東海糜竺之家, 俄成鄧通之鬼. 其罪五也.
古先哲王, 蔔征巡狩, 唐‧虞五載, 周則一紀. 本欲親問疾苦, 觀省風謠, 乃復廣積薪芻, 多備饔餼. 年年歷覽, 處處登臨, 從臣疲弊, 供頓辛苦. 飄風凍雨, 聊竊比於先驅;車轍馬跡, 遂周行於天下. 秦皇之心未已, 周穆之意難窮, 宴西母而歌雲, 浮東海而觀日. 家苦納秸之勤, 人阻來蘇之望. 且夫天子有道, 守在海外, 夷不亂華, 在德非險. 長城之役, 戰國所為, 乃是狙詐之風, 非關稽古之法. 而追蹤秦代, 板築更興, 襲其基墟, 延袤萬裏, 屍骸蔽野, 血流成河, 積怨滿於山川, 號哭動於天地. 其罪六也.
遼水之東, 朝鮮之地, 禹貢以為荒服, 周王棄而不臣, 示以羈縻, 達其聲教, 苟欲愛人, 非求拓土. 又強弩末矢, 理無穿於魯縞;衝風餘力, 詎能動於鴻毛. 石田得而無堪, 雞肋啖而何用. 而恃眾怙力, 強兵黷武, 惟在並吞, 不思長策. 夫兵猶火也, 不戢將自焚, 遂令億兆夷人, 隻輪莫返. 夫差喪國, 實為黃池之盟;苻堅滅身, 良由壽春之役. 欲捕鳴蟬於前, 不知挾彈在後. 復矢相顧, 髽而成行, 義夫切齒, 壯士扼腕. 其罪七也.
直言啟沃, 王臣匪躬, 惟木從繩, 若金須礪. 唐堯建鼓, 思聞獻替之言;夏禹懸鞀, 時聽箴規之美. 而愎諫違蔔, 蠹賢嫉能, 直士正人, 皆由屠害. 左僕射‧齊國公高熲, 上柱國‧宋國公賀若弼, 或文昌上相, 或細柳功臣, 暫吐良藥之言, 翻加屬鏤之賜. 龍逢無罪, 便遭夏癸之誅;王子何辜, 濫被商辛之戮. 遂令君子結舌, 賢人緘口. 指白日而比盛, 射蒼天而敢欺, 不悟國之將亡, 不知死之將至. 其罪八也.
設官分職, 貴在銓衡, 察獄問刑, 無聞販鬻. 而錢神起論, 銅臭為公, 梁冀受黃金之蛇, 孟佗薦蒲萄之酒. 遂使彝倫攸斁, 政以賄成, 君子在野, 小人在位. 積薪居上, 同汲黯之言;囊錢不如, 傷趙壹之賦. 其罪九也.
宣尼有言, 無信不立, 用命賞祖, 義豈食言. 自昏主嗣位, 每歲行幸, 南北巡狩, 東西征伐. 至如浩亹陪蹕, 東都守固, 閿鄉野戰, 鴈門解圍. 自外征夫, 不可勝紀, 既立功勳, 須酬官爵. 而志懷翻覆, 言行浮詭, 危急則勳賞懸授, 克定則絲綸不行, 異商鞅之頒金, 同項王之刓印. 芳餌之下, 必有懸魚, 惜其重賞, 求人死力, 走丸逆阪, 匹此非難. 凡百驍雄, 誰不讎怨. 至於匹夫蕞爾, 宿諾不虧, 既在乘輿, 二三其德. 其罪十也.
有一於此, 未或不亡. 況四維不張, 三靈總瘁, 無小無大, 愚夫愚婦, 共識殷亡, 鹹知夏滅. 罄南山之竹, 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 流惡難盡. 是以窮奇災於上國, 貐暴於中原, 三河縱封豕之貪, 四海被長蛇之毒, 百姓殲亡, 殆無遺類, 十分為計, 纔一而已. 蒼生懍懍, 鹹憂杞國之崩;赤子嗷嗷, 但愁歷陽之陷. 且國祚將改, 必有常期, 六百殷亡之年, 三十姬終之世. 故讖籙雲:「隋氏三十六年而滅.」此則厭德之象已彰, 代終之兆先見. 皇天無親, 惟德是輔. 況乃欃槍竟天, 申繻謂之除舊;歲星入井, 甘公以為義興. 兼朱雀門燒, 正陽日蝕, 狐鳴鬼哭, 川竭山崩. 並是宗廟為墟之妖, 荊棘旅庭之事. 夏氏則災釁非多, 殷人則咎徵更少. 牽牛入漢, 方知大亂之期;王良策馬, 始驗兵車之會.
今者順人將革, 先天不違, 大誓孟津, 陳命景亳, 三千列國, 八百諸侯, 不謀而同辭, 不召而自至. 轟轟隱隱, 如霆如雷, 彪虎嘯而穀風生, 應龍驤而景雲起. 我魏公聰明神武, 齊聖廣淵, 總七德而在躬, 包九功而挺出. 周太保‧魏公之孫, 上柱國‧蒲山公之子. 家傳盛德, 武王承季歷之基;地啟元勳, 世祖嗣元皇之業. 篤生白水, 日角之相便彰;載誕丹陵, 大寶之文斯著. 加以姓符圖緯, 名協歌謠, 六合所以歸心, 三靈所以改蔔. 文王厄於羑裏, 赤雀方來;高祖隱於碭山, 彤雲自起. 兵誅不道, 赤伏至自長安;鋒銳難當, 黃星出於梁‧宋. 九五龍飛之始, 天人豹變之初, 歷試諸難, 大敵彌勇. 上柱國‧司徒‧東郡公翟讓功宣締構, 翼亮經綸, 伊尹之佐成湯, 蕭何之輔高帝. 上柱國‧總管‧齊國公孟讓, 柱國‧歷城公孟暢, 柱國‧絳郡公裴行儼, 大將軍‧左長史邴元真等, 並運籌千裏, 勇冠三軍, 擊劍則截蛟斷鼇, 彎弧則吟猿落鴈. 韓‧彭‧絳‧灌, 成沛公之基;寇‧賈‧吳‧馮, 奉蕭王之業. 復有蒙輪挾輈之士, 拔距投石之夫, 驥馬追風, 吳戈照日.
魏公屬當期運, 伏茲億兆, 躬擐甲冑, 跋涉山川, 櫛風沐雨, 豈辭勞倦. 遂起西伯之師, 將問南巢之罪, 百萬成旅, 四七為名, 呼吸則河‧渭絕流, 叱吒則嵩‧華自拔. 以此攻城, 何城不陷;以此擊陣, 何陣不摧. 譬猶瀉滄海而灌殘熒, 舉崑崙而壓小卵. 鼓行而進, 百道俱前, 以今月二十一日屆於東都. 而昏朝文武‧留守段達等, 昆吾惡稔, 飛廉姦佞, 久迷天數, 敢拒義兵, 驅率醜徒, 眾有十萬, 迴洛倉北, 遂來舉斧. 於是熊羆角逐, 貔虎爭先, 因其倒戈之心, 乘我破竹之勢, 曾未旋踵, 瓦解冰銷, 坑卒則長平未多, 積甲則熊耳為小. 達等助桀為虐, 嬰城自固, 梯衝亂舞, 徒設九拒之謀;鼓角將鳴, 空憑百樓之險. 燕巢衛幕, 魚遊宋池, 殄滅之期, 匪朝伊暮.
然興洛‧虎牢, 國家儲積, 我已先據, 為日久矣. 既得迴洛, 又取黎陽, 天下之倉, 盡非隋有. 四方起義, 足食足兵, 無前無敵. 裴光祿仁基, 雄才上將, 受脤專征, 遐邇攸憑, 安危是託, 乃識機知變, 遷殷事夏. 袁謙擒自藍水, 張須阤獲在滎陽, 竇慶戰沒於淮南, 郭詢授首於河北, 隋之亡候, 聊可知也. 清河公房彥藻, 近秉戎律, 略地東南, 師之所臨, 風行電擊. 安陸‧汝南, 隨機蕩定;淮安‧濟陽, 俄然送款. 徐圓朗已平魯郡, 孟海公又破濟陽, 海內英雄, 鹹來響應. 封民贍取平原之境, 郝孝德據黎陽之倉, 李士雄虎視於長平, 王德仁鷹揚於上黨, 滑公李景‧考功郎中房山基發自臨渝, 劉興祖起於北朔, 崔白駒在潁川起, 方獻伯以譙郡來, 各擁數萬之兵, 俱期牧野之會. 滄溟之右, 函穀以東, 牛酒獻於軍前, 壺漿盈於道路. 諸君等並衣冠世冑, 杞梓良才, 神鼎靈繹之秋, 裂地封侯之始, 豹變鵲起, 今也其時, 鼉鳴應, 見機而作, 宜各鳩率子弟, 共建功名. 耿弇之赴光武, 蕭何之奉高帝, 豈止金章紫綬, 華蓋朱輪, 富貴以重當年, 忠貞以傳奕葉, 豈不盛哉!
若隋代官人, 同吠堯之犬, 尚荷王莽之恩, 仍懷蒯聵之祿. 審配死於袁氏, 不如張郃歸曹;範增困於項王, 未若陳平從漢. 魏公推以赤心, 當加好爵, 擇木而處, 令不自疑. 脫猛虎猶豫, 舟中敵國, 夙沙之人共縛其主, 彭寵之僕自殺其君, 高官上賞, 即以相授. 如闇於成事, 守迷不反, 崑山縱火, 玉石俱焚, 爾等噬臍, 悔將何及!黃河帶地, 明餘旦旦之言;皎日麗天, 知我勤勤之意. 布告海內, 鹹使聞知. 祖君彥之辭也.
俄而德韜‧德方俱死, 復以鄭頲為左司馬, 鄭虔象為右司馬. 柴孝和說密曰:「秦地阻山帶河, 西楚背之而亡, 漢高都之而霸. 如愚意者, 令仁基守迴洛, 翟讓守洛口, 明公親簡精銳, 西襲長安, 百姓孰不郊迎, 必當有征無戰. 既克京邑, 業固兵強, 方更長驅崤函, 掃蕩東洛, 傳檄指撝, 天下可定. 但今英雄競起, 實恐他人我先, 一朝失之, 噬臍何及!」密曰:「君之所圖, 僕亦思之久矣, 誠乃上策. 但昏主尚存, 從兵猶眾, 我之所部, 並是山東人, 既見未下洛陽, 何肯相隨西入?諸將出於群盜, 留之各競雄雌. 若然者, 殆將敗矣!」
密恃兵鋒甚銳, 每入苑與隋軍連戰. 會密為流矢所中, 臥於營內, 東都復出兵乘之, 密眾大潰, 棄迴洛倉, 歸於洛口. 煬帝遣王世充率勁卒五萬擊之, 密與戰不利, 孝和溺死於洛水, 密哭之甚慟. 世充營於洛西, 與密相拒百餘日, 大小六十餘戰. 武陽郡丞元寶藏‧黎陽賊帥李文相‧洹水賊帥張昇‧清河賊帥趙君德‧平原賊帥郝孝德, 並歸於密, 共襲破黎陽倉, 據之. 永安大族周法明舉江‧黃之地以附密, 齊郡賊帥徐圓朗‧任城大俠徐師仁‧淮陽太守趙佗皆歸之.
翟讓部將王儒信勸讓為大塚宰, 總統眾務, 以奪密之權. 讓兄寬復謂讓曰:「天子止可自作, 安得與人!汝若不能作, 我當為之.」密聞其言, 陰有圖讓之計. 會世充列陣而至, 讓出拒之, 為世充所擊, 讓軍少失利, 密與單雄信等率精銳赴之, 世充敗走. 明日, 讓徑至密所, 欲為宴樂, 密具饌以待之, 其所將左右各分令就食. 密引讓入坐, 以良弓示讓, 讓方引滿, 密遣壯士自後斬之, 並殺其兄寬及王儒信. 讓部將徐世勣為亂兵所斫, 中重瘡, 密遽止之, 得免, 單雄信等頓首求哀, 密並釋而慰諭之. 於是詣讓連營, 諭其將士, 無敢動者. 及命徐世勣‧單雄信‧王伯當分統其眾.
未幾, 世充襲倉城, 密復破之. 世充復移營洛北, 造浮橋, 悉眾以擊密, 密與千餘騎拒之, 不利而退. 世充因薄其城下, 密簡銳卒數百人以邀之, 世充大潰, 爭趣浮橋, 溺死者數萬. 虎賁郎將楊威‧王辯‧霍舉‧劉長恭‧梁德‧董智皆沒於陣, 世充僅而獲免. 其夜, 大雨雪, 士卒凍死者殆盡. 密乘勝陷偃師, 於是修金墉城居之, 有眾三十餘萬. 留守韋津又與密戰於上春門, 津大敗, 執於陣. 將作大匠宇文愷叛東都, 降於密. 東至海‧岱, 南至江‧淮, 郡縣莫不遣使歸密. 竇建德‧朱粲‧楊士林‧孟海公‧徐圓朗‧盧祖尚‧周法明等並隨使通表於密勸進, 於是密下官屬鹹勸密即尊號, 密曰:「東都未平, 不可議此.」
及義旗建, 密負其強盛, 欲自為盟主, 乃致書呼高祖為兄, 請合從以滅隋, 大略雲欲與高祖為盟津之會, 殪商辛於牧野, 執子嬰於鹹陽, 其旨以弒後主執代王為意. 高祖覽書笑曰:「李密陸梁放肆, 不可以折簡致之. 吾方安輯京師, 未遑東討, 即相阻絕, 便是更生一秦. 密今適所以為吾拒東都之兵, 守成皋之扼, 更求韓‧彭, 莫如用密. 宜卑辭推獎, 以驕其志, 使其不虞於我. 我得入關, 據蒲津而屯永豐, 阻崤函而臨伊‧洛, 吾大事濟矣.」令記室溫大雅作書報密曰:
頃者, 崑山火烈, 海水群飛, 赤縣丘墟, 黔黎塗炭. 布衣戎卒, 鋤耰棘矜, 爭霸圖王, 狐鳴蜂起. 翼翼京洛, 強弩圍城, 膴膴周原, 僵屍滿路. 主上南巡, 泛膠舟而忘返;匈奴北熾, 將被髮於伊川. 輦上無虞, 群下結舌, 大盜移國, 莫之敢指. 忽焉至此, 自貽伊戚, 七百之基, 窮於二世. 周‧齊以往, 書契以還, 邦國淪胥, 未有如斯之酷者也. 天生蒸民, 必有司牧, 當今為牧, 非子而誰?老夫年餘知命, 願不及此, 欣戴大弟, 攀鱗附翼. 惟冀早應圖籙, 以寧兆庶. 宗盟之長, 屬籍見容;復封於唐, 斯榮足矣!殪商辛於牧野, 所不忍言;執子嬰於鹹陽, 非敢聞命. 汾‧晉左右, 尚須安輯, 盟津之會, 未暇蔔期. 今日鑾輿南幸, 恐同永嘉之勢. 顧此中原, 鞠為茂草, 興言感歎, 實疚於懷. 脫知動靜, 數遲貽報, 未面靈襟, 用增勞軫. 名利之地, 鋒鏑縱橫, 深慎垂堂, 勉茲鴻業.
密得書甚悅, 示其部下曰:「唐公見推, 天下不足定也!」於是不虞義師而專意於世充.
俄而宇文化及率眾自江都北指黎陽, 兵十餘萬, 密乃自將步騎二萬拒之. 隋越王侗稱尊號, 遣使授密太尉‧尚書令‧東南道大行臺行軍元帥‧魏國公, 令先平化及, 然後入朝輔政. 密將與化及相抗, 恐前後受敵, 因卑辭以報謝焉. 化及至黎陽, 與密相遇, 密知其軍少食, 利在急戰, 故不與交鋒, 又遏其歸路. 密遣徐世勣守倉城, 化及攻之不能下. 密知化及糧且盡, 因偽與和, 以弊其眾. 化反弗之悟, 大喜, 恣其兵食, 冀密饋之. 後知其計, 化及怒, 與密大戰於衛州之童山下, 密為流矢所中, 頓於汲縣. 化及力竭糧盡, 眾多叛之, 掠汲縣, 北趣魏縣. 其將陳智略‧張童仁等率所部兵歸於密者前後相繼. 初, 化及留輜重於東郡, 遣其所署刑部尚書王軌守之, 至是軌舉郡降密.
密引兵而西, 遣使朝於東都, 執弒煬帝人於弘達獻越王侗. 侗召密入朝, 至溫縣, 聞世充作難而止, 乃歸金墉城. 時密兵少衣, 世充兵乏食, 乃請交易, 密初難之, 邴元真好求私利, 屢勸密, 密遂許焉. 初, 東都絕糧, 兵士歸密者日有數百, 至此得食, 而降人益少, 密方悔而止. 密雖據倉而無府庫, 兵數戰皆不獲賞, 又厚撫初附之兵, 由是眾心漸怨.
武德元年九月, 世充以其眾五千來決戰, 密留王伯當守金墉, 自引精兵就偃師, 北阻邙山以待之. 世充軍至, 密遂敗績, 裴仁基‧祖君彥並為世充所虜, 密與萬餘人馳向洛口. 世充圍偃師, 守將鄭頲之下兵士劫叛, 以城降世充. 密將入洛口倉城, 邴元真已遣人潛引世充, 密陰知之, 不發其事, 欲待世充兵半渡洛水, 然後擊之. 及世充軍至, 密候騎不時覺, 比將出戰, 世充軍已濟矣. 密自度不能支, 引騎而遁, 徑赴武牢, 元真竟以城降於世充.
密將如黎陽, 或謂密曰:「殺翟讓之際, 徐世勣幾至於死, 今向其所, 安可保乎?」時王伯當棄金墉, 保河陽, 密以輕騎自武牢歸之, 謂伯當曰:「兵敗矣, 久苦諸君!我今自刎, 請以謝眾.」伯當抱密, 號叫慟絕, 眾皆泣, 莫能仰視. 密復曰:「諸軍幸不相棄, 當共歸關中, 密身雖愧無功, 諸君必保富貴.」其府掾柳奭對曰:「昔盆子歸漢, 尚食均輸. 明公與唐公同族, 兼有疇昔之遇, 雖不陪從起義, 然而阻東都斷隋歸路, 使唐公不戰而據京師, 此亦公之功也.」眾鹹曰:「然.」密又謂王伯當曰:「將軍室家重大, 豈復與孤俱行哉!」伯當曰:「昔漢高誅項, 蕭何率子弟以從, 伯當恨不昆季盡從, 以此為愧耳. 豈以公今日失利, 遂輕去就. 縱身分原野, 亦所甘心.」左右莫不感激, 於是從入關者尚二萬人. 高祖遣使迎勞, 相望於道, 密大喜, 謂其徒曰:「我有眾百萬, 一朝至此, 命也. 今事敗歸國, 幸蒙殊遇, 當思竭忠, 以事所奉耳!且山東連城數百, 知吾至此, 遣使招之, 盡當歸國. 比於竇融, 勳亦不細, 豈不以一台司見處乎?」及至京師, 禮數益薄, 執政者又來求賄, 意甚不平. 尋拜光祿卿, 封邢國公.
未幾, 聞其所部將帥皆不附世充, 高祖使密領本兵往黎陽, 招集故時將士, 經略世充. 時王伯當為左武衛將軍, 亦令為副. 密行至桃林, 高祖復徵之, 密大懼, 謀將叛. 伯當頗止之, 密不從, 因謂密曰:「義士之立志也, 不以存亡易心. 伯當荷公恩禮, 期以性命相報. 公必不聽, 今祇可同去, 死生以之, 然終恐無益也.」乃簡驍勇數十人, 著婦人衣, 戴, 藏刀裙下, 詐為妻妾, 自率之入桃林縣舍. 須臾, 變服突出, 因據縣城, 驅掠畜產, 直趣南山, 乘險而東, 遣人馳告張善相, 令以兵應接.
時右翊衛將軍史萬寶留鎮熊州, 遣副將盛彥師率步騎數千追躡, 至陸渾縣南七十裏, 與密相及. 彥師伏兵山穀, 密軍半度, 橫出擊, 敗之, 遂斬密, 時年三十七. 王伯當亦死之, 與密俱傳首京師. 時李勣為黎陽總管, 高祖以勣舊經事密, 遣使報其反狀. 勣表請收葬, 詔許之. 高祖歸其屍, 勣發喪行服, 備君臣之禮. 大具威儀, 三軍皆縞素, 葬於黎陽山南五裏. 故人哭之, 多有歐血者. 邴元真之降世充也, 以為行臺僕射, 鎮滑州. 密故將杜才幹恨元真背密, 詐與之會, 伏甲斬之, 以其首祭於密塚.
單雄信者, 曹州人也. 翟讓與之友善. 少驍健, 尤能馬上用槍, 密軍號為「飛將」. 密偃師失利, 遂降於王世充, 署為大將軍. 太宗圍逼東都, 雄信出軍拒戰, 援槍而至, 幾及太宗, 徐世勣呵止之, 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懼, 遂退, 太宗由是獲免. 東都平, 斬於洛陽.
史臣曰:當隋政板蕩, 煬帝荒淫, 搖動中原, 遠征遼海, 內無賢臣以匡國, 外乏良吏以理民, 兩京空虛, 兆庶疲弊. 李密因民不忍, 首為亂階, 心斷機謀, 身臨陣敵, 據鞏‧洛之口, 號百萬之師, 竇建德輩皆效樂推, 唐公紿以欣戴, 不亦偉哉!及偃師失律, 猶存麾下數萬眾, 苟去猜忌, 疾趣黎陽, 任世勣為將臣, 信魏徵為謀主, 成敗之勢, 或未可知. 至於天命有歸, 大事已去, 比陳涉有餘矣. 始則稱首舉義兵, 終乃甘心為降虜, 其為計也, 不亦危乎!又不能委質為臣, 竭誠事上, 竟為叛者, 終是狂夫, 不取伯當之言, 遂及桃林之禍. 或以項羽擬之, 文武器度即有餘, 壯勇斷果則不及. 楊素既知密之才幹, 合為王之爪牙, 委之癡兒, 卒為謀主, 覆族之禍, 其宜也哉!
贊曰:烏陽既昇, 爝火不息. 狂哉李密, 始亂終逆.
'국외연구소 > → 구당서 舊唐書'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당서唐書(舊)】권55 열전5 (0) | 2024.04.05 |
---|---|
【당서唐書(舊)】권54 열전4 (0) | 2024.04.04 |
【당서唐書(舊)】권52 열전2 후비전 하편 (0) | 2024.04.02 |
【당서唐書(舊)】권51 열전1 후비전 상편 (0) | 2024.04.01 |
【당서唐書(舊)】권50 지30 형법지 (0) | 2024.0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