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 字玄邃, 一字法主, 其先遼東襄平人. 曾祖弼, 魏司徒, 賜姓徒何氏, 入周爲太師、魏國公. 祖曜, 邢國公. 父寬, 隋上柱國、蒲山郡公. 遂家長安. 密趣解雄遠, 多策略, 散家貲養客禮賢不愛藉. 以廕爲左親衛府大都督、東宮千牛備身. 額銳角方, 瞳子黑白明澈. 煬帝見之, 謂宇文述曰:“左仗下黑色小兒爲誰?”曰:“蒲山公李寬子密.”帝曰:“此兒顧盼不常, 無入衛.”它日, 述諭密曰:“君世素貴, 當以才學顯, 何事三衛間哉!”密大喜, 謝病去, 感厲讀書. 聞包愷在緱山, 往從之. 以蒲韉乘牛, 掛《漢書》一帙角上, 行且讀. 越國公楊素適見於道, 按轡躡其後, 曰:“何書生勤如此?”密識素, 下拜. 問所讀, 曰:“《項羽傳》.”因與語, 奇之. 歸謂子玄感曰:“吾觀密識度, 非若等輩.”玄感遂傾心結納. 嘗私自密曰:“上多忌, 隋曆且不長, 中原有一日警, 公與我孰後先?”密曰:“決兩陣之勝, 噫嗚咄嗟, 足以讋敵, 我不如公. 攬天下英雄馭之, 使遠近歸屬, 公不如我.” 大業九年, 玄感舉兵黎陽, 遣人入關迎密. 密至, 謀曰:“今天子遠在遼左, 去幽州尚千裏, 南限钜海, 北阻強胡, 號令所通, 惟榆林一道爾. 若鼓而入薊, 直扼其喉, 高麗抗其前, 我乘其後, 不旬月齎糧竭, 舉麾召之, 眾可盡取, 然後傳檄而南, 天下定矣, 上計也. 關中四塞之地, 彼留守衛文升, 易人耳. 若徑行勿留, 直保長安, 據函、崤, 東制諸夏, 是隋亡襟帶, 我勢萬全, 中計也. 若因近趣便, 先取東都, 頓兵堅城下, 不可以勝負決, 下計也.”玄感曰:“公之下計, 乃吾上策. 今百官家屬皆在洛, 當先取之, 以搖其心. 且經城不拔, 何以示武?”密計不行. 玄感至東都, 所戰必克, 自謂功在旦暮. 既獲內史舍人韋福嗣, 遂任之, 故謀不專密. 福嗣恥見執, 策議皆持兩端. 密揣其貳, 謂玄感曰:“福嗣窮, 爲我虜, 志在觀望. 公初舉大事, 奸人在側, 事必敗, 請斬以徇.”不從. 密謂所親曰:“玄感好反而不圖勝, 吾屬虜矣!”福嗣果遁去. 會左武候大將軍李子雄得罪, 傳送行在, 道殺使者, 奔玄感, 勸舉大號. 玄感問密, 密曰:“昔張耳諫陳勝自王, 荀彧止魏武求九錫, 皆見疑外. 今密將無類之乎?然阿諛順旨, 非義士也. 且公雖屢勝, 而郡縣未有應者, 東都尚強, 救兵踵來, 公當率精甲, 身定關中, 奈何亟自帝?”玄感笑而止. 及隋軍至, 玄感曰:“策安決?”密曰:“元弘嗣方戍隴右, 可陽言其反, 使迎我, 因引軍西.”從之. 至陝, 欲圍弘農宮, 密曰:“今紿眾入關, 機在速, 而追兵踵我, 若前不得據險, 退無所守, 何以共完!”玄感不聽. 留攻三日, 不能拔, 引去, 至閺鄉, 追及而敗. 密羸行入關, 爲邏所獲, 與支黨護送帝所. 密謂眾曰:“吾等至行在, 且菹醢, 今尚可以計脫, 何爲安就鼎鑊?”眾然之. 乃令出所有金示監使曰:“即死, 幸報德.”使者顧金, 禁漸弛, 益市酒, 飲笑歡嘩, 守者懈, 密等遂夜亡去. 抵平原, 賊郝孝德不見禮, 去之淮陽. 歲饑, 削木皮以食. 變姓名爲劉智遠, 教授諸生自給, 鬱鬱不得志, 哀吟泣下. 人有告太守趙佗者, 佗捕之, 遁免. 往依胃婿雍丘令丘君明, 轉匿大俠王季才家, 爲吏跡捕, 複亡去. 時東郡賊翟讓聚黨萬人, 密因介其徒王伯當以策幹讓曰:“今主昏於上, 人怨於下, 銳兵盡之遼海, 和親絕於突厥, 南巡流連, 空棄關輔, 此實劉、項挺興之會. 足下資豪桀, 士馬精勇, 指罪誅暴, 爲天下先, 楊氏不足亡也.”讓由是加禮, 遣說諸賊, 至輒下. 因爲讓計曰:“今稟無見糧, 難以持久, 卒遇敵, 其亡無時. 不如取滎陽, 休兵館穀, 待士逸馬肥, 乃可與人爭利.”讓聽之, 遂破金堤關, 徇滎陽諸縣, 皆下. 滎陽太守楊慶、河南討捕大使張須陀合兵討讓, 讓素憚須陀, 欲引去. 密曰:“須陀健而無謀, 且驟勝易驕, 吾爲公破之.”讓不得已, 陣而待. 密率驍勇常何等二十人爲遊騎, 伏千兵莽間. 須陀素輕讓, 引兵搏之, 讓少卻, 伏發, 與遊軍乘之, 遂殺須陀. 十三年, 讓分兵與密, 別爲牙帳, 號蒲山公. 密持軍嚴, 雖盛夏號令, 士皆若負霜雪, 然戰得金寶, 盡散之, 繇是人爲用. 複說讓曰:“今群豪競興, 公宜先天下攘除群凶, 寧常剽奪草間求活哉?若直取興洛倉, 發粟以賑窮乏, 百萬之眾一朝可附, 霜王之業成矣.”讓曰:“仆起畎隴, 志不及此, 須君得倉, 更議之.” 二月, 密以千人出陽城北, 逾方山, 自羅口拔興洛倉, 據之, 獲縣長柴孝和. 開倉賑食, 眾繦屬至數十萬. 隋越王侗遣將劉長恭、房崱討密, 又令裴仁基統兵出成皋西. 密乃爲十隊, 跨洛水, 抗東、西二軍. 令單雄信、徐世勣、王伯當騎爲左右翼, 自引麾下急擊長恭等, 破之. 東都震恐, 眾保太微城, 台寺俱滿. 讓等乃推密爲主, 建號魏公. 鞏南設壇場, 即位, 刑牲歃血, 改元永平, 大赦, 其文移稱行軍元帥魏公府. 以讓爲司徒, 邴元真左長史, 房彥藻右長史, 楊德方左司馬, 鄭德韜右司馬, 單雄信左武候大將軍, 徐世勣右武候大將軍. 祖君彥記室. 城洛口, 周四十裏, 居之. 命護軍將軍田茂廣造雲■三百具, 以機發石, 爲攻城械, 號“將軍砲”. 進逼東都, 燒上春門. 四月, 隋虎牢將裴仁基、淮陽太守趙佗降, 長白山賊孟讓以所部歸密. 以仁基爲上柱國, 與讓率兵二萬襲回洛倉, 守之. 入都城掠居人, 火天津橋. 隋出軍乘之, 仁基等敗, 還保鞏. 司馬楊德方戰死. 密自督眾三萬, 破隋軍於故城, 複得回洛倉. 俄而德韜死, 乃以鄭頲爲左司馬, 鄭虔象右司馬. 諸賊帥黎陽李文相、洹水張升、清河趙君德、平原郝孝德皆歸密, 因襲取黎陽倉. 永安大族周法明舉江、黃地附之, 齊郡賊徐圓郎、任城大俠徐師仁來歸. 密令幕府移檄州縣, 列煬帝十罪, 天下震動. 護軍柴孝和說密曰:“秦地阻山帶河, 項背之亡, 漢得之王. 今公以仁基壁回洛, 翟讓保洛口, 公束鎧倍道趨長安, 百姓誰不郊迎?是征而不戰也. 眾附兵強, 然後東向, 指捴豪傑, 天下廓清無事矣. 今遲之, 恐爲人先.”密曰:“仆懷此久, 顧我部皆山東人, 今未下洛, 安肯與我偕西?且諸將皆群盜, 不相統一, 敗則掃地矣.”遂止. 是時, 隋軍益出, 密負銳, 急與之確, 中流矢, 臥營中, 隋軍乘之, 密眾潰, 棄倉守洛口. 高祖起師太原, 密自謂主盟, 遣將軍張仁則致書於帝, 呼爲兄, 請以步騎會河內. 帝覽書, 笑曰:“密陸梁, 不可折簡致之. 吾方定京師, 未能東略, 若不與, 是生一隋. 密適爲吾守成皋, 拒東都兵, 使不得西, 更遣剽將莫如密. 吾寧推順, 使驕其志, 我得留撫關中, 大事濟矣.”令記室溫大雅作報書, 厚禮尊讓. 密大喜, 示其下, 曰:“唐公見推, 顧天下無可慮者.”遂專事隋. 九月, 遣將李士才將兵十二萬, 攻隋鷹揚郎將張珣河陰, 舉之. 珣極罵不屈死. 齊方士徐鴻客上書勸密因士氣趨江都, 挾帝以令天下. 密異其言, 具幣邀之, 已亡去. 煬帝遣王世充選卒十萬擊密, 世充營洛西, 戰不利, 更陳洛北, 登山以望洛口. 密引度洛, 與世充戰. 密兵多騎與長槊, 而北薄山, 地隘騎迮不得騁. 世充多短兵盾, 蹙之, 密軍卻, 世充乘勝進攻密月城. 密還洛南, 引而西, 突世充營, 世充奔還. 師徒多喪, 孝和溺死洛水, 密哭之慟. 自是大小六十餘戰. 翟讓部將王儒信憚密威望, 勸讓自爲大塚宰, 總秉眾務, 收密權. 讓兄寬亦曰:“天子當自取, 何乃授人?”密聞之, 與鄭頲陰圖讓. 會世充兵又至, 讓出拒, 少退;密馳助之, 戰石子河, 世充走. 明日, 高會饗士, 讓至密所, 密令房彥藻引其左右就別帳飲. 密出名弓示讓, 讓挽滿, 遣劍士蔡建從後擊之, 並殺其兄、侄及儒信. 密馳入讓壁慰諭, 士無敢動者, 以徐世勣、單雄信、王伯當分統其兵. 隋將楊慶守滎陽, 因說下之. 世充夜襲倉城, 密伏甲殪其眾. 義寧二年, 世充複營洛北, 爲浮梁, 絕水以戰, 密以千騎迎擊, 不勝. 世充進薄其壘, 密提敢死士數百邀之, 世充大潰, 士爭橋溺死者數萬, 洛水爲不流, 殺大將六人, 獨世充脫. 會夜大雨雪, 士卒僵死且盡. 密乘銳拔偃師, 脩金墉城居之, 有眾三十萬. 又與東都留守韋津戰上春門, 執津於陣. 將作大匠宇文愷子儒童、河南留守職方郎柳續、河陽都尉獨孤武都、河內郡丞柳燮皆降. 於是海岱、江淮間爭響附, 竇建德、硃粲、楊士林、孟海公、徐圓朗、盧祖尚、周法明等悉上表勸進, 府官屬亦請之. 密曰:“東都未平, 且勿議.” 五月, 越王侗稱帝. 六月, 宇文化及擁兵十餘萬至黎陽. 侗遣使授密太尉、尚書令、東南道大行台行軍元帥、魏國公, 令平化及而後入輔, 密受之. 乃引兵東追化及黎陽. 密知化及乏食, 利速戰, 乃持重以老其兵, 使徐世勣保黎陽倉, 化及攻不可下. 密與隔水陣, 遙謂化及曰:“公家本戎隸破野頭爾, 父子兄弟受隋恩, 至妻公主. 上有失德不能諫, 又虐殺之, 冒天下之惡, 今安往?能即降, 尚全後嗣.”化及默然良久, 乃瞋目爲鄙語辱密. 密顧左右曰:“此庸人, 圖爲帝, 吾當折箠驅之.”乃以輕騎五百焚其攻具, 火終夜不滅. 度化及糧盡, 乃偽與和, 化及喜, 使軍恣食, 既而密饋不至, 乃寤. 遂大戰童山下, 密中矢, 頓汲縣堅壁. 化及勢窮, 掠汲郡, 趣魏縣. 其將陳智略、張童仁等率所部兵歸密, 前後相踵. 初, 化及留輜重東郡, 遣所署刑部尚書王軌守之. 至是, 軌舉郡降密. 由是引而西, 遣使朝東都, 執殺逆人於弘達獻於侗. 侗召密入朝, 至溫, 聞世充殺元文都, 乃止. 遂歸金墉, 拘侗使不遣. 初, 密既殺翟讓, 心稍驕, 不恤士, 素無府庫財, 軍戰勝, 無所賜與, 又厚撫新集, 人心始離. 民食興洛倉者, 給授無檢, 至負取不勝, 委於道, 踐輮狼扈. 密喜, 自謂足食. 司倉賈潤甫諫曰:“人, 國本;食, 人天. 今百姓饑捐, 暴骨道路. 公雖受命, 然賴人之天以固國本. 而稟取不節, 敖庾之藏有時而儩, 粟竭人散, 胡仰而成功?”不聽. 徐世勣數規其違, 密內不喜, 使出就屯, 故下苟且無固志. 初, 世充乏食, 密少帛, 請交相易, 難之. 邴元真好利, 陰勸密許焉. 後世充士飽, 降者益少, 密悔而止. 武德元年九月, 世充悉眾決戰, 先以騎數百度河, 密遣迎戰, 驍將十餘人皆被創返. 明日, 密留王伯當守金墉, 自引精兵出偃師, 北阻邙山待之. 密議所便, 裴仁基曰:“世充悉勁兵來, 東都必虛, 請選眾二萬向洛, 世充必自拔歸, 我整軍徐還. 兵法所謂彼歸我出, 彼出我歸, 以疲之也.”密眩於眾, 不能用. 仁基擊地歎曰:“公後必悔!”遂出兵陣. 世充陰索貌類密者, 使縛之. 既兩軍接, 埃霧囂塞, 世充軍, 江淮士, 出入若飛, 密兵心動. 世充督眾疾戰, 使牽類密者過陣, 噪曰:“獲密矣!”士皆呼萬歲, 密軍亂, 遂潰. 裴仁基、祖君彥皆爲世充所禽, 偃師劫鄭頲叛歸世充. 密提眾萬餘馳洛口, 將入城, 邴元真已輸款世充, 潛導其軍. 密知不發, 期世充度兵半洛水, 掩擊之. 候騎不時覺, 比出, 世充絕河矣. 即引騎遁武牢, 元真遂降, 眾稍散. 密將如黎陽, 或曰:“向殺翟讓, 世勣傷幾死, 瘡猶未平, 今可保乎?”時王伯當棄金墉屯河陽, 密輕騎歸之, 謂曰:“敗矣, 久苦諸君, 我今自刎以謝眾!”伯當抱密慟絕, 眾皆泣, 莫能仰視. 密複曰:“幸不相棄, 當共歸關中, 密雖無功, 諸君必富貴.”掾柳燮曰:“昔盆子歸漢, 尚食均輸. 公與唐同族, 雖不共起, 然遏隋歸路, 使無西, 故唐不戰而據京師, 亦公功也.”密又謂伯當曰:“將軍族重, 豈複與孤俱行哉?”伯當曰:“昔蕭何舉宗從漢, 今不昆季盡行, 以爲愧. 豈公一失利, 輕去就哉?雖隕首穴胸, 所甘已.”左右感動, 遂來歸. 初, 密建號登壇, 疾風鼓其衣, 幾仆;及即位, 狐鳴於旁, 惡之. 及將敗, 鞏數有回風發於地, 激砂礫上屬天, 白日爲晦;屯營群鼠相銜尾西北度洛, 經月不絕. 及入關, 兵尚二萬. 高祖使迎勞, 冠蓋相望, 密大喜, 謂其徒曰:“吾所舉雖不就, 而恩結百姓, 山東連城數百, 以吾故, 當盡歸國. 功不減竇融, 豈不以台司處我?”及至, 拜光祿卿, 封邢國公, 殊怨望. 帝嘗呼之弟, 妻以表妹獨孤氏. 後禮寢薄, 執政者又求賄, 滋不平. 因朝會進食, 謂王伯當曰:“往在洛口, 嘗欲以崔君賢爲光祿, 不意身自爲此.” 未幾, 聞故所部將多不附世充者, 高祖詔密以本兵就黎陽招撫故部曲, 經略東都, 伯當以左武衛將軍爲密副. 馳驛東至稠桑驛, 有詔複召密, 密大懼, 謀叛. 伯當止之, 不從, 乃曰:“士立義, 不以存亡易慮. 公顧伯當厚, 願畢命以報. 今可同往, 死生以之, 然無益也.”乃簡驍勇數十人, 衣婦人服, 戴幕釭, 藏刀裙下, 詐爲家婢妾者, 入桃林傳舍, 須臾變服出, 據其城. 掠畜產, 趣南山而東, 馳告張善相以兵應己. 熊州副將盛彥師率步騎伏陸渾縣南邢公峴之下, 密兵度, 橫出擊, 斬之, 年三十七, 伯當俱死, 傳首京師. 時徐世勣尚爲密保黎陽, 帝遣使持密首往招世勣. 世勣表請收葬, 詔歸其屍, 乃發喪, 具威儀, 三軍縞素, 以君禮葬黎陽山西南五裏, 墳高七仞. 密素得士, 哭多歐血者. 邴元真之降也, 世充以爲行台仆射, 鎮滑州. 密故將杜才幹恨其背密, 偽以兵歸之, 斬取其首, 祭密塚, 已乃歸國. 單雄信, 曹州濟陰人. 與翟讓友善. 能馬上用槍, 密軍中號“飛將”. 偃師敗, 降世充, 爲大將. 秦王圍東都, 雄信拒戰, 槍幾及王, 徐世勣呵之曰:“秦王也!”遂退. 後東都平, 斬洛渚上. 祖君彥, 齊仆射孝徵子. 博學強記, 屬辭贍速. 薛道衡嘗薦之隋文帝, 帝曰:“是非殺斛律明月人兒邪?朕無用之.”煬帝立, 尤忌知名士, 遂調東都書佐, 檢校宿城令, 世謂祖宿城. 負其才, 常鬱鬱思亂. 及爲密草檄, 乃深斥主闕. 密敗, 世充見之, 曰:“汝爲賊罵國足未?”君彥曰:“蹠客可使刺由, 但愧不至耳!”世充令撲之. 既困臥樹下, 世充已自欲盜隋, 中悔, 命醫許惠照往視之, 欲其蘇. 郎將王拔柱曰:“弄筆生有餘罪.”乃蹙其心, 即死, 戮屍於偃師. 贊曰:或稱密似項羽, 非也. 羽興五年霸天下, 密連兵數十百戰不能取東都. 始玄感亂, 密首勸取關中;及自立, 亦不能鼓而西, 宜其亡也. 然禮賢得士, 乃田橫徒歟, 賢陳涉遠矣!噫, 使密不爲叛, 其才雄亦不可容於時雲.
'중국25사(번역중) > → 17. 신당서 新唐書 <完>'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신당서新唐書] 권99 열전11 薛李二劉高徐전 (0) | 2025.05.05 |
---|---|
[신당서新唐書] 권98 열전10 왕세충전·두건덕전 (0) | 2025.05.04 |
[신당서新唐書] 권96 열전8 제제공주전 (0) | 2025.05.02 |
[신당서新唐書] 권95 열전7 십일종제자전 (0) | 2025.05.01 |
[신당서新唐書] 권94 열전6 삼종제자전 (0) | 2025.04.30 |